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現市場

貼現市場

是指為客戶提供短期資金融通,對未到期票據進行貼現的市場。是商業票據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貼現市場的參加者主要是商業票據持有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以及專門從事貼現業務承兌公司和貼現公司。商業銀行、承兌公司和貼現公司對企業及個人辦理貼現業務,中央銀行則對商業銀行、承兌公司和貼現公司辦理現貼現業務。可貼現的票據主要有商業本票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等。貼現市場是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的有利場所,商業銀行辦理貼現比直接放款更有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貼現市場
  • 作用:客戶提供短期資金融通
  • 目的:未到期票據進行貼現
  • 性質:商業票據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概況,交易種類,運行方式,附表,

發展概況

1994—2006年,全國年度票據簽發量由640億元增長到54300億元(詳見附表),平均年度增長55.33%,貼現由470億元增長到84900億元,平均年度增長65.7%。特別是2000年以後,由於轉貼現業務的興起,貼現交易量發展迅速,遠遠高於承兌發行量,貼現交易量與承兌發行量之比在03年達到1.6倍的最高峰。高速的票據業務增長反映出了市場對於票據的極大需求。票據作為重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之一,不僅是經濟行為人安全、高效地轉移資金的載體,也是貨幣市場中主要的金融產品之一,票據再貼現還是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票據市場在資金配置、流動性管理、風險分散、貨幣政策傳導以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央行制定貨幣政策時的考慮因素。總體上看, 票據市場作為貨幣市場的子市場,在規範和引導商業信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改善銀行資產結構、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票據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功能的發揮。目前我國票據貼現市場發展明顯滯後,一方面表現為票據貼現業務起步晚、數量小、比重低;面臨著一系列制約因素;另一方面表現為發展原票據貼現市場的框架和基本思路不夠明確。
財政部財政部
票據貼現市場缺乏票據基礎
貼現市場必須以票據為基礎。但由於我國商業銀行對票據承兌貼現業務認識的滯後,操作上的隨意使票據難以推廣,貼現市場也缺乏主體。一是承兌貼現的商業匯票無真實商品交易。按規定,在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須具有真正的商品交易關係或債權債務關係,才能使用商業匯票。但銀行根據企業間的經濟契約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時,難以判斷是否是真正的商品交易。當承兌匯票款和貼現票款不能按期收回時,銀行只能墊付資金。加之企業效益差,商業信用低,企業普遍不願意接受商業匯票,不利於貼現市場發展。二是違約拖欠付款時有發生,承兌行在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時應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和貼現利率。但由於各銀行信貸資金緊張,難以安排足額貸款予以貼現;或由於本位主義作怪,有些銀行常以各種理由拖欠付款,以此維護票據當事人的利益。這既不利銀行的信譽,更不利商業匯票的推廣。
貼現業務收益與風險錯位
