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虱心傳

貫虱心傳

《貫虱心傳》這本著作是由清代紀鑒編纂的射藝專著。在本書中羅列了射藝中的器材,動作以及內省。本書中的《反求篇》以“發而不中,反求諸己”為宗旨,講解了在研習射藝中容易發生的射法謬誤。目前網路上有許多的弓友分享這本書籍的資料,但主要以原本為主,所以小生決定再開文轉譯,讓志於射藝的後輩能更好的學習。

基本介紹

  • 書名:《貫虱心傳》
  • 作者:清.錢塘.紀鑒(高山)著
  • 譯者:油瓶射怪
  • 類別:射藝古籍
  • 出版時間:明末清初
  • 裝幀:世楷堂藏板
作品信息,內容簡介,目錄,譯文,圖文略解,

作品信息

《貫虱心傳》這本著作是由清代紀鑒編纂的射藝專著。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羅列了射藝中的器材,動作以及內省。本書中的《反求篇》以“發而不中,反求諸己”為宗旨,講解了在研習射藝中容易發生的射法謬誤。目前網路上有許多的弓友分享這本書籍的資料,但主要以原本為主,所以小生決定再開文轉譯,讓志於射藝的後輩能更好的學習。

目錄

〈十要〉
一、 備法
二、 振氣
三、 安和
四、 定位
五、 志彀
六、 審固
七、 忘形
八、 力齊
九、 神往
十、 洞微

譯文


〈十要〉
一、 備法:在起射前,腦子裡預備一遍射箭的流程動作。
二、 振氣:振奮精神,鼓勵士氣。
三、 安和:安定內心,平靜下來,並讓氣息勻稱。
四、 定位:確定站位和箭靶方位。
五、 志彀:志有意向之意,這裡的志彀則是做足彀弓的動作。
六、 審固:內審自身姿態,穩固射箭動作。
七、 忘形:忘記身形,應該是指在大量重複的射箭訓練下,讓注意力儘可能少的分配到身體姿勢上。
八、 力齊:開弓時前後手平均發力,做到“前推後張”,雙肩“肉鬆骨緊”。
九、 神往:將注意力轉移到目標,做到“靶實星虛”。
十、 洞微:洞悉細微動作,把握射箭節奏。
〈勁節篇〉

