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潤

賴玉潤〔1899—1975)契名觀立,字振仁,號希如、雙號先聲。廣東大埔縣楓朗保全村人。民國五年(1916),入潮州金山中學讀書,民國八年(1919)參與"五四"愛國反帝學生運動,宣傳抵制日貨。次年回埔任廣德學校副校長,創辦賴氏學校,創立石雲區教育會,倡導新文化運動和社會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玉潤
  • 別名:契名觀立,字振仁,號希如,又號先聲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楓朗保全村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75年
  • 職業:曾任潮梅特委書記、中共汕頭地委書記等職
  • 畢業院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法國巴黎大學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主要作品,

人物簡介

賴玉潤(1899~1975),契名觀立,字振仁,號希如,又號先聲,廣東大埔縣楓朗鎮保全村人。民國8年(1919),他在潮州金山中學讀書,參與“五四”愛國反帝學生運動,在潮安市區宣傳抵制日貨。次年回埔任廣德學校副校長,創辦賴氏學校,創立石雲區教育會,倡導新文化運動。民國11年,考入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文史部。民國12年,加入新學生社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分別任主任和團支部書記,領導學生運動,發展新學生社和團組織。後歷任青年團廣州地委、廣東區委委員、書記等職,是廣東學運首領之一。
民國13年,玉潤加入中國國民黨。民國1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國民黨潮梅(潮汕、興梅地區)特委書記、中共汕頭地委書記。民國15年,調任中共兩廣區委秘書長。次年,他領導汕頭民眾策應周恩來等所率“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東江,進占潮汕平原,他任汕頭市革命政府市長,主政一周(史稱“潮汕七日紅”)。民國16年10月中旬,玉潤轉移香港。11月下旬,受命返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長,主要負責起義的宣傳工作。
民國17年春廣州起義失敗後,玉潤再度轉移香港。同年秋,他與郭瘦真留學法國,入巴黎大學歐美國際學院學習。期間,他分別考察了6國,歷時5年獲法學和文學碩士學位。1933年回國,受聘於上海法政學院廈門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和文化教育館研究員。
抗日戰爭時期,玉潤轉入軍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總部中校秘書、軍政訓練班上校教務長。他再次加入國民黨,於民國29年易職湖南省國民政府少將參議兼政訓團教育長。民國30年春,改任邵陽縣縣長。民國35年,南返廣東,任廣東省國民政府參事室參議處長、經濟顧問兼省設計委員會副主任,代主會務,審訂行政計畫。
民國37年8月,玉潤在香港參加華南民主人士聯合起義宣言,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廣東省國民政府在《民國日報》上公開通緝他,玉潤毅然回歸中共隊伍。1950年入南方大學受訓,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研究員。後他被聘為聯合大學財政學院教授兼經濟研究所秘書。1958年,他在廣州市華僑補習學校教書時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下放三水農場勞動。1962年,被調回廣東省文史館,任參事室館員、研究員。1975年5月,賴玉潤病故於廣州市,享年76歲。

