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如竹(貴州懸竹)

紀如竹

貴州懸竹一般指本詞條

紀如竹(Hsuehochloa calcarea (C.D.Chu & C.S.Chao) D.Z.Li & Y.X.Zhang)是禾本科、紀如竹屬植物。竿圓柱形,高達1.5米,徑4-5毫米,直立,但上部下掛;節間長8-18厘米;竿節稍隆起,每節具多數分枝;枝長50-100厘米,徑約2毫米;籜鞘宿存;籜耳小,新月形;籜舌很短,頂端有白色纖毛;葉片近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2-3厘米,無毛,下表面近粉綠色,有4-7對不明顯的次脈;花序為總狀,具小花5朵,雄蕊3枚,花葯紫色;筍期4月。

紀如竹僅分布於中國貴州(荔波、高望等地);生於闊葉林中或林緣,海拔500米的石灰岩山地。

紀如竹稈形纖細但韌性強,常用作竹索;也是優良觀賞竹種。

紀如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保護級別為極危(CR);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2021年),保護級別為二級。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育植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紀如竹原來叫貴州懸竹(Ampelocalamus calcareus C. D. Chu & C. S. Chao),發表於1983年,因未採集到花標本,發表時僅有營養體特徵描述。其形態特徵與懸竹屬模式種射毛懸竹Ampelocalamus actinotrichus (Merrill & Chun) S. L. Chen, T. H. Wen & G. Y. Sheng)相似,如攀爬習性,籜耳及葉耳顯著,鞘口繸毛放射狀。不過,貴州懸竹稈較細小,可呈匍匐狀,籜環不顯著,分枝(1)3-7、近等粗、無主枝,葉片革質,這些特徵又與懸竹屬的模式種和其它竹種不同。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組長期致力於竹亞科的分類學、分子系統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研究人員於2010年從中國貴州荔波引種貴州懸竹一叢,栽培於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溫室內。該叢竹子於2012年至2013年期間開花,由於長勢不好,僅採集到部分不完整花序,隨後該竹叢死亡。所採集到的貴州懸竹花序為總狀,具小花5朵,雄蕊3枚,花葯紫色,與懸竹屬其它竹種不同。2015年,研究人員又到該種模式產地進行野外調查,確認其野生種群也在2012-2013年期間大面積開花死亡。同時在野外發現實生苗,並將其引種回溫室內,店匪跨凝長勢良好。
該團隊有分子系統學研究表明,貴州懸竹位於青籬竹族基部,單獨成為一個支系,未與懸竹屬的模式種和其它種聚在一起。懸竹屬的其它種與鐮序竹屬(Drepanostachyum P. C. Keng)、喜馬拉雅筱竹屬(Himalayacalamus P. C. Keng)聚為一個支系,具有比較近的親緣關係。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為分類學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視角,促使研究人員重新審視貴州懸竹的分類地位。
基於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以及對貴州懸竹、懸竹屬、鐮序竹屬和喜馬拉雅筱竹屬的原始文獻、模式標本和活植株的形態特徵,以及生境的比較觀察和分析,李德銖研究和紙道組與西南林墊鴉微備業大學博士張玉霄合作,確認“貴州懸竹”代表了青籬竹族藤本竹類一個獨特的新屬。因為該種不再是懸竹屬的成員,新命名為紀如竹屬(Hsuehochloa D. Z. Li & Y. X. Zhang),以紀念著名竹子專家、林學家,西南林業大學已故的薛紀如教授(1921-1999)為中國西南竹子研究做出的開拓采舟艱性貢獻。
基於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以及對貴州懸竹、懸竹屬、鐮序竹屬和喜馬拉雅筱竹屬的原始文獻、模式標本和活植株的形態特徵,以及生境的比較觀察和分析,李德銖研究組與西南林業大學博士張玉端章櫃霄合作,確認“貴州懸竹”代表了青籬竹族藤本竹類一個獨特的新屬。因為該種不再是懸竹屬的成員,新命名為紀如竹屬(Hsuehochloa D. Z. Li & Y. X. Zhang),以紀念竹子專家、林學家,西南林業大學已故的薛紀如教授(1921-1999)為中國西南竹子研究做出的開拓性貢獻。而貴州懸竹也改為紀如竹(Hsuehochloa calcarea (C.D.Chu & C.S.Chao) D.Z.Li & Y.X.Zhang)。

形態特徵

紀如竹地下莖合軸型。竿圓柱形,多年生。根狀斷少莖拉長;瘦形,稈直立;尖端傾斜;高1-1.5米,徑4-5毫米,木質,直立,但上部下掛;節間圓筒形,長8-18厘米,中空,竿壁薄,新竿在節下方有小刺毛,老後脫落而留疣基和刺毛痕,上部有脫落性柔毛;竿節稍隆起,每節具多數分枝;枝長50-100厘米,徑約2毫米。籜鞘宿喇婚束存,短於節間,背面稍具斑點,密被白色易落的柔毛,邊緣有白色纖毛;籜耳小,新月形,向外開展,耳緣有長約1厘米的繸毛;籜舌很短,頂端有白色纖毛,毛長0.7-1厘米;籜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綠色,外翻。末級小枝具2-4葉;葉鞘無毛,有光澤,邊緣有纖毛;葉耳向外張開,耳緣有長5-7毫米的放射狀繸毛;葉舌短,頂端具白色長纖毛;葉片近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2-3厘米,無毛,下表面近粉綠色,有4-7對不明顯的次脈。
花序為總狀,具小花5朵,雄蕊3枚,花葯紫色。

產地生境

紀如竹僅分布於中國貴州(荔波、高望等地);生長在岩石裸露、土層乾燥瘠薄的石度灰山地和乾熱河谷陡坡,也可生長於闊葉林中或林緣及陡壁上。
紀如竹
生長環境

生長習性

紀如竹稈的上部細柔,具攀緣習性,須依附於其他木本植物而向上生長,如單從生長則稈上部強烈下傾而呈披散狀。紀如竹的一級分枝也具攀緣習性,依附在其他植物上的一級分枝長可達50-100厘米。自然條件下一般百連片生長,喜光、喜溫、耐旱,是喜鈣竹類自。筍期4月。

育植技術

繁殖方法:移株繁殖。可在每年2-3月挖取母株地下莖帶土移栽。
栽培要點:紀如竹耐旱喜熱,不耐寒冷(低於-2℃也會受到寒害),適宜在乾熱高濕和鈣質土壤種植。如金沙江河谷,中國廣西、貫州、雲南的石灰岩乾旱地區。於春季挖叢移栽。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紀如竹稈形纖細但韌性強,常用作竹索。
觀賞價值:紀如竹是優良觀賞竹種,宜園林叢植、片植,也可布置在假山周圍展示其自然景觀。
研究價值:紀如竹的葉、枝、根浸提液可以影響梓樹、喜樹種子的發芽,胚軸、胚根的伸長和幼苗高度、重量等。這表明了異株克生(化感作用)確實存在,也說明了其表現形式的多樣。如不同構件(葉、枝、根)的化感影響不同同一構件不同濃度的浸提液化感影響不同,既有抑制和促進,也有低促高抑。化感影響既表現於結果(種子發芽率),也反映在過程(發芽開始期、高峰期)中,既影響種子發芽,胚軸、胚根延伸,也影響幼苗生長和乾物質積累。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紀如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保護級別為極危(CR);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保護級別為二級。
種群現狀:紀如竹分布範圍狹小,野外調查表明其種群數量已很少,居群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棲息地已經明顯退化。
瀕危原因:生境退化或喪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