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貨幣戰爭

贏得貨幣戰爭

《贏得貨幣戰爭》內容簡介:在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利用金融貨幣政策,促進本國經濟成長,解決經常收支赤字和財政赤字問題。某些國家一旦採取攻擊性的貨幣政策,就可能爆發貨幣戰爭。企業家和投資者如果不能理解貨幣政策,便無法對經濟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無法規避貿易、投資風險。《贏得貨幣戰爭》分析了金融貨幣政策與實體經濟、投資市場、國際貿易等經濟活動的密切關聯,通過對過去30年間全球貨幣戰爭的分析,力圖讓企業家、投資者、貿易商,甚至是普通家庭理財者,讀懂全球經濟的大趨勢,讀懂貨幣戰爭,找到應對經濟危機、在危機中獲得收益的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贏得貨幣戰爭
  • 作者:尹採鉉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頁數:323頁
  • 開本:16
  • 品牌:現代出版社
  • 外文名:Currency War 3.0
  • 譯者:鄭炳男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31903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贏得貨幣戰爭》由現代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尹探鉉 譯者:鄭炳男

尹探鉉,韓國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是一位兼具理論和實戰經濟的頂級匯率專家。他曾在韓國財政部工作十餘年,參與韓國銀行政策、證券政策、產業金融政策和物價政策的制定,並參與過韓國外匯外資信託制度的改革。2008年,他成功預測韓元對美元匯率下跌:2009年,成功預測日元債券暴跌。

圖書目錄

前言在未來的貨幣戰爭中贏得勝利
(閱讀之前)《貨幣戰爭》VS《貨幣戰爭3.0》
第一章貨幣戰爭不可避免
人類保持貨幣價值的心理
對外依賴度高的世界經濟
向絕對優勢時代的移動
貿易是確保基礎貨幣的戰爭
資本的國際化
國際投機資本的投資戰略
(解讀貨幣戰爭①——貨幣的發展過程)
貨幣制度的發展過程
黃金不能成為貨幣的理由
因流動性程度而異的貨幣種類
第二章貨幣戰爭的過去與未來
日趨複雜的貨幣戰爭
1970—2010年間的貨幣戰爭
匯率浮動制與美國的停止兌換黃金宣言
1985年廣場協定(PlazaAccord)與貨幣戰爭
1990年日本的資產市場泡沫破裂
1997年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誤解
1998年國際投機資本對日元的攻擊
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裂
(解讀貨幣戰爭②——資本的流動與貨幣戰爭)
國際間的資本流動與貨幣戰爭
因資本的流動而造成的兩極分化
2009年以後的貨幣戰爭
世界經濟與外匯市場環境的變化
美元霸權時代的繼續
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
原材料市場與黃金市場遭受重創
以最大的貨幣戰場浮出水面的中國
國際投機資本的未來戰略
大型銀行也宣布破產的貨幣戰爭時代
(解讀貨幣戰爭③——現有貨幣經濟學的誤區)
基礎貨幣量與消費者物價之間的關係
企業與家庭的信用創造
通貨量與經常收支之間的關係
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目標是投資理財市場
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類型1:信息的誇張與歪曲
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類型2:連環計
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類型3:同時攻擊現貨及衍生產品
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類型4:攻擊房地產市場
第三章貨幣戰爭的勝敗在於信息分析
因信息分析失敗而導致貨幣戰爭失敗的案例
歐文·費雪教授的誤判
2008年在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中的誤判
2009年在克服經濟危機過程中的誤判
多數通過的表決方式是行不通的
2008年以後外匯市場預測的失敗
(解讀貨幣戰爭④——對通貨量增加的誤解)
經濟成長率預測失敗原因
通貨量與政府的負債關係
知識就是力量
中國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陰謀論
貨幣戰爭時代真正的陰謀勢力
魔力無邊的匯率浮動制度
以3~5年為周期而反覆的泡沫的產生與破裂
銀行促使泡沫產生及泡沫破裂戰略
貨幣改革只能失敗的原因
(解讀貨幣戰爭⑤——正確理解貨幣數量方程式)
逆向理解貨幣數量方程式
退出戰略與貨幣數量方程式
為什麼說貨幣數量方程式是不成立的
提高對信息的判斷能力
理解投機性商品的價格決定原理
比較相反的意見
解讀投資理財市場環境的變化
判斷政府政策的成功與否
消除信息與知識的盲區
培養想像力
……
第四章美國利用貨幣戰爭的經濟復甦戰略
第五章貨幣戰爭的火藥庫——韓國
第六章把危機變成機會的智慧