圖文略解

左拳:掌心(我猜測這裡的“掌心”是朝向讀者的方向) 右拳:掌心覆下
左肘:曲池(這裡的“曲池”,應該是指穴位)
右肘:後肘上揚
左右膝:兩力勻(射箭站立時,兩腳平均受力) 兩足:間與肩停(與肩同寬);小指傍對的
貫虱心傳
〈弓矢篇〉
貫虱心傳
凡射之道,弓矢須精; 弓矢弗調,雖羿弗能。
箭重弓軟,難以致遠; 箭弱弓強,發矢必狂。
弦促不發,弦慢無力; 太粗則木,細則不實。
我力欺弓,勁節無從; 弓力欺我,神何以充。
矢長臂短,安能引滿; 弓短臂長,志彀弗遑。
矢稱臂弓,弓稱力臂; 弓矢既調,然後言射。
法曰:「弓矢不調,雖羿不能以必中,弓須六材良、三合稱。」
六材良者:木、角、筋、膠、絲、漆,俱美也。三合稱者:木、角、筋,三勻也。
又須胎直、筋舒、角正、整膠乾透,乃張而調之,勿攲斜走滾。弰弝齊來者為良。其短長強弱,稱己臂力用之,宜焙張得法,弛置整平。
凡弦太長則慢而無力,短則不發;箭粗則木而不靈,細則弱而不久。絲為上,鹿皮弦次之,牛皮則不堪用矣!
凡矢乾以人之臂定短長,法以箭扣平心窩橫,伸直臂使食指尖與乾齊,無過不及為宜。若過短,鏃已上指,而弓未入彀;過長,弓已入彀,而鏃不及上指。乾毋頭大尾小,此輕彼重,其扣不緊,盪其翎,必整固輕重,須以弓相稱,亦須安置得宜,毋使其曲也。
譯文
〈弓矢篇〉
但凡射藝之道,弓與箭必須精密;弓與箭沒有調配清楚,即便能射也不能射中目標。
箭太重弓力量太輕,箭難射得遠;箭太輕弓力量太強,箭射出去必然亂飛。
弓弦太短開弓困難,弓弦太長開弓無力;箭太粗則不靈活,箭太細則不結實。
我的力量過度超過弓的力量,身體的肌肉和骨節無所適從;弓的力量超過我控制的力量,精神如何集中射箭。
箭長而手臂短,才能開滿;弓短手臂長,滿弓不會彷徨。
箭的長度以弓臂的長度稱量,弓重量的大小以自己的力量來稱量;弓和箭要相互協調,這樣才可以射箭。
射法有云:弓箭不協調,即使能射也不能命中,弓必須要六種精良的材料、三者勻稱結合。
六種精良的材料是:木、角、筋、膠、絲、漆,必須件件達到要求;三者勻稱結合是:木、角、筋,三者相互勻稱膠合也。
這其中必須要做到胎直、筋舒、角正、整膠乾透,做到這樣的標準後才能開弓調整,切勿傾斜更改。弓梢和弓把水平對齊最佳。弓的長短強弱,要用自己的臂力來親自體驗,上弓時要適當的烘培弓,下弓後要平整放置。
但凡弓弦太長導致開弓沒有感受到弓的力量,弓弦太短則難以開弓;箭桿太粗則不靈敏,箭太細則難以經受弓的力量應聲而斷。絲弦為最上等,鹿皮弦差一點,牛皮弦則最不能用!
但凡箭桿的長度以人的手臂來測定,方法是把箭橫平扣在心窩,伸直手臂讓食指指尖與箭桿對齊,箭的長度和手臂的長度剛剛為最佳。如果箭過短箭頭已經上指,但是弓卻沒有開滿;箭過長,弓已經滿弓,但箭頭還未上指。箭桿不要頭大尾巴小,這樣前後失重,箭扣不緊,保證箭尾不能太緊,箭羽要平整豎直,調整好整支箭的輕重,讓弓相互勻稱,同時注意要把箭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不要讓箭受潮彎曲。
〈持固篇〉
持弓之訣,虎口須急;
平沖頂弝,捥窩對直。
中無名小,握卵捺入;
大指壓中,悉力追出。
箭架節傍,骨平毋凸;
食指扶矢,知鏃指的。