一是貼現再貼現資金少,同時貼現利率過低,貼現業務收益不能抵補資金成本,效益與預期風險極不對稱。票據利率市場化滯後,票據貼現利率的規定使商業銀行對票據貼現業務多持審慎態度,怕擔風險。二是占用貼現行聯行資金。國有商業銀行聯行清算制度不統一。貼現行辦理商業匯票收款時因不能及時收回聯行匯票資金,必須先自行墊付,影響貼現行資金的流動性、效益性。三是商業銀行未能及時收回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資金,影響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轉貼現業務的積極性。
法規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社會缺乏良好的信用環境信用立法落後。另一方面各地銀行關於商業銀行匯票貼現、再貼現業務的規章制度不統一。造成商業銀行匯票變現能力弱。同時存在執法不嚴,逃避債務者仍以有理有利者自居,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干預也使賴帳“釘子”戶長期存在,都破壞了票據貼現市場所需要的信用環境。
管理偏松、漏洞不少
一是商業銀行只重視貸款規模的硬性管理,為了完成指標,忽視對銀行承兌匯票簽發對象資格、信譽、數額、範圍的控制,甚至以票引存,暗藏風險。有些商業銀行為了爭搶票源,在票據業務中,對企業貼現票據審查把關不嚴,例如對沒有增值稅發票或商品購銷契約、商品發運單據等要件的銀行承兌匯票也予以貼現,無形中暗藏著票據風險。這樣雖能攬取部分存款,但也影響到銀行的收益,套取了銀行信用。同時,這種通過下調利率、降低標準的方式,以票攬存,形成了明顯的不正當競爭,擾亂了票據市場的正常秩序。二是一些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時,在企業無力償還時,銀行被迫轉為逾期貸款,形成風險並造成信貸規模膨脹。三是利益驅動,造成管理疏鬆,簽發銀行承兌匯票可收取一定手續費,銀行可將這部分收入用於其它開支而不納入經營收入,易造成資信審查方面的不嚴,給票據詐欺者以可乘之機。
集中趨勢明顯,不利於市場發展
基層金融機構的票據業務辦理越來越向少數大型企業集中,廣大中小企業飽受歧視性待遇之苦,票據融資難度加大,其突出表現就是中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在承兌保證金繳存比例、貼現規模等方面的非平等性。金融機構的歧視性待遇不但加大了中小企業票據融資的難度,也阻礙了票據市場的快速發展
承兌匯票質押貸款,形成變相貼現
在企業資金緊張、貸款較難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將目光轉移到了利用承兌匯票質押貸款套取銀行資金的做法上。由於以承兌匯票質押貸款,不必審查其有無真實的貿易背景,只需審查票據的真偽即可,因此,為那些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套取銀行資金開了方便之門,實質上形成一種變相貼現,容易成為企業融資票據貼現滋生的溫床,加大了銀行資金風險。
市場參與主體少,投資功能不明顯
從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來看,成熟的票據市場的參與主體應該大眾化,具有廣泛性特徵。票據市場的參與主體僅為政策規定的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央行及少數事業法人,其參與身份各不相同,企業和金融機構以融資者身份參與市場,只有少數商業銀行以投資者身份參與其中,央行以監管者身份參與市場。
市場準人和退出機制不完善
發達而成熟的市場,都有其嚴格的市場準人條件和有效的退出機制,這也就是市場規則或“遊戲規則”。當前我國票據市場的準人和退出機制尚不完善,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定性指標多,定量指標少;二是強調的不多,執行的更少。這就使得違規者有恃無恐,守規者只能“一聲嘆息”。
市場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票據市場作為一種市場,它具有融資短期資金,實現債權流通、反應市場信息、傳導貨幣政策等多項功能,這些功能都不能充分或正常發揮。甚至忌諱它的最基本功能即融資短期資金。然而這一基本功能,卻是交易工具的產生和發揮其它功能的基礎。由於尚未形成全國性市場,票據業務規模還不大,加之信息採集、整理、分析等系列性方法不完善,票據市場的功能未得到有效發揮。

