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劍河、榕江四縣,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保護區總面積47300公頃,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是以保護台灣杉等珍稀生物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東南中部
  • 級別:國家級
  • 保護對象:台灣杉等珍稀生物為主
  • 設立時間:1982年6月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植被,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生物資源,管理措施,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82年6月,保護區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2001年6月,保護區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7年11月,保護區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揚子準地台東部江南台隆主體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層由下江群淺變質的海相碎屑岩組成。岩性主要為灰色板岩、粉砂質板岩、夾變余砂岩和變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狀鈣質板岩和團塊狀大理岩;中雷公山複式背斜組成區域構造的主體,軸向呈北北東向,由若干次級背斜及向斜組成,自東向西有迪氣背斜、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地形高聳,山勢脈絡清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山脊自東北向西南呈“S”形狀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帶山峰一般大於1800米,兩側山嶺海拔一般小於1500米。位於雷公山東側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保護區最低的地帶。該區河流強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於1000米。上部有大量復理石韻律發育良好的凝灰岩。
雷公山保護區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

氣候

雷公山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的氣候特點。最冷月(1月)平均溫山頂-0.8℃,山麓4-6℃,最熱月(7月)山頂17.6℃,山麓23-25.5℃,年平均溫度山頂9.2℃,山麓14.7-16.3℃。日均溫≥10℃的持續日數,山麓為200-239天,山頂僅為158天;≥10℃積溫,山麓在4200-5000℃之間,山頂僅為2443℃。雷公山地區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和坡向差異顯著。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46℃/100米。冬季,東、北坡氣溫較西、南坡低;夏季,西、北坡氣溫較東、南坡高。
保護區景色保護區景色
雷公山地區雨量較多,年降雨量大致在1300-1600毫米之間。並以春、夏季降水較多,而秋、冬季降水較少。夏半年(4月-8月)各月降水量均在150毫米以上,其中,降水集中的5、6、7三個月各月降水量均在200毫米以上。

植被

雷公山地帶性植被屬中亞熱帶東部偏濕性常綠闊葉林,垂直分布明顯。海拔1350米以下是地帶性常綠闊葉林;1350~1850米為多脈水青岡、水青岡、亮葉水青岡為主的高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1850~2100米為山頂苔蘚矮林;2100米以上為杜鵑箭竹灌叢。

區域範圍

保護區北起台江縣的南刀寨,南至雷山縣的開屯、高岳山,西抵雷山烏堯、烏東、貓鼻嶺一線,東達台江縣烏迷寨、劍河縣大坪山、榕江縣小丹江一線,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形狀不規則,總面積47300公頃,其中雷山縣占總面積的75%,台江、劍河和榕江分別占8.9%、8.5%和7.6%。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史上未受到第四紀冰川侵襲,成為許多古老孑遺生物的避難所,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截至2013年,保護區內有各類生物近2000種,是貴州省植被保存較好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中亞熱帶森林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珍稀動植物資源保存較多的一個重要地區。保護區內有林地面積36071公頃,活立木總蓄積2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劃分植被類型20多個,主要森林群落類型11個。其中,主要保護的類型有禿杉林,各類常綠闊葉林,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水青岡林,山頂苔蘚矮林,山頂杜鵑、箭竹灌叢,山頂盆地苔蘚沼澤。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森林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植物已經鑑定的共有1390種,分屬273科679屬。其中,種子植物825種,蕨類249種,苔蘚112種,真菌203種。保護區共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鐘萼木、異形玉葉金花、白辛樹、禿杉、馬尾樹、水青樹、金佛山蘭、鵝掌楸、福建柏、十齒花、香果樹、半風荷、柔毛油杉、翠柏、木瓜紅等列入國家一、二級瀕危、珍稀重點保護植物20種。特別是重點保護對象—禿杉,起源古老,是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孑遺種,為世界上稀有的珍貴樹種,乃是中國特有的珍稀保護樹種。中國僅在雲南的怒江、瀾滄江流域,湖北的利川和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有自然分布。這三個禿杉分布區域,因其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徵不同,禿杉林的組成結構、分布規律、演替動態及其整個生態系統相互關係都是不同的。況且,雷公山尚保存完好的禿杉天然林有35片,面積約15公頃,最大一片面積約2公頃,是中亞熱帶唯一的天然禿杉林的研究基地。
保護區景色保護區景色
動物資源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相當豐富。已經鑑定的共有518種,分屬39目132科。其中:鳥類121種,獸類54種,兩棲類36種,爬行類56種,魚類29種,昆蟲類202種。另有蚊相29種,分屬4個屬。特別是爬行動物物種非常豐富,占貴州爬行動物總種數的52.8%,比貴州的梵淨山、福建的武夷山及廣西的瑤山還多,在國內外是很少見的。保護區內共有豹、白頸長尾雉、大鯢、鴛鴦、獼猴、穿山甲、黑熊等23種一、二級保護動物。另外,還是兩棲類尾斑瘰螈、棘指角蟾和雷山髭蟾3個新種和爬行類貴州小頭蛇1個新種的模式產地。尾斑瘰螈為貴州特有種,僅雷公山和梵淨山有分布,雷山髭 蟾為雷公山特有種,僅發現於雷公山。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上數據截至2012年)

管理措施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是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的正縣級事業單位。截至2012年,管理局內設12個科(室、局),下設6個管理站、1個實驗經營場、4個森林公安派出所、3個資源檢查站。現有在崗人員87人,其中,行政14人,事業73人,林業工程套用研究員1人,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19人,助理工程師27人,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占職工總數的58.62%。

生態價值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中亞熱帶森林植被資源比較豐富的重要地區之一。這些森林有些雖然受到一些人為的干擾和破壞,但它的群落種類組成、數量特徵、空間結構、群落動態以及它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中的功能等方面基本處於自然狀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面貌,是個難得的科研教學基地。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中國中亞熱帶一個極為珍貴的物種基因庫。並具有珍稀種、孑遺種與特有種三者兼備的優勢。特別是孑遺植物—禿杉和禿杉林。
自然保護區概貌自然保護區概貌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地帶,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由於該區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地貌及地質構造條件特殊,特別是由於森林植被的大面積覆蓋,不但對黔東南地區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環境改善及生態平衡的維持起著支柱的作用,而且是清水江、都柳江兩江流域水量的補充和調節的源泉,也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資源的重要維持者。
保護區內可以合理利用的自然資源,尤為突出的還有水和水資源,水質優良,無污染,水力資源豐富。氣候的垂直分異,可用來配置各類經濟植物的種植。此外,本區有中草藥625種,有些可以擴大栽培。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還有最大的千戶苗寨——西江,是苗族風俗、文化的集中地。與貴州中西部喀斯特風光形成鮮明對照,極具生態旅遊開發潛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