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遼代佛教石窟

佛教藝術石窟全長50米,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浮雕,全部取材於遼慶州佛教浮雕,共有胡人馴獅圖、胡人舞獅圖、胡人馴象圖、胡人獻寶圖以及佛教題材的寶蓋、飛天等。第二部分為阿難迦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的塑像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新建的遼代佛教藝術石窟,近日在赤峰市紅山區南山生態園建成。遼代佛教藝術石窟全長50米,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浮雕,全部取材於遼慶州佛教浮雕,共有胡人馴獅圖、胡人舞獅圖、胡人馴象圖、胡人獻寶圖以及佛教題材的寶蓋、飛天等。第二部分為阿難、迦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的塑像。這些作品仿製於呼和浩特白塔、北京龍泉寺等地的具有代表性的佛教藝術作品。 遼代佛教藝術石窟:處生態園北門南側五百米,石窟縱深50餘米,窟內塑有遼代佛教藝術精品20餘尊,長達十米的釋迦佛涅磐像儀態安詳,各種彩塑泥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取材於慶州白塔反映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浮雕,以西方人馴獅、舞象、飛天、羽人等多種藝術形象,表現了一千多年前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
石窟分內外兩部分,長44米,前面為浮雕部分,全部取材於巴林右旗慶州百塔浮雕群,集中表現了遼代現保存在寺廟、石窟及出土文物的精華部分;後面為10米臥佛、文殊、普賢佛像等;遼藝術石窟體現了遼代宗教文化。
赤峰博物館館員、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會理事張松柏先生介紹說,遼代佛教起源於漢傳佛教,契丹立國之後,由於統治者提倡,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崇尚佛教之風日益興盛,造就了一大批佛教藝術家和優秀佛教藝術作品問世。遼代佛教藝術直接傳承於唐,既保留了唐代造像“豐腴為度”的雍容華貴之美,又不失馬背民族的粗獷奔放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