交易種類

一是票據持有人向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貼現換取現金的交易,這種交易占貼現市場業務的大部分;
另一種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已貼現過的票據再次進行貼現,為銀行和貼現公司融通資金再貼現是中央銀行控制金融與信用規程的一個重要手段。
由於經營多種金融工具,貼現市場又形成下列四種一級市場
一是短期拆借市場,又稱活期貸款市場。活期貸款包括隨要隨還的資金或可以放置過夜的資金,主要是清算銀行之間進行的短期拆借,但須通過貼現行中介。在銀行行際市場出現以前,這是銀行行際拆借短期資金的唯一渠道。
二是國庫券市場。以英國為例,國庫券是流動性極高的金融資產,是政府每周發行用以彌補政府短期債務的工具,又是英格蘭銀行用以調劑現金餘缺,“微調”貨幣供應量的重要工具。國庫券的發行分招標和隨要隨供兩種,後者只直接供給政府部門和有多餘資金的某些海外貨幣當局。招標發行則針對貼現行、貼現經紀人、銀行以及非銀行私人部門,政府每周提供的國庫券數量視政府的借債要求和貨幣當局對貨幣供應量增長要施加的限制的變化而異。國庫券面額從5000英鎊到100萬英鎊。期限3個月,招標的國庫券每周向市場標售一次,最低標額為5萬英鎊,到期按面額清償,沒有利息。因此它的標價低於面額,其差值為國庫券收益。70年代以後,倫敦貼現市場協會的會員同意集體承包每周國庫券發行,這樣,政府就可保證其每周發行的國庫券總額全部銷出;而英格蘭銀行則以隨時充當貼現市場的最終貸款人作為回報。英格蘭銀行通過貼現市場買賣國庫券、或通過憑國庫券作擔保貸款幫助貼現來調節一級銀行系統貨幣餘缺,是英國行之已久的傳統。在這裡,貼現行起著重要作用,它們不僅承包國庫券招標並持有大量國庫券,還通過隨時將國庫券換成貨幣或貨幣換成國庫券,來增大國庫券的流動性,並充當英格蘭銀行和清算銀行的中介使英格蘭銀行得以貫徹其貨幣政策。因此,國庫券市場是極為重要的一級市場
三是商業票據市場。商業票據市場最常見的形式是匯票。匯票是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的短期融資工具。商業票據面額不等,通常為25萬英鎊以上最大到100萬英鎊,期限通常為3個月。商業票據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轉讓。未經銀行承兌的稱貿易票據,被認為較無保證,不易在二級市場上轉讓。經銀行承兌的便成為銀行承兌票據又分為“合格銀行票據”和“不合格銀行票據”。合格票據指由英格蘭銀行認為合格的一家銀行承兌的票據:只有這種合格票據才合格於在英格蘭銀行再貼現。不合格票據指雖由一家銀行承兌,但這家銀行不在英格蘭銀行認為合格的銀行名單上面。商業票據可以轉讓是指票據可以打折扣售出換到現金,這就是貼現。貼現商業票據是貼現行的傳統業務之一。折扣大小,或貼現率,除取決於利率水平、貨幣市場資金餘缺狀況、票據期限長短和票據本身供求關係等因素外,還取決於這種商業票據的性質。合格票據最有保證、最易買賣、貼現率最小,從而收益最低,不合格票據差一些,貿易票據則更差。銀行不僅在貼現市場充當商業票據的承兌人,還在貼現市場上自行買賣商業票據。英格蘭銀行擔保品對貼現市場進行貸款,不僅為貼現市場提供幫助,同時又間接為零售性銀行系統解決現金短缺的困難。因此,商業票據市場是貼現市場中的最大市場。
四是短期金融工具市場。短期金融工具如短期政府債券,也可以用來緩解零售性銀行系統的現金短缺。這始創於30年代,那時由於使用匯票減少,傳統的票據貼現衰落,短期政府證券便成為融通短期資金的工具,於是有短期金融工具市場。 貼現市場除從零售性銀行借款外,也從批發性銀行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金融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單位信託)借進各種形式的英鎊資金來投資於多種多樣的金融資產。

