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產業集群

資源型產業集群立足於資源型產業,是以資源型產業發展為前提的。

簡介,內涵,特徵,發展,演化分析,發展策略,

簡介

資源型產業是以資源開發利用為基礎和依託的產業。在資源型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構成中,自然資源占據主體核心地位。資源型產業體系和貿易體系甚至城鎮發展都以資源開發利用為中心,由資源優勢所決定的資源型經濟循環體系成為其顯著特徵。根據相關產業對資源的依賴程度,可把資源型產業分為資源依賴型產業、資源依附型產業、資源依從型產業。

內涵

所謂資源型產業集群,就是指依託獨占性自然資源,以自然資源的開採加工消耗實現成長的企業的聚集,通過深度專業化分工,形成完整價值鏈條、健全產業支撐體系,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資源型產業集群按照自然資源的再生與否可分為兩種:一是依託可再生資源發展起來的產業集群;二是依託不可再生資源發展起來的產業集群。在資源豐富、市場需求旺盛時期,資源型產業發展迅速穩定。伴隨著資源的減少、質量下降或枯竭,以及市場的變化,資源型產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從國內外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是資源型產業發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也是資源型產業發展中特有的問題。基於產業集群理論,結合資源型產業的特殊性,以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為基礎,以資源生產加工為紐帶,具有產業內在聯繫,且在地域上集中的產業群落可稱為資源型產業集群。如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生產基地等,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的區域性資源型產業集群,它們為國家和區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特徵

資源型產業集群主要是依託特定自然資源(如煤炭、石油、礦石)發展起來的,單一的產業結構和簡單的供應鏈形式決定了低程度的多樣性和活力缺乏是其先天不足,互補性、網路性的集群特徵很難在資源型產業集群得到充分體現,而專業性的特點表現得過於突出。資源型產業集群內各成員間的關係更多體現在自然資源的供應關係上,這種關係使得供應鏈短且限制了與其他產業部門和服務機構間進一步合作關係的擴展,其結果是資源型產業
廣東的產業集群
集群內各成員間的關係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直線式關係而不是網狀的。這既是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結構特徵,也是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資源型產業集群結構的局限性疊加上政府對資源型產業的強烈干預,使資源型產業、資源型產業集群乃至資源型地區的發展受到很大約束。如中國許多資源豐富的地區,在國家經濟分工格局中被定位為能源重化工基地,這種定位和格局正是中西部資源富集區經濟發展滯後的直接原因之一。從產業集群角度來看,資源型產業集群內成員間基本上沒有形成知識流,對周邊地區的外溢效應弱,整個系統趨向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資源型產業集群從依附於自然資源向集群化發展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從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即重點突出資源型企業發展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合理利用資源優勢培養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等問題。如果產業導向和政策不鼓勵或支持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網路化發展,結果只能是資源型產業的健康發展受到限制,集群化不能實現,資源型地區永遠處於富饒的貧困狀態,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認識和把握資源型產業集群的這些特徵,有利於促進資源型地區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發展

自然資源與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的最大特點是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密切相關。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開發利用難度等都會對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首先,自然資源本身的性質對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制約作用。如以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為依託的資源型產業集群,受資源儲量、交通條件的影響很大。資源開發程度與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速度和規模關係也十分密切,資源開發利用早期的產業規模較小,集群規模也較小,但地域集中性很強;資源開發利用中後期,產業規模越來越
產業集群競爭強度與效率的關係
大,集群規模也相應擴大,但地域集中性減弱、開放性加強,甚至會成為全球生產體系和價值鏈中的一個環節。自然資源是資源型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來源之一,越是在早期表現得越突出。資源型產業集群對於資源的利用方式不僅對資源型產業集群本身的成長有較大影響,對區域可持續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配置機制與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自然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通過市場配置機制或是規劃機制去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是資源型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自發形成和有組織的產業集群是不同資源配置方式作用下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的兩種具體形式,實際中更多地為綜合作用的產物。有組織的產業集群在中國更多地表現為政府的效用,政府會從資源的供給方式與規模、產業的進入壁壘、技術創新水平、融資市場等方面影響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同時,政府也影響著需求,使產業的需求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
市場需求、成長機會與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波特鑽石模型認為市場需求是影響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對於資源型產業集群來講,基於不同資源成長起來的資源型產業集群,市場因素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由於基於不同資源成長起來的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市場區隔程度不同,相應集群的產業價值鏈分布也就不同。如以礦產資源為基礎的資源型產業集群的價值鏈一般都較長,空間上常形成與礦產資源分布相吻合的資源型產業集群。成長機會是誘發資源型產業集群成長的重要因素。事實上,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成長機會是普遍存在的,在中國更是如此。中國加入WTO後,國家對礦產領域的投資限制政策放寬,資源型產業規模、結構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非再生性資源型產業受技術、全球市場的影響很大,再生性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成長也同樣依賴市場給
洪泉公司的整車生產線
予的機會。而這種機會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全球性資源產業產品需求劇增,而資源枯竭、不合理利用問題又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巨大的成長機會為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資源型企業與資源型產業集群是形成與發展。資源型企業是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的載體核心,其發展戰略、結構與競爭關係等對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具有較大作用和影響。首先,資源型企業的存在是資源型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的先決條件,資源型產業集群本身就應該由眾多的資源型企業組成,其中核心企業或優勢企業的存在是必要的。其次,資源型企業的發展戰略與競爭策略、企業之間的關係與結構等對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成長速度、規模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中國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狀況來看,大企業在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由於市場品牌產品乃至區域性品牌由大企業主導的結果。

