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榮道士

《贈李榮道士》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作品。作者曾被橫禍下獄,此詩當是下獄時寫給李榮的。此詩描寫了李榮歸依天帝的神仙般的景況,抒發了對李榮的懷念和敬慕之情。詩中,寫李榮,采飾富麗,超逸清高;寫自己,淡泊簡約,烘托之下,顯得孤寂悲苦。構思精巧,文筆灑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李榮道士
  • 作者:盧照鄰
  • 創作年代初唐
  •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字詞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李榮道士①
錦節銜天使,瓊仙駕羽君②。
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③。
圓洞開丹鼎,方壇聚絳雲④。
寶貺幽難識⑤,空歌迥易分⑥。
風搖十洲影⑦,日亂九江文⑧。
敷誠歸上帝,應詔在明君⑨。
獨有南冠客⑩,耿耿泣離群⑪。
遙看八會所⑫,真氣曉氤氳⑬。

字詞注釋

①李榮,巴西人,東明觀道士。曾與僧法軌互謔,法軌詩云:“姓李應須禮,言榮又不榮。”知其雖嘗應詔,而未聞達。
②“錦節”二句:謂李榮領上帝符節為天使,乘仙駕下世為道流。錦節,形容天帝符節。銜,領受。瓊仙,指仙人。羽君,猶羽流,對道士的尊稱。
③“投金”二句:謂其有所圖報。投金,春秋時伍員由楚逃吳途中,於瀨水旁向洗衣女乞食。食畢,女以見疑,投水自殺。後伍員重過瀨
水,以無由報答,乃投百金於水而去。見漢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奠璧,猶投璧。典出晉公子重耳。重耳奔秦,及河,舅氏授以璧,請由此別,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於河。清江濆,江邊。
④“圓洞”二句:謂煉丹有成。圓洞,指道教洞天福地。開丹鼎,
指煉丹。方壇,方形的道壇。絳雲,紅色的雲。傳說天帝所居常有紅色擁之。
⑤貺:贈予。寶貺,疑所贈詩文。
⑥空歌:指表現道教養空虛靜之詩歌。迥:高遠。
⑦十洲:道教稱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處名山勝境。《海內十洲記》:“漢武帝既聞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絕處。”
⑧九江:指長江。文:指水波紋。
⑨“敷誠”二句:似指李榮曾為朝廷所徵召。敷誠,布誠。上帝,
天帝。此指皇帝。應詔,接受詔命。
⑩南冠客:指囚犯。《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
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⑪耿耿:煩躁不安。離群:《禮記·檀弓上》載,子夏日:“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⑫八會:指萬物生成的基礎物質,即三元(天、地、人)與五行(金、木、水、火、土)。《雲笈七籤》:“三五和合,謂之八會。”
⑬真氣:道教謂為“性命雙修”所得之氣。氤氳:氣盛貌。

作者簡介

盧照鄰(約632—695),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