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瓟根(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瓟根,中藥材名。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赤瓟的根。拉丁植物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鮮用或切片曬乾。功能主治為:通乳;解毒;活血。主乳汁不下;乳癰;癰腫;黃疸;跌打損傷;痛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瓟根
  • 漢語名稱:Chi Pao Gen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赤瓟的根。拉丁植物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鮮用或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通乳;解毒;活血。主乳汁不下;乳癰;癰腫;黃疸;跌打損傷;痛經。

形態特徵

攀緣草質藤本。全株被黃白色長柔毛狀硬毛。根塊狀,莖稍粗壯,上有棱溝。葉柄稍粗,長2-6cm;葉片寬卵狀心形,長5-8cm,寬4-9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淺波狀,兩面粗糙,脈上有長硬毛。卷鬚纖細,被長柔毛,單一。花雌雄異株;雄花單生,或聚生於短枝的上端,呈假總狀花序,有時2-3朵花生班幹部民梗上,花梗細長;花萼筒極短,近輻狀,裂片披針形,向外反折,具3脈,兩面均被長柔毛;花冠黃色,裂片長圓形,長2-2.5cm,寬0.8-1.2cm,具5脈,上部向外反折,外面被短柔毛,內面有短的疣狀腺點;雄蕊5,其中1枚分離,其餘4枚兩兩稍靠合,有退化子房半球形;雌花單生,花梗細;花萼、藥冠同雄花;退化雄蕊5,子房長圓形,密被長柔毛,花柱無毛,自3-4mm處分3叉,柱頭膨大,腎形,2裂。果實長卵狀長圓形,長4-5cm,徑2.8cm,先端有殘存的花柱基,基部稍變狹。,表面橙黃色,或紅棕色,有光澤,被柔毛,具10條明顯的縱紋。種子卵形,黑色,平滑無毛,長44.5mm,寬2.5-3mm,厚1.5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等地。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1800m的山坡、河谷及林緣處。

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呈紡錘形,微顯四棱,長4-8cm,直徑1.5-2.5cm。表面土黃色或灰黃棕色,有縱溝紋及橫長的皮孔樣疤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麵粉質。無臭,味微苦,有刺喉感。顯微鑑別:塊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稍木化,皮層薄壁細胞呈長方形或長圓形,偶見石細胞。外韌型維管束稀疏,排列成環狀,管旁有木纖維,木薄壁組織中散有木間韌皮部。薄壁細胞中含有大量糊化澱粉團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研末,3-6g。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

化學成份

塊莖含皂甙類成分赤瓟甙(dubioside)A、B、C、D、E、F[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