運行方式

票據貼現市場的市場主體(市場參與者)、市場客體(市場交易工具)及與市場運行密切相關的貼現利率等因素綜合在一起,構成了票據貼現市場的運作機制。在西方,由於不同國家在票據貼現市場的融資規模、結構狀況及中央銀行再貼現政策的重視程度方面存在差異,因而票據貼現市場也具有不同的運行特點。美國的票據貼現市場,主要由銀行承兌匯票市場商業票據市場所構成。銀行承兌匯票是進出口貿易中進口商簽發的付款憑證,當銀行承諾付款並在憑證上註明“承兌”字樣後,就變成了承兌匯票。大多數銀行承兌匯票償還期為90天,因其以商品交易為基礎,又有出票人和承兌銀行的雙重保證,信用風險較低,流動性較強。商業票據市場容納的商業票據,則不是以商業交易為基礎而簽發的匯票,而是以市場籌資為目的簽發的融通票據,到期時由發行者償還。當這種票據的發行利率低於商業銀行短期放款的優惠利率時,其發行量就會顯著增大,成為借款人重要的資金來源。由於這種商業票據的期限較短,故容納這種票據的市場資本上是一級市場
與美國相比,英國貼現市場的歷史則顯得久遠,至今巳走過了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且一直比較發達,在金融市場中的地位也頗為重要和獨特。英格蘭銀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高度重視再貼現政策的運用,不能不說和這種情況有直接關係。19世紀中葉,倫敦貼現市場所經營的幾乎全部是商業匯票貼現業務,到19世紀末,才陸續增加國庫券和其他短期政府債券的貼現業務。本世經50年代中期以前,票據貼現市場是英國唯一的短期資金市場。50年代後,英國貨幣市場的家族才逐步擴大,出現了銀行同業存款歐洲美元、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等子市場。儘管如此,票據貼現市場在英國貨幣市場中仍無可置疑地處於核心地位。英國票據貼現市場的參與者眾多,包括票據貼現所承兌所、企業、商業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票據貼現所在倫敦貼現市場上有13家,是貼現市場的主要成員。最初,它只充當商業匯票交易的中介入,從中賺取佣金。後來,它們開始從事商業匯票的貼現業務,並使貼現的票據種類逐步增加,一方面,票據貼現所接受客戶的商業票據,為其辦理貼現;另一方面,它們又把手中未到期的匯票拿到商業銀行或英格蘭銀行那裡,辦理轉貼現再貼現。因為英格蘭銀行只對貼現所辦理再貼現,所以,英格蘭銀行的再貼現政策效能的發揮,主要是通過貼現所這個視窗得以實現的。票據貼現所的獨特地位,使其成為聯結貼現市場各類經濟主體的橋樑和紐帶。日本的票據貼現市場上用來貼現的票據,主要是期票和承兌匯票。所謂期票,是由一些資信度較高的大企業簽發的,以自身為付款人,以銀行為收款人的一種票據。承兌匯票主要指國際貿易中出口商持有的,經過承兌的出口貿易票據。按照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的規定。出口商持出口貿易票據向商業銀行貼現,或商業銀行持同類票據向中央銀行辦理再貼現時,均可獲得低於商業銀行短期普通貸款利率優惠利率。此舉的目的在於刺激出口,增強日本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在日本,不僅一些大的城市銀行將票據貼現作為放款業務的主要內容,就是經營長期金融業務的長期信用機構,基於調整資產結構,保持資產流動性的目的,也十分重視票據承兌貼現業務,將其作為放款業務管理的重要方面。
貼現市場渠勢圖貼現市場渠勢圖
票據貼現利率票據貼現市場運作機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從理論上講,合理的貼現率水平,應比照相同檔次的貸款利率水平來確定。不過,由於票據貼現是提前預扣利息,等於是占有了客戶貼息的時間價值,因而利率水平應比同檔次貸款利率低一些。實際上,在確定貼現率的具體水平時,票據貼現期限、票據信用程度、短期資金供求關係以及中央銀行再貼現率水準等,也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至於轉貼現率和再貼現率,前者主要由貼現雙方參照有關利率自由商定,或由金融同業公會加以規定,後者則主要取決於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圖和金融巨觀調控決策。

附表

全國票據承兌量與貼現量
單位:億元
年份 承兌 增長率% 貼現 增長率% 再貼現
1994 640   470   49
1995 2424 278.75 1412 200.42 844
1996 3898 60.81 2265 60.41 1350
1997 4600 18.01 2740 20.97 1332
1998 3841 -16.5 2400 -12.41 1001
1999 5076 32.15 2499 4.13 1150
2000 7445 46.67 6447 157.98 2667
2001 12699 70.57 14300 121.81 2700
2002 16139 27.08 21000 46.85 0
2003 27700 71.63 44400 111.43 0
2004 34000 22.74 45000 1.35 0
2005 44500 30.88 67500 50 0
2006 54300 22.02 84900 25.78 39.9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歷年統計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