後記

最近的貨幣戰爭
對實物經濟產生的影響
最近的外匯市場環境讓人聯想到“匯率世界大戰”。美國為了促使人民幣升值,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向中國施壓。
進入2010年以後,世界各國陷入了彼此不信任的“囚徒的困境”之中。美國不信任中國,而中國也在懷疑美國,歐洲已開發國家和巴西則在共同非難美國和中國。美國下議院甚至通過“可以報復人為地干預外匯市場的國家的法案”,進一步深化了美國與中國的衝突。在出口市場上正在與韓國進行競爭的日本,也不信任韓國的干預外匯市場行為。日本財務相警告說:“韓國作為G20峰會主辦國,如未盡到責任,就有可能被逼宮。”有關於此,世界銀行總裁深表憂慮:“由於國家間的匯率戰爭,貿易保護主義一旦擴散,世界經濟有可能面臨類似於1930年以後的恐慌。”幸運的是,在2010年召開於韓國慶州的G20峰會上,把關於匯率的制度轉換為“市場決定性的匯率制度”,並就此達成了協定,但由於沒有強制執行的手段,其效果也屬未知。
另一方面,美國的金融公司和美國國民,將把在克服經濟不景氣過程中增加的美元,投資到經濟成長速度快的亞洲地區及巴西,並希望通過促使這些國家通貨價值堅挺的方法,獲取股票市價差收益和匯率差價收益。中國也將把因經常收支順差而獲得的美元投資到美國和日本、韓國等國的證券市場,在阻止美元貶值的同時,確保日元及人民幣的堅挺。也就是說,美國和中國都採取了利用匯率根據外匯的供需關係決定的性質,而保護本國產業的戰略。
與此相反,美元流人國只能擔心隨著資產市場泡沫產生而破裂的局面,以及隨著匯率的下跌而出現的出口增速放緩及實物經濟萎縮的局面。日本正在檢討下調標準利率及後續的定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而巴西則在檢討當海外資本流人時課以更多稅費的方法。中國台灣、泰國等亞洲的經常收支順差地區和國家,也大都準備通過干預外匯的政策進行防禦。
那么,正在擴散到全世界範圍的貨幣戰爭,其原因究竟何在呢?從大體上講,可以歸納為如下三點:第一,在2008年10月以後,以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為契機,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中產階層成為了犧牲品,這是重要的原因。已開發國家的中產階層的崩潰,演變為內需基礎的弱化,因此只能在出口市場和金融市場上尋找經濟復甦的頭緒;第二,隨著已開發國家的技術轉移到開發中國家,技術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於是競爭結構由品質競爭轉化為價格競爭,這也是只能進行貨幣戰爭的原因之一。加上世界各國為了克服美國的金融危機而採取的財政措施,其“藥效”從2010年第2季度開始減弱。於是世界各國為了在出口市場上找到經濟復甦的頭緒,正在競爭性地促使本國通貨價值的下跌;第三,美國的過量供應美元政策,也是匯率戰爭的重要原因。過量供應的美元流人經濟成長速度快的國家,逆轉為對應國家通貨的堅挺,對實物經濟造成不良影響,於是這些國家也不再能避免貨幣戰爭了。
通過發生於2010年的匯率戰爭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將長期持續的戰爭的預告。這是因為崩潰了的中產階層復原所需的時間將進一步延長,高失業率問題將以緩慢的速度得到解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技術差距也將逐漸縮小。儘管也可以寄希望於美國後續的定量寬鬆政策,但問題是這一政策具有的副作用。如果世界各國同時參與匯率戰爭,那么就只能回歸到貿易保護主義上。而出口依賴度高的國家的經濟也只能受到衝擊。對於擁有出口型產業結構的韓國來說,儘管匯率下跌的速度也很重要,但下跌幅度才是關鍵。即使匯率下跌,如果能逐漸下跌,並維持在適當的水平線以上,那么並沒有多大的副作用。可如果匯率下跌速度快,而且幅度巨大時,副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後續的韓元堅挺因素也不少。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高於預期,經常收支順差也在第3季度超過了預期目標(150億美元)95億美元。而且淨對外債權和外匯儲備額也呈現出增長趨勢,而外國投資證券市場的資本繼續流人。根據韓國銀行的統計,從2010年1月到9月為止,外國流人的證券投資資金達到了273億美元以上。以2010年9月末為準,外匯儲備額超過了2 997億美元。僅從收支問題上看,突破1美元兌換1 100韓元大關只是個時間問題。政府作為擴大外匯儲備額的方法,可以間接地干預外匯市場,但這只能減緩匯率下跌的速度而已。
經常收支維持平衡的匯率水平也為l美元兌換1 100韓元以下。在2010年上半年,平均匯率為1 154韓元,可經常收支到9月份為止創造了245億美元的順差紀錄,這意味著1美元兌換1 100韓元以下才是合理的匯率水平(平衡的匯率)。據推測,僅外國投資者在2010年在韓國的證券投資中獲取的匯率差價收益,及股票、債券投資均價差收益,便在經常收支順差以上。考慮到這些因素,合理的匯率應在1美元兌1 150韓元以上。外匯政策部門之所以敏感地接受1美元兌1 100韓元的匯率水平,是因為擔心隨著後續的匯率下跌,可能導致外匯市場的動盪及對國民經濟產生衝擊。
