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擴散效應

責任擴散效應

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么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因為每個人都認為助人的責任和助人的失敗所帶來的可能成本應由大家共同承擔,也就是說提供幫助的責任擴散到其它人身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責任擴散效應
  • 發現者:拉特納
  • 概述:提供幫助的責任擴散到其它人身上
  • 同義:人心齊,泰山移
實驗發現,實驗過程,實驗結論,原理解釋,

實驗發現

自從“吉諾維斯案件”之後,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拉特納和達利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實驗,發現面臨危機情境,需要出手援助時,現場的人數越多,那么,願意援助的人數越少。

實驗過程

心理學家拉特納與其一名助手一起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檢驗前面的發現。實驗是這樣設計的:一位女實驗員安排好被試填寫一張問卷後,穿過門帘到隔壁辦公室工作去了。4分鐘後,被試聽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上夠東西的聲音,緊接著的聲音是尖叫,椅子摔倒和女士跌到地板上。隨後是女士痛苦的聲音傳來:“噢,天哪!我的腳…我…我…搬不動它,噢,我的腳脖子…我…沒法拿開身上這東西。”

實驗結論

研究者試圖了解,在這種情境中被試獨自一人時的反應同還有其他人在場時是否有差別。結果顯示,被試單獨一人時,70%的人會試圖以不同方式提供幫助;兩個被試在場時,出現其中一人試圖提供幫助的比例為40%;而如果旁觀者換成無動於衷的假被試(即研究者的助手),則僅有7%的真被試嘗試著提供幫助。別人的存在與態度,造成了明顯的觀眾抑制作用。

原理解釋

曾經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時代,人們堅信著這樣一些話: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然而,泰山依舊巍峨聳立,也沒有眾人一起去為一堆火而忙碌。三個和尚的故事,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原因很簡單,責任擴散(也可以稱為龍多不下雨)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所以如果一個極端事件的圍觀者眾多時,目擊者往往無所作為。反而只有一個目擊者時,被害人反而是安全的,因為那唯一的人會認為自己是必須幫助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