赤石脂丸(《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赤石脂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七十六。具有澀腸止瀉,溫陽止痛之功效。主治氣虛冷熱不調,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後重,不進飲食。

基本介紹

  • 名稱:赤石脂丸
  • 別名:黃連丸《外台秘要》卷二引崔氏方、烏頭赤石脂丸《金匱要略》卷上、烏頭丸《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石脂丸《普濟方》卷一八六引《指南方》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 組成:赤石脂、龍骨、白礬灰、胡粉、蜜陀僧、阿膠、烏賊魚骨
  • 功用:澀腸止瀉,溫陽止痛
  • 主治:氣虛冷熱不調,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後重,不進飲食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組成

赤石脂、龍骨、白礬灰各二兩(各60g),胡粉(研)一兩(30g),蜜陀僧(研)半兩(15g),阿膠(炙令燥)、烏賊魚骨各一兩(各30g)。

用法用量

上為未,令勻,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功用

澀腸止瀉,溫陽止痛。

主治

氣虛冷熱不調,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後重,不進飲食。

附方

名稱:赤石脂丸
組成:赤石脂三兩(90g),龍骨二兩(60g),艾葉(微炒)一兩(30g),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30g),肉豆蔻(去殼)一兩(30g),縮砂(去皮)一兩(30g),高良姜(銼)一兩(30g),乾薑(炮裂,銼)一兩(30g),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十,微炒)半兩(15g),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一兩(30g)
用法:上為末,以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水瀉,心腹㽲痛,四肢逆冷,不納飲食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功用:行氣健脾,除濕止瀉
名稱:赤石脂丸
組成:赤石脂(一兩),石斛(去根,銼)一兩,肉桂(去皺皮)一(二)兩,鐘乳粉一兩,肉豆蔻一兩,人參(煨,用皮)一(二)兩
用法: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神曲末酒煮,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
主治: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雷鳴,痛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第二十八·治虛勞兼痢諸方》
名稱:赤石脂丸
組成:赤石脂一兩,石斛(去根,銼)一兩,肉桂(去皺皮)一兩,鐘乳粉一兩,肉豆蔻(去殼)一兩,乾薑(炮裂,銼)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當歸一兩,白龍骨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一兩,白茯苓一兩,訶黎勒(煨,去皮)一兩
用法:上為末,以神麯酒煮,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雷鳴,㽲痛
出處:《太平聖惠》卷二十八
名稱:赤石脂丸
組成:半夏、赤石脂各一兩六銖,蜀椒、乾薑、吳茱萸、當歸、桂心、丹參、白蘞、防風各一兩,雚蘆半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十丸,空心酒送下,一日三次。不知,稍加丸數,以知為度
主治:女人腹中十二疾:經水不時,經如清水,經水不通,不周時,生不乳,絕無子,陰陽減少,腹苦痛如刺,陰中冷,子門相引痛,經來凍如葵汁,腰急痛。凡此十二病得之時,因與夫臥起,月經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浴,當時取快而後生百疾;或瘡痍未愈,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
出處: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四,名見《女科指掌》卷一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治氣虛冷熱不調,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後重,不進飲食,赤石脂丸方:赤石脂、龍骨、白礬灰各二兩,胡粉(研)一兩,密陀僧(研)半兩,阿膠(炙令燥)、烏賊魚骨各一兩。右七味,搗研為末,再同研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注意事項

體虛者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