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學

賦學,顧名思義,是辭賦學的簡稱。具體是指研究辭賦的學科,是以賦學文獻(石刻、筆記、類書、總集)、賦史、賦論、辭賦作品、辭賦家創作活動等客觀因素,進行辭賦的條分縷析,並綜論歷代研究文獻,變換視點,發現發展辭賦規律的學術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賦學
  • 外文名:Ci Fu
  • 全稱:辭賦學
  • 分類:學科
重要書目,最經典的論著,中外賦學研究篇目,通論,先秦,兩漢,

重要書目

宋賦學研究》/詹杭倫著 - 紙質圖書_館藏書目
賦學論叢》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刊 - 圖書城
《中國賦學文獻》
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簡宗梧/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賦與駢文》/簡宗梧/台灣書店/一九九八年
《賦學》/張正體、張婷婷/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二年
《漢賦史論》/簡宗梧/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三年
《賦史》馬積高
《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許結
《世族與六朝文學》、《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
《中國辭賦發展史》郭維森、許結
《中國賦學研究》許結教授
《國歷代賦學曲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賦學概論》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8-11-01

最經典的論著

賦學,最經典的論著當屬《漢賦通論》。書中指出:“在古代的各類文體中,詩、文、賦是資格最老的正統文學形式。雖然如此,賦的地位與詩文比起來,總有無法擺脫的尷尬。因為它在文人正統的文學觀念之中,獲得的始終是曖昧的地位和曖昧的評價。正是這樣的尷尬,不僅影響到賦體文學的創作,影響到賦體文學的歷史地位,也影響到古代的賦學研究,更使建國後的賦學研究一度陷入窘境。賦體文學的尷尬,始於賦體文學產生的漢代,並在古代與它一同走向終極;漢賦的研究,因而不可能迴避這一問題。對這一現象的回顧與研究,不獨有助於對賦學史的反思,有助於當代賦學研究的深入,即對古代文學觀念與文學史的整體研究,也有極大的認識意義。”。

中外賦學研究篇目

辭賦專著(含學位論文)

通論

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備註
AA0-001、賦史、馬積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
AA0-002、賦史大要、鈴木虎雄 殷石臞譯、台北:正中書局、1967.5、原日本富山房1939年初版,1942年正中書局出版殷石臞譯本
AA0-003、賦史述略、高光復、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3
AA0-004、辭賦流變史、李曰剛、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6
AA0-005、辭賦學綱要、陳去病、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1、原出版於1927年
AA0-006、賦學、張正體、張婷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2
AA0-007、賦選注、傅隸朴、台北:正中書局、1977.8
AA0-008、中國的辭賦家、蔡義忠、台北:漢威出版社、1988.1
AA0-009、中國辭賦與韓國歌辭之比較研究、金星洙、文化大學中文碩士論文、1985、王熙元教授指導
AA0-010 賦學微義 趙薇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10

先秦

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備註
AA1-001、先秦辭賦原論、姜書閣、齊魯書社、1983.9
AA1-002、屈荀辭賦論稿、李金錫、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12

兩漢

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備註
AA2-001、漢賦研究、李善*、台北:撰者、1967
AA2-002、漢賦研究、張清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1
AA2-003、漢賦研究、李兆蘭、台北:書恆出版社、1980、尚無資料
AA2-004、漢賦研究、龔克昌、大陸: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5
AA2-005、漢賦研究、許建章、台北:崇德出版社、1985.4
AA2-006、漢代文賦之研究、林達琪、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4、尚無資料
AA2-007、漢賦之史的研究、陶秋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2、原由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初版
AA2-008、漢賦通義、姜書、齊魯書社、1989.10
AA2-009、漢賦通論萬光治巴蜀書社、1989.12
AA2-010、楚辭到漢賦的衍變、張書文、台北:正中書局、1983.4
AA2-011、漢賦體裁與理論之研究、朴現圭、台師大國文碩士論文、1983、方祖燊教授指導
AA2-012、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簡宗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2
AA2-013、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曹淑娟、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8、台師大國文碩士論文(1982)、葉慶炳教授指導
AA2-014、漢賦:唯美文學之潮、劉斯翰、廣州文化出版社、1989.4
AA2-015、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簡宗梧、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76、高明、盧元駿教授指導
AA2-016、王褒及其賦之研究、白承錫、東海大學中文碩士論文、1983、簡宗梧教授指導
AA2-017、張衡生平及其賦之研究、廖國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