從技術性的側面上看,匯率也將出現後續的下跌。在2007年經濟形勢良好的環境下,年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927韓元,因此現在正處於下跌趨勢的匯率,從技術層面上看,也可能下跌到930韓元以下。
我們從2010年以後每年的匯率變化中也可以明白這一點。2006~2007年,經常受支順差縮減到50億美元,儘管如此,直到匯率效果消失,匯率卻依然保持了下跌的趨勢。
可是從中長期角度上看,匯率上漲的因素也不少。因為韓國每年要進口9億桶左右的原油,所以原油價格每桶僅上漲10美元,韓國每年的美元需求量就會增加90億。此外,如果2011年的國際油價水平果真像華爾街專家的預測那樣上漲到每桶90美元以上,而匯率也下跌到1美元兌1 050韓元,那么經常收支順差的增速將會大幅放緩,因此匯率下跌幅度也將被限制。除了石油之外的其他原材料市場,從中長期角度上看也可能成為韓國經濟的負擔。擁有約27億人口的中國和印度、巴西等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收支層面上看也是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而促使美元疲軟的政策也是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從韓國銀行提供的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2006年的油價水平上漲到了韓國經濟難以負擔的程度,所以經常收支情況才出現惡化,於是隨著外國投資者的逃離,匯率逐漸趨穩了。到了2008年初以後,隨著經常收支逆轉為赤字,匯率也逆轉為上漲趨勢。
除此之外,限制韓元/美元匯率下跌的因素也很多。作為國內的因素,針對政府規定最低收人而言過多的家庭負債問題、針對家庭收入而言過高的住宅價格水平、隨著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出現的潛在增長速度放緩現象及財政支出的增加、隨著股價指數的上漲而出現的股票市場泡沫形成與否的爭論、政府的外匯政策等都可能成為匯率下跌的因素。作為國外的因素,有財政赤字與GDP之比過高的一部分國家發生財政危機的可能性、只能發生匯率戰爭的世界經濟環境等。
匯率水平本身尤其是最為重要的匯率穩定因素。這是因為匯率本身可以自動調整經濟狀況。例如,如果匯率像2009年第1.季度那樣非正常性地上漲,經常收支將巨幅增加(出口增加及進口減少),因此導致外國投資資金的流人,匯率也將因此大幅下跌。與此相反,匯率如果像2007年第4季度那樣下跌到適當水平以下。那么出口將會減少,上市企業的利益率也將惡化,繼而成為匯率上漲的主要原因。
部分產業已經在發出擔心出口減少的聲音了。對纖維產業界來說,合理的匯率水平為1美元兌1 150韓元,這些企業已經在制定非常對策;汽車產業相關人士則指出:“雖然匯率維持在1美元兌1 100韓元以下水平時仍能堅持,但匯率每下跌10韓元,銷售額將減少2 000億韓元。”並因此而對匯率繼續下跌深表隴慮。
在2010年10月召開於韓國慶州的G20峰會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達成了“市場決定性匯率”的協定。因此,在經常收支順差的情況下,匯率下跌幅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而在經常收支赤字的情況下,匯率的上漲幅度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此外,會議決議,與其讓已開發國家把持有的國際貨幣組織的股份讓於開發中國家,還不如讓開發中國家克制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行為,這一點也將成為匯率浮動幅度比以往更大的主要原因。
綜合迄今為止談及的外匯市場環境,可作如下歸納。由於在將來匯率浮動幅度將進一步增大,因此匯率下跌幅度越大,經濟活動參與者就越應採取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對於子女在海外留學的家庭來說,應儘可能推遲向海外匯款的時間;在匯率徘徊於一定範圍時,最好以外匯儲蓄的方式應對匯率的上漲。出口企業為了應對後續的匯率下跌,應該制定減少費用的對策,而且要在匯率下跌到平均匯率水平以下之前,採取拋售期貨等措施,對風險進行管理。對投資理財參與者來說,在匯率持續下跌到平均匯率水平時,就應該減少存在風險的資產比重,並擴大安全資產的比重,這將是一種有效的戰略。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參與者,在匯率處於低水平的情況下應投資外匯儲蓄商品,等到匯率開始上漲,再取消外匯儲蓄,併購買房地產。因為匯率一旦上漲,房地產價格就可能出現下跌的傾向。

