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劣擇優

貶劣擇優是指建議利用專業知識能力考核讓優秀的學生到更優秀的學校學習,讓差生到較差的學校學習。建議高校實行貶劣擇優。


一與寬進嚴出的關係
大學寬進嚴出是教育改革的趨勢,寬進嚴出的重點難點在於“嚴出”。“嚴出”既要讓學生畢業也要體現出“嚴”,為此建議利用專業知識能力考核讓優秀的學生到更優秀的學校學習,讓差生到較差的學校學習。用畢業證書的含金量來突出“嚴出”。
二實施計畫
(備註:具體實施方法應由教育部根據國情制定,我們只需考慮方向的對錯,實施對象實施力度應由教育部根據試點效果決定。)
(1)選定實施對象,設定課程安排,同一專業可以根據各學校畢業生就業方向設定多種課程安排。
(2)教育部統一命題,統一考核,考核專業知識能力,考核方式不能僅僅局限於筆試。
(3)每所學校每個專業每學期淘汰一部分差生,錄取一部分優秀學生。讓優秀的學生到更優秀的學校學習,讓差生到較差的學校學習。部分學校只貶劣不擇優,部分學校只擇優不貶劣。讓學生自己選擇新學校,"差校""好校"學生家長自會通過比較判斷,是動態的,這也促使各大學把教學質量放在一個相對重要的地位.。個別專業可以考慮跨專業貶劣擇優。
三必要性和意義
(1)降低高考作用,減輕高中生學習壓力,有了這個制度,能否獲得名牌大學的入場券靠的是專業能力。改革一卷眾人、一考定終生的弊端,改變高考指揮棒對義務教育的負面影響。減少犯罪的收益(犯罪指:高考作弊、更改民族),打擊違法犯罪。
(2)加強學術競爭,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個措施能明確體現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學校各專業的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這個制度對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教學態度的影響。
(3)增強教育公平,讓每個人都有享受最優質的教育的機會,只要你的專業知識能力夠好。本制度完全擺脫戶籍的影響,地方保護主義無法利用權利干擾有限的教學資源公平公正分配,經過幾輪貶劣擇優可以量化高考戶籍制度帶來的影響,對招生不平衡施壓,招生“歧視”政策非常嚴重,更重要的是根據這幾年的趨勢來看,招生“歧視”越來越嚴重,兩會期間教育部長公然宣稱不存在教育不公平。某些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建議一步糾正,改革無法一步到位,一步糾正不利於社會穩定。
(4)利於學校因才施教,根據學生實力針對性設定課程安排,便於把握教學程度,讓每位學生接受最合理的教育。
(5)教考分離,加強教學規範,徹底制止某些學校不負責的教學態度,如泄題、教學偷工減料、監考不嚴。端正教學態度。這個制度要求高校考試更加正規,將會增加對監考的要求,將促進社會更加公平公正。
(6)人生機遇,如留學、保研。每所高校在這方面享有的資源不均等。
(7)這個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否定高考,使學生在高中的主要目標從高考成績轉變成高考成績和確定人生之路決定了人生活動的大方向,對人們所從事的具體活動起著定向的作用。
(8)就業影響。當代待就業人數太多,許多企業提高招聘門檻以此用來招更優秀的人才和節約招聘成本。此措施強化教學質量與高校口碑的聯繫。有了這個措施利於企業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也利於優秀畢業生找到更好的工作。
(9)能強化名牌大學科研實力。理由貶劣擇優保障人才的質量數量,學生專業實力在同一等級利於進行尖端教育。
(10)教育資源分配應採取機會均等原則、差別原則、資源套用效率原則和能力不足補償原則。教育資源有限,為此教育應讓有限的資源最充分利用,讓最有能力的人接受最優質的教育。
(11)給學生更多的機會。2013年03月06日,山東大學對368人提出成績警告,另外對97名學生做出了退學決定,理由是“警告甚至多次警告,成績依然很差”,把退學改成貶劣如何?
(12)市場需求,詳見上海插班生考試競爭激烈程度
四可行性分析
(1)課程安排相同化問題不大,因為幾乎不用在硬體、軟體上投入。
(2)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改卷,統一招生根據高考和大學招生經驗去做就可以了。
(3)為了本措施順利執行,建議畢業證書明確記錄何時在何校學習,並記錄。
(4)可以使用相關制度如上海插班生考試的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