持弓之手,須虎口沖急,頂弝平對,捥窩正直;勿偏其小指、無名指、中指,一如握卵狀,並力捺入;大指壓中指,悉力追出,三指入而大指出,則虎口自急矣。將箭架大指節傍上,節骨平則無掃翎之病。以食指伸出,點鏃指的,此謂知鏃。上指蓋目,神凝於乾,而著於的,無暇視鏃,故以指知鏃,乃不亂神。
法曰:「鏃不上指,必無中理;指不知鏃,同於無目。」
譯文
〈持固篇〉
貫虱心傳

持弓的訣竅,在於虎口要又快又猛;
前手水平向前推弓頂住弓把,手腕窩要直線對齊弓。
前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弓時要像握雞蛋一樣輕按弓把;
大拇指壓在中指的一側,盡力夾緊。
箭搭在拇指節旁,拇指指骨要水平不要向上凸出;
食指可以扶箭,觸碰箭鏃指向目標。
持弓手,必須要讓虎口迅猛向前推頂弓把,手腕正直對準弓;小指、無名指、中指握弓時不要偏重其中一指手指,三指要像握著雞蛋一樣,一併虛握。
大拇指壓在中指上,盡力夾緊,三隻手指向內收而大拇指向外伸,這樣虎口自然做到又快又猛了。將箭搭在拇指節旁,拇指骨節要平整這樣就不會被箭羽刮傷手。將食指向前伸出,觸碰箭鏃指向目標,這就是所謂的知鏃。箭搭上指頭後要讓箭遮住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箭桿,而後順著箭桿瞄準目標,此時實現集中在目標上而無暇顧及箭頭,所以要用食指知鏃,才不會擾亂注意力。
射法有云:箭鏃不上指頭,必定射不中;食指不知鏃,等同於沒有瞄準。
個人注釋:
1.本文中“虎口須急”的急一字,從古文詞典詞典中查到的釋義放置到文中並不通順,所以這裡轉譯的“又快又猛”並不準確還需再提煉。
2.雖然本篇沒有具體指出前手是用哪個區塊推弓,但從持固圖來看,本篇的推弓手法應為大魚際推弓。
本篇提出一個毛病,即:推弓前手的拇指面應當水平平直,切勿讓指節凸起,這樣容易被箭羽刮傷。
〈正己養氣篇〉
貫虱心傳
立身之法,狀似蹲鷹;
勿挺勿曲,雙膝力勻。
不丁不八,兩足整平;
間尺有咫,務與肩停。
前小指傍,對的中心;
隨方正己,養氣凝神。
立身須不丁不八,均齊平整,以前腳小指傍對的,後腳依前而立,少退落半足,中相間與肩闊等之,約尺有咫;兩膝勿挺勿曲,力勻如一;而氣貫勿弛,則無凸臀之病;昂然直立,側目注的,狀如蹲鷹左顧,則無傍引之疵,須養其氣而凝其神,內志正而外體直也。
譯文
〈正己養氣篇〉
站立的姿勢,站姿好似曲蹲的雄鷹;
切勿筆挺切勿彎曲,兩膝受力要均勻。
雙腳不丁不八,兩腳對齊平整;
前後兩腳站姿要有間隙,以與肩膀齊寬。
前腳小指側,要對準目標中心;
不論射向何處都要端正自己的動作,做到養氣凝神。
站姿必須要做到不丁不八,雙膝受力均勻平整,讓前腳小指側對準目標,後腳與前腳對齊站立,稍微退後半足,雙腳中間的寬度與肩膀的寬度一致,大約一尺有餘;兩膝切勿筆挺或者彎曲,受力要勻稱統一;氣息要貫穿始終切勿廢弛,這樣就不會出現翹臀的毛病;筆直站立,轉頭注視目標,站姿就如同曲蹲的雄鷹向左注目,這樣就不會出現“傍引”的毛病,同時注意要涵養氣息,凝聚注意力,做到內心心志正直而外身身體端正。
個人注釋:
1.“少退落半足”:這句我在轉譯中理解不能,若從直譯的角度應該是要讓後腳向後退退半步,但如果是這樣又與前文的“均齊平整”矛盾,所以這裡還請有識之士提點一二。
〈內省措宜篇〉