演化分析

生態角度講,產業集群是由具有相似特徵的企業以及與之有共生關係的各個機構組成企業群落。產業集群演化一方面與其內部結構功能相關,同時與所處環境密不可分。生態位常被借用來分析產業集群演化,生態位是在環境中可以支持組織生存的獨特資源空間,生態位的範圍反映了種群的生態位寬度,生態位寬度越寬,組織占有的資源越多,種群在競爭中就越強壯。生態位理論揭示了生態位的中心位置決定組織的演化,組織應採取適應機
集群競爭優勢的來源和形成
制,有為自己設計出在環境中最合適位置的能力。 根據生態位理論,最適合的組織應當具有較寬生態位,組織的演化發展過程就是生態位擴大的過程,生態位能否擴大或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組織的發展。資源型產業集群是過分專業化的集群,其生態位範圍狹窄,不能占據更廣的生態位空間。而且,當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時,決定競爭優勢的關鍵資源就相應改變,結果是原有組織的生態位更窄或消失。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常常只關注於自然資源的開採而忽略了對其他資源的勘探,如技術溢出、集群內的信息流與集體行動等,過分強調專業化的發展戰略,結果是集群在面臨環境變化時喪失轉向泛化策略的機會,缺乏在其他領域創造新的多樣化財富增長的能力。
在中國,資源型產業集群具有相對較高的成熟度和較強的結構慣性,內部有大量固定下來的行動模式,外部具有政府和政策的強大支持。因此,資源型產業集群傾向於現有的行為模式,具有強路徑依賴性和明顯的鎖定效應。資源型產業集群內成員間僅是簡單的供需關係,技術、信息的溢出效應不顯著。同時,過分專業化而導致的狹窄生態位加劇了路徑依賴傾向。所以,從生態視角來看,資源型產業集群演化面臨著嚴重的危機,這種危機主要來自於自身生態位的狹窄和拓寬生態位的難度。反過來看,基於生態位理論的資源型產業集群發展途徑就是營造生態位拓展的環境。

發展策略

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增強區域經濟活力。體制和機制問題是阻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實施產業集群戰略,必須堅持“放權放活、多予少取”的基本原則,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不斷激發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產業競爭力
加速產業集群載體建設,引導產業集聚和擴張工業園區是促進工業化的重要載體。當前一方面要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制定總體規劃,促進產業集群有序發展。應堅持市場導向,結合城市化建設,選擇最具有本地比較優勢的產業或產品,重點培育一、二個特色主導產業。要以園區建設為重點,高標準規劃和建設富有地方特色、
中國紡織產業集群
功能定位獨特的各類工業園區、農業園區,通過園區的規模化聚集、專業化分工、社會化服務和規範化管理,促進分散、初級的工業結構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和高技術演進,實現部分產業跳躍式發展,使園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和增長極。 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龍頭骨幹企業是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產業集群升級的帶動力量,也是創名牌的重要載體。要通過企業改制兼併、引進戰略夥伴和政策扶持等多種形式,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對集群龍頭企業進行培植。推動一批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堅持資源型和非資源型產業並舉,把壯大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結合起來,把農產品加工業、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加工業作為區域產業集群發展主攻的基本方向。加快產業集群內重點企業的上下游及側向產業鏈的配套建設,形成能有效提高競爭力的產業配套體系,同時要主動承接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力爭加入大企業集團和優勢企業的分工協作體系。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結構升級。依靠科技進步,提升技術平台是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關鍵。以科研開發為抓手,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立足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不斷增強開發園區的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鼓勵集群企業加強產學研聯合,建立集群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並圍繞集群的發展選擇技術攻關課題,組織行業關鍵技術、工藝的研究開發,實現技術創新在產業集群內的整體效應,形成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產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環渤海經濟圈
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加強基礎產業、培育支柱產業、扶持優勢產業、發展先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的思路著力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積極實施人才戰略,推行更加寬鬆和優惠的人才政策,為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產業科學發展。引進企業,吸引資本,是加快產業集群的首要任務。資金、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解決這些難題,就要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當前,抓住國際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和我國擴大城鎮農村消費、擴大對外開放的良好機遇,把擴大招商引資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經濟結構調整、企業改組改造、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結合起來,切實轉變觀念,轉變職能,創新招商引資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招商引資的工作機制,創造條件承接大城市或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