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梁紀·侯景之亂

資治通鑑·梁紀·侯景之亂,是南朝後期的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侯景起兵後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後於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梁湘東王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後,派徐文盛王僧辯討伐侯景,戰局逐漸扭轉;駐守嶺南的陳霸先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552年收復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終於平息。

侯景之亂後,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不僅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陳霸先趁勢崛起,在亂後5年取代梁朝,建立陳朝。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併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治通鑑·梁紀·侯景之亂
  • 出自:資治通鑑
背景介紹,原文,注釋,譯文,評析,

背景介紹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侯景起兵後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後於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梁湘東王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後,派徐文盛王僧辯討伐侯景,戰局逐漸扭轉;駐守嶺南的陳霸先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552年收復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終於平息。
侯景之亂後,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不僅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陳霸先趁勢崛起,在亂後5年取代梁朝,建立陳朝。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併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文

東魏司徒、河南大將軍、大行台侯景①,右足偏短,弓馬②非其長,而多謀算。諸將高敖曹、彭樂等皆勇冠一時,景常輕之,曰:“此屬皆如豕突③,勢何所至!”景嘗言於丞相歡:“願得兵三萬,橫行天下,要須濟江縛取蕭衍老公④,以為太平寺主。”歡使將兵十萬,專制河南,杖任若己之半體。
景素輕高澄①,嘗謂司馬子如②曰:“高王在,吾不敢有異;王沒,吾不能與鮮卑小兒共事!”子如掩其口。及歡疾篤,澄詐為歡書以召景。先是,景與歡約曰:“今握兵在遠,人易為詐,所賜書皆請加微點。”歡從之。景得書無點,辭不至;又聞歡疾篤,用其行台郎潁川王偉③計,遂擁兵自固。
(太清元年正月)丙午,東魏勃海獻武王歡卒。
侯景自念己與高氏有隙,內不自安。辛亥,據河南叛,歸於魏,潁州①刺史司馬世雲以城應之。景誘執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懷朔②暴顯等。遣軍士二百人載仗,暮入西兗州③,欲襲取之。刺史邢子才覺之,掩捕,盡獲之。因散檄東方諸州,各為之備,由是景不能取。
(二月),魏以開府儀同三司若於惠為司空,侯景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庚辰,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來,上表言:“臣與高澄有隙,請舉函谷①以東,瑕丘②以西,豫、廣、潁、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內附③,惟青、徐④數州,僅須折簡⑤。且黃河以南,皆臣所職,易同反掌。若齊、宋一平⑥,徐事燕、趙⑦。”上召群臣廷議。尚書僕射謝舉等皆曰:“頃歲與魏通和,邊境無事,今納其叛臣,竊謂非宜。”上曰:“雖然,得景則塞北可清;機會難得,豈宜膠柱⑧!”
是歲,正月,乙卯,上夢中原牧守皆以地來降,舉朝稱慶。旦,見中書舍人朱異①,告之,且曰:“吾為人少夢,若有夢,必實。”異曰:“此乃宇內混一之兆也。”及丁和至,稱景定計以正月乙卯,上愈神之。然意猶未決,嘗獨言:“我國家如金甌②,無一傷缺,今忽受景地,詎③是事宜?脫致紛紜④,悔之何及?”朱異揣知上意,對曰:“聖明御宇,南北歸仰,正以事無機會,未達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來,自非天誘其衷⑤,人贊其謀,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內,恐絕後來之望。此誠易見,願陛下無疑。”上乃定議納景。壬午,以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制如鄧禹⑥故事。

注釋

①大行台:台省在外者稱行台。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北朝後期,稱尚書大行台,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侯景:鮮卑化羯人。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將領,反覆無常,他攻打南朝梁的戰爭,對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造成極大的破壞。
②弓馬:騎射武藝。
③豕(shǐ)突:像野豬一樣奔突竄擾。
④蕭衍老公:蕭衍老傢伙。蕭衍,南朝梁武帝。
①高澄:東魏高歡的長子,鮮卑人。
②司馬子如:高歡的重臣之一,一度權傾朝野,但不為高澄信任。
③行台郎:官名,大行台所任的郎官,護衛侍從,以備顧問。潁川:郡名,治陽翟(今河南禹州),轄境相當今河南登封、寶豐以東。王偉:侯景心腹。
①潁州:今河南許昌。
②豫州:今河南汝南。襄州:今河南襄城。廣州:今河南魯山。懷朔:今內蒙古固陽。
③西兗州:今河南滑縣。
①函谷:函谷關,今河南新安境內。
②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
③荊:今河南鄧縣東南。兗:今山東兗州。南兗:今安徽蒙城。濟:今山東茌平。東豫:今河南惠縣。洛:今河南洛陽。陽:今河南宜陽。北荊:今河南嵩縣。北揚:今河南項城。
④青:今山東青州東。徐:今江蘇徐州。
⑤折簡:書信。
⑥齊、宋:今山東、河南一帶。
⑦燕、趙:指今河北地區。
⑧膠柱:膠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調節音的高低,比喻固執拘泥。
①中書舍人:官名,舍人始於先秦,指國君、太子親近屬官,魏晉時於中書省內置中書通事合人,掌傳宣詔命。南朝沿置,梁朝稱中書舍人,掌管起草詔令,參與機密,權力日重。朱異:博學多才,為梁武帝君臣器重。
②金甌(ōu):黃金之甌。後用比喻疆土之完整堅固。
③詎(jù):豈,難道。
④脫致紛紜:倘若引起糾紛。
⑤天誘其衷:上天開導其心意。
梁武帝⑥承制: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鄧禹:東漢中興名將。

