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

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

《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的作者是理查森和布菜茲。本文主要講述了大家在公民教育方面所懷的眾多自鳴得意的臆斷進行挑戰,並提出了一系列引人入勝、旨在讓我們學校里的公民教育重新勃興的思想和見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
  • 中文版前言:處在變革中的公民教育
  • 第二部分:質疑作為公民教育的學校課程
  • 第三部分:質疑公民教育的主體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集思廣益,讓加拿大和美國課程理論學者各抒己見,共同“質疑”公民教育現存的準則。公民教育話語傾向於從自由主義式民主的角度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然而,大家深知這種理解並未準確反映當代社會公民身份的複雜、多元、可疑的本質。為了引發大家就探索教授公民權利和義務的新方法進行大討論《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所收文章涉及的主題廣泛,包括性別、性取向、全球化、能動作用、本體論以及跨學科性,宗旨是擴大和拓寬教育工作者、教材編寫人員及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公民教育視野,並促成相應的教學方法。

媒體推薦

理查森和布菜茲編纂了一部內容豐富、發人深思的論文集。本書不僅會讓專家學者.而且會讓教師們,獲益匪淺。
——埃蒙·卡倫,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分管學術研究)
理查森和布萊茲主編的這本文集,將“公民權利和義務”和“公民教育”置於社會和文化探究的中心,綜合了多種多樣、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批判公民權利與義務和公民教育的前提標準的教育論著日益增多,而本書拓展了這一領域。不僅如此,本書還超越了將公民權利與義務和公民教育僅僅當做民主化過程的衍生物的傳統。其結果,本書涉及的知識廣博、思想深刻,具有極其震撼人心的力量,直指21世紀與諸如公民權利與義務和民主相關的觀念的謬誤。對於所有想理解民主在全球化的世界秩序中的局限性的嚴謹讀者,它乃一部“必讀之書”。
——喬·安·迪拉博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系副教授
譯者:郭洋生 鄧海 編者:(加拿大)喬治·H.理查森 (加拿大)大衛·W.布萊茲 叢書主編:鐘啟泉 張華
喬治·H.理查森(George H. Richardson)博士系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分管國際教育),任《加拿大社會研究》(Canadian Social Studies)雜誌主編。其研究方向包括教育在國家身份形成中的作用、公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國際教育、行動研究等。
理查森著作甚豐,出版專著《加拿大好人之死:教師的國家身份與社會研究課程》(Death D.the Good Canadian:Teachers National Identities and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Peter Lang。2002),聯合主編了《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Troubling the Canon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Peter Lang,2006)、《去殖民化的民主教育:跨學科對話》(Decolonizing Democratic Education:Transdisciphhary Dialogues,Sense Publishers,2008),曾先後獲得過多項教學和科研獎勵。

目錄

致謝
緒論:質疑公民教育的準則
1公民教育邪教(3)
2孤獨的公民:民主、課程與歸屬危機(17)
3多樣性與民主價值觀:對公共政策的影晌(24)
1教育與公民身份的(不)可能性(39)
2教學札記:"弱本體論"與社會研究課的公民教育問題(50)
3關注這片白(色/人)空間:加拿大學生探討公民權利和義務與身份問題(65)
4打亂(英語)語文課中公民身份的主導敘述(76)
1將存在定義為社會生活和變化的動因(87)
2質疑公民身份(99)
3從奴隸到公民:種族之性政治中的法律性屬(110)
第四部分 質疑公民教育理念
1重啟被打斷的公共利益討論:作為道義責任的全球公民教育(123)
2質疑神聖華蓋:大謊言時代的全球公民權利和義務(134)
附錄 公民權利和義務/公民身份的爭議性(150)
索引(183)

序言

怎樣教育學生成為積極向上、充滿創造力、富有責任心的公民,這一問題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都極其關心。從西方的角度看,眾多學者深知中國自古至今將道德和人格教育視為學生社會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Gillion,1978;Chen&Reid,2002;Zhang&Pan,2006)。而在西方,公民教育的這些層面只是近年來才成為關注的焦點。這一事實說明西方的公民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國同行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的確,自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中國的公民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進步也折射出過去20多年裡西方公民教育的發展(Huang,2004.;Law,2006;Guo,2008)。
例如,從最近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Government0fChina,Min-is try of Education,2002)可以看出,其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具備世界眼光和全球公民意識,認識到並樂於接受國內的多樣性,而這正是西方許多國家公民教育課程的宗旨(Noddings,2004;Richardson,2008)。不僅如此,中國教育部明言,實現公民和道德教育目標的最佳途徑乃是跨學科方法(Government of China,Ministry of Education,2001),而這與當今西方很多國家的公民教育發展趨勢不謀而合(Cogan& Derricolt,2000;Richardson,:Blades,Kumano& Karaki,20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