生平經歷

民國十一年(1922),考入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文史部,課餘閱讀《嚮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民國十二年(1923),經劉爾崧、阮嘯仙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團的外圍組織新學生社,任高等師範學校的團支部書記和新學生社主任。他組織進步學生走上街頭,利用集會,向民眾和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發行進步書刊,發展青年團和學生社組織,領導學生運動。他還利用寒暑假回大埔開設青年團講座, 宣傳馬列主義思想。
民國十二年(1923)3月建立新學生社大埔分社,同年10月在大埔中學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大埔獨立支部。
民國十三年(1924〉作為廣東代表,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屆第二次擴大會議。會後隨團中央負責人惲代英北上,接受組指示。回廣州後,傳達團中央擴大會議精神,並參與制定廣東團組織今後工作方針。後歷任青年團廣州地委、廣東區委委員、書記、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學生委員會書記、秘書等職,是廣東青年團和學運領袖之一。
民國十三年(1924)時值國共合作,他奉組織命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適全國第二次勞動者大會在廣州召開,他和藍裕業等在劉少奇、鄧中夏等領導下,參加大會秘書處工作。不久,任團廣東區委書記。在省港大罷工中,他組織發動團員、青年參加示威遊行,支持工人的鬥爭。出版革命刊物, 開辦工人補習夜校,傳播革命思想,在鬥爭中發展壯大共青團組織。
同年11月,東征軍占領潮汕,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提名電請中共廣東區委調賴玉潤任中共汕頭地委書記兼國民黨潮梅特別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周恩來領導下,他先後主持召開各縣市中共黨組織會議、國民黨代表會議,通過擁護孫中山三民主義政策,發展統一戰線等決議,在汕頭市鐵路、工廠、海員、商務、手工業、學校等行業建立共產黨和共青團支部,中共黨員達兩百餘人。各縣市黨團組織、工會、農會、婦女、學聯等組織亦紛紛建立。
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玉潤調任中共廣東區委秘書長。是年3月20日,蔣介石策動了 "中山艦事變"。為保證黨的組織免遭破壞,廣東區委委託國光書店經理黃國梁秘密租賃了廣大路廣大二巷4號4樓,作為區委領導的秘密落腳點。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組織部長穆青、秘書長賴玉潤等均搬到這裡居住。陳延年等區委領導赴武漢參加中央全會期間,玉潤數次召集留穗的區委成員開會, 研討反對國民黨右派的鬥爭方針和策略。
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四一二"反共政變翌日,賴玉潤、穆青、楊匏安等當晚在廣大二巷秘密住所召開區委緊急會議,決定發表由賴玉潤起草的《中共兩廣區委反抗反革命大屠殺宣言》,各部負責人立即停止公開辦公,轉入秘密活動。同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賴玉潤奉廣東省委命趕赴汕頭, 策應南昌起義軍入粵。中旬,他扮作商人,乘船抵汕,與汕頭市委接上關係後,即召開會議傳達上級指示和委派令,開展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9月中旬,起義軍改變原定路線,從閩西進入大埔,率部分起義軍扼守三河壩,葉挺、賀龍指揮大軍揮戈南下,23曰占領潮州,兵臨汕頭市郊。24日,玉潤參與指揮工農武裝、民眾暴動, 配合起義軍攻占市警察局等敵黨政軍機關,解除敵方武裝,召開市民大會,成立了汕頭市革命政府,起義軍參謀團主任李立三任命玉潤為市長。玉潤上任後,張貼起義軍《告民眾書》,安定民心,維持治安,召集各界代表開會,為起義軍籌措軍費十餘萬元。玉潤主持新生紅色政權一周,史稱潮汕“七日紅”。9月底至10月初,起義軍在中外反動勢力夾擊下失利,葉、賀部向海陸豐轉移,朱德率部撤離三河壩,穿山西進,北上湘贛邊區。汕頭市黨組織轉入秘密狀態,玉潤和張太雷、藍裕業等收拾殘局, 處理善後之後,潛赴香港。11月底,玉潤任廣州市委宣傳部長,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主辦《紅旗報》,起草《廣州市蘇維埃政綱》和宣言。11日起義爆發,13日失敗,玉潤先撤向西關,後再次避往香港。
民國十七年(1928)秋,在革命低潮時期,他思想動搖,脫離革命隊伍,接受鄉人資助,與郭痩真留學法國,入巴黎大學歐美國際學院學習。期間,他分別考察了六國,歷時五年,獲法學和文學碩士學位。民國二十二年(1933)回國,受聘於上海法政學院和私立大廈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兼中山文化教育館研究員。
抗日戰爭時期,玉潤轉入軍界,再次加入國民黨,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總部和武漢衛戍區司令部中校秘書,湖南省國民政府少將參議兼政訓團教育長。民國三十年(1941)春,改任邵陽縣縣長。民國三十五年(1946),他南返廣東,任廣東省國民政府參事室參議處長、經濟顧問兼省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國三十七年(1948)8月,賴玉潤在香港參加《華南民主人士聯合起義宣言》,回歸中共陣營。國民黨開除其黨籍,並在《民國曰報》上公開通緝。玉潤1950年入南方大學受訓,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研究員,後被聘為聯合大學財政學院教授兼經濟研究所秘書。1958年,他在廣州市華僑補習學校教書時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下放三水農場勞動。1962年,被調回廣東省文史館、參事室任館員、研究員。1975年5月,賴玉潤病故於廣州市,享年76歲。

主要作品

《中華民族史》、《中華民族血統源流的考證》等論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