譯文

東魏司徒、河南大將軍、大行台侯景,右足偏短,不擅長騎射,但富於謀略。當時名將如高敖曹、彭樂等都勇冠一時,侯景卻看不起他們,往往輕蔑地說:“這些傢伙就像豬一樣東奔西跑,能做出什麼事來!”他曾對丞相高歡說:“我希望擁兵三萬,就可以橫行天下,渡過長江擒拿蕭衍這老傢伙,讓他來做太平寺主。”高歡讓他帶兵十萬,統領河南,行事擁有自己一半的權力。
侯景向來看不起高澄,曾經對司馬子如說:“高王在,我不敢有異心;高王過世了,我可不要和這個鮮卑小子共事。”子如立刻堵上他的嘴。等到高歡病重,高澄偽造了高歡的書信召侯景回。原先侯景和高歡約定:“我在外帶兵,有人會輕易假傳信息,請在所賜書信中加小點。”高歡答應了。這次的信沒有點,侯景知道有詐,推託不去;又聽說高歡病重,於是用其行台郎潁川王偉的計策,決定擁兵自重,不聽高澄的命令。
太清元年(547年)正月丙午,東魏勃海獻武王高歡去世。
侯景想到自己和高氏有矛盾,內心不安。辛亥,在河南叛變,歸降西魏,潁州刺史司馬世雲開城回響他。侯景誘捕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懷朔暴顯等人。又派遣二百軍士帶著武器,趁夜色襲擊西兗州,想要奪取此地。但刺史邢子才及早發覺,將侯景派來的人全部拿獲,並且發檄文給東魏在東方的各州,各自作好防備,因此侯景不能再奪取州郡。
二月,魏以開府儀同三司若於惠為司空,侯景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庚辰,侯景又派了行台郎中丁和到梁,上表說:“臣與高澄不和,請讓我帶著函谷關以東,瑕丘以西,包括豫、廣、潁、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的廣大地區歸附朝廷。青、徐數州,只要寫信過去就可以招降。而且黃河以南,都曾是臣所職掌之地,想取得那裡易如反掌。如果齊、宋平定了,燕、趙之地也可以慢慢去收復。”梁武帝召群臣廷議。尚書僕射謝舉等都說:“近來和魏相處友好,邊境無事,如今接收魏的叛臣,似乎並不妥當。”武帝說:“雖然如此,可是得到侯景就有機會平定北方,機會難得,不能過於拘泥。”
本年正月乙卯,武帝夢見中原的地方官都獻地來降,舉朝稱慶。第二天見到中書舍人朱異,告訴了他,說:“我很少做夢,但如果有夢,一定會實現。”朱異說:“這是天下統一的預兆。”等到丁和到來,稱侯景也是在正月乙卯決定歸附的,於是武帝更加相信夢兆。但仍有猶豫,自言自語說:“我國家如金甌毫無傷缺,現在忽然接納侯景獻地,可以這樣做嗎?倘若引起糾紛,後悔也來不及了吧?”朱異揣測上意,對武帝說:“聖天子在位,南北歸心,只是沒有合適的時機,所以沒辦法表達出心意。如今侯景帶著東魏一半的土地前來,如果不是上天開導其心意,又有人從旁協助的話,是怎么也不可能辦到的!如果拒而不納,恐怕會斷絕後來人的希望。侯景一定是出於誠心,願陛下不必懷疑。”於是武帝決定接納侯景。壬午,以侯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諸軍事、大行台,可以像東漢鄧禹那樣,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

評析

侯景之亂是南朝後期的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東魏高歡死後,河南大將軍侯景因為和高歡的繼任者不和,叛離東魏,一度投靠西魏,失敗以後,侯景轉而向梁武帝請降。他帶來的禮物是十餘州的土地以及將來可能統一天下的前景。雖然梁朝內部也一直有各種反對意見,而且侯景是個出名的反覆無常的將軍,但是梁武帝還是接收了侯景,並一直給予優厚的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