序言

在未來的貨幣戰爭中贏得勝利
2010年初,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召開了美國經濟學會年會。與會者有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研發出“S&P凱斯席勒指數”的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以及紐約大學教授托馬斯·希金特(Thomas Sergeant)等人。討論的議題為“經濟學家為什麼沒能預測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
當時,保羅·克魯格曼教授曾說道:“大多數經濟學家未能認識到美國的金融系統有多脆弱,也未能捕捉到金融系統崩潰的嚴重性,而且面對危機也未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保羅·克魯格曼教授在指出經濟學家們存在的整體問題的同時,還指出:“金融危機之後,對於歐巴馬總統採取新的措施刺激經濟的政策,儘管經濟學家們一致譴責這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但這一邏輯是80年來的經濟理論的錯誤。”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稱:“有一種理論認為,參與經濟活動者將以合理的方式展開活動,金融市場也將保持競爭性和高效性,但這一經濟理論的前提是錯誤的。”他進一步強調:“應該根據經濟主體的現實行為,推出一種新的經濟理論。”他指出:“看不見的手並非是我們看不見的,也可能它根本就不存在。”以此對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前提展開了正面批判。
不僅如此,因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作出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的“貨幣經濟理論”,也未能如實說明今天的貨幣與實物經濟現象。因為經濟是在貨幣部門和實物部門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成長、發展的。
如今,世界各主要國家正在利用通貨及金融政策,圖謀新的經濟成長,解決經常收支赤字及財政赤字問題。而且,由於這些國家攻擊性與防禦性的貨幣政策(通貨、金融、匯率政策),有時也會發生貨幣戰爭。這意味著經濟活動參與者如果不能理解貨幣政策的性質,便會導致經濟成長率預期的失敗,從而只能導致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及原材料市場上遭到失敗。即便如此,大多數經濟活動參與者卻並不了解這種貨幣經濟學理論的錯誤,而且在誤解了匯率決定原理之餘,無法做出切合適宜的應對舉措。
本書的寫作目的在於,避免經濟活動參與者因對貨幣和實物經濟及金融市場之間的關係缺乏了解,而導致在經濟活動中慘遭失敗。因此,作者在書中具體指出了貨幣經濟學理論的矛盾,並介紹了無法避免的經濟環境變化。貨幣戰爭不僅會對實物經濟產生影響,也會在股票市場、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原材料市場上產生全面影響。政策制定者與企業、家庭理財與投資理財市場參與者究竟該如何應對,方能減少損失,將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本書對此也做了相應的闡述。同時,通過對以往30年間所發生的貨幣戰爭案例的分析,為經濟活動參與者探尋一條在未來的貨幣戰爭中獲勝的道路。與此同時,作者在書中也整理出了分析、判斷泡沫發生初期的局勢,以及泡沫破裂初期局勢的方法。
一門學問應具有普遍的合理性,才能被世人作為一種學問而認可。因此,貨幣經濟學也應能夠對貨幣現象和實物經濟之間的關係做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說明。但是,現有的貨幣經濟理論的說明對象都是50~100年前的貨幣經濟現象,因此也缺乏現實性。與此不同的是,本書是在說明當今的貨幣經濟現象,所以將對那些學習經濟學理論的學生和金融公司從業人員,以及理財市場參與者帶來很大的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