搭矢之方,橫弓少腹;
右手縷箭,三寸近鏃。
交納於左,食指銜屬;
舒弓抽矢,隨矢而復。
雙合扣之,扣急勿朒(nǜ);
大食單勾,余指拳握。
豎捥扭弦,展弓向鵠;
內省措宜,專心注目。
左手持弓,橫按小腹間,右手縷箭近鏃三寸許,交納於左手大指節傍,左手食指銜住,臂伸而復屈,合右手入扣,以意度其平衡,勿以眼看扣,扣急以大指指機控弦附中指傍,將食指搭大指上,須一直傍矢,不可太逼,則箭出不搖尾矣。將中指、無名指、小指緊拳掏掌心,豎捥令平,掌心覆下,高提肘而挽之,此名「單勾發機」,最靈之法也。
譯文
〈內省措宜篇〉
搭箭的方法,將弓橫置於腹部;
右手捏箭,在靠近箭鏃三寸左右的位置。
弓收納在左手內側,持弓手的食指觸碰到右手捏箭的箭頭;
(然後)展開弓讓箭抵著弓把推動,右手重複推箭的動作。
(直到)箭和弦重合時讓箭尾扣弦,箭尾扣弦要乾脆不要拖拉;
(右手)用大拇指勾弦,食指單勾拇指,其餘手指握拳。
勾弦手腕要水平與弓弦垂直,張開弓面向靶子;
內心自省動作是否正確,(而後)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
搭箭前左手持弓,弓橫置在腹部,右手捏在箭桿靠近箭鏃的三寸左右的位置,並搭在左右的大拇指上,左手食指接住箭頭,(後手推箭?)手臂反覆伸直彎曲,將右手的箭推到弓上並讓箭尾扣入弓弦,用自己的意念把握弓和箭的平衡關係,切勿讓眼睛看著扣弦,扣弦後讓後手大拇指的扳指(指機)勾弦附在後手中指的旁邊,讓食指搭在大拇指上,並且必須始終讓食指靠著箭,但又不能貼得太緊,這樣箭射出去箭尾不會晃動。讓中指、無名指、小指收指握在掌心,讓手腕水平與弓弦垂直,掌心水平朝下,高開提肘張弓,這個動作名為“單勾發機”,是最為靈活的勾弦手法。
〈豎捥扭弦篇〉
貫虱心傳
〈志彀篇〉
貫虱心傳
開弓之要,敬爾威儀;
心平體正,表裏鹹宜。
膝勻腋矬,腹鼓臍垂;
如鵬展翼,將翔未飛。
自下雙分,後肘上提;
肩臂緩轉,四窩對之。
志彀審固,知鏃為期。
開弓要氣固丹田,收矬腋胯,從容不迫;雙手齊分,從懷中推出;後肘高提,如拔虎尾;前肩臂緩轉,而四窩骨節環鎖相對,身勢腹鼓而臍垂,翩翩然如鳥之將翔未飛,蓋射必心平體正。
心平者:謂心氣和平而無動容作色也。
體正者:謂四體周正,上下左右、前後端好也。
譯文
〈志彀篇〉
開弓的關鍵,在於恭敬在於威儀;
心態平和體形端正,表里內外如一。
膝蓋受力均勻肩膀要下沉,腹部充實肚臍下垂;
開弓時雙臂如同大鵬展翅,將要飛翔還未起飛時的姿態。
雙臂從上往下前後分開,後手肘向上提高;
前肩緩緩內旋,讓四窩相互對稱。
志彀審固,以前手知鏃為結束點。
開弓時要氣沉丹田,腋下和胯要收攏下沉,表情從容不迫;前後手臂對齊高度均勻分離,從胸前推出;後肘要往上提,動作好似已然夾緊的老虎尾巴;前手肩膀要緩緩內旋,而“四窩”骨節彼此相互鎖住,身體腹部充實,肚臍下垂,整個動作如同鳥振翅將要飛翔的樣子,這樣的射姿才能心態平和體勢端正。
心平:做到內心氣息平和以至面不改色。
體正:做到四肢端正,上下左右、前後姿態端莊正直。
個人注釋:
1.四窩:從原文的〈勁節圖〉中可知,本文中的窩應是肘窩、肩窩、肋窩。又從我個人從原文的重新理解上來看,我覺得本書中的“四窩”,應該是指肩窩、肋窩。
2.志彀審固:這四個字翻譯過來是:“開滿弓內審自己動作是否端正,前手推弓是否穩”定。但原文四字已經非常簡明扼要的闡述了以上觀點,故我在譯文中的翻譯直接採用這四個字了。
〈從容中道篇〉
貫虱心傳
發矢之巧,機節在肋,
肋轉臂隨,前撇後絕。
絕機內扭,撇節外決,
以神主之,五心齊力。
背緊胸開,乳垂頸直;
肘高臂挺,外內合一。
自然而然,毋過不及;
從容中道,是能破的。
引弓已入彀,食指已知鏃,箭毋礙於項,弦毋礙於腹,乃更凝神審固。箭在弓右,視在弓左;箭在於手,視在於的;審箭與的,神情相接,乃從而撇絕。
撇者:挺前肋,臂肘捥至虎口,勁向外握也。
絕者:拔後肘,捥至掌指,勁向內扭也。
其法全體相應,不分先後自足,而膝而腹、而腰而肋、而胸而肩、而臂而肘、而捥而虎口、拳指一齊進力到的,則自然胸骨開、頭頸直、雙乳垂、後肘高而五心齊力。
五心齊力者:謂心與左右手足心,一齊進力也,如一有不合則不中道矣。
譯文
〈從容中道篇〉
撒放的技巧,時機在於肋的運用,
手臂要隨著肋部的轉動,做到前撇後絕。
絕的時候後手向內扭,撇的時候手臂向外展,
(撒放要)以自己的意念為主,“五心”同時發揮。
(撒放後)背部肌肉收緊胸部肌肉舒展,胸要垂直脖子要正直;
(後)肘高抬(前)手臂挺直,內心和外姿是統一的。
(撒放整個動作)自然而然,不要過猶不及;
(表情)從容(意念)相信自己必定命中目標,這樣能命中目標。
開弓時已然滿弓,前手食指已經知鏃,箭不要被脖頸所阻礙,弓弦不要被腹部所阻礙,(這兩句以我個人理解,應該是箭不要貼脖子太緊,弦不貼身體太緊)這樣更容易凝聚精神審固射箭動作。射箭時,箭在弓的右側(左手持弓,右手勾弦,箭搭在左手大拇指的指背上),瞄準視覺在弓的左側;箭搭上前手上,眼睛要注視目標;審視箭和目標,神清專注連貫,待瞄準時機合適即可撇絕撒放。
撇:前手肋部挺直,從手臂、手肘、手腕到虎口,同時受力向外側張開。
絕:直線向後撤後手肘,手腕到手掌手指,受力向內側扭。
以上射法全身動作要相互對應,不分前後,從腳到膝蓋到腹部,而後到腰到肋,再到胸,肩,手臂,手肘,最後手腕虎口手掌手指,均要同時作用,這樣胸骨才能自然展開,頭頸筆直,雙胸垂直,後肘高而“五心”齊力。
五心齊力:意念和左右手心,左右腳心,一併發力,如果其中有一處不協調那就不能射中。
個人注釋:
1.五心:指意念和左右手心,左右腳心,五個位置協同發力,受力。
2.肋:本書中的“肋”與現代人體上的“肋”似乎有出入,這裡我個人猜測,本書中的肋部應該是從肋骨開始,連腋窩到肩胛骨的一連串位置。
3.我個人對於本篇的理解:簡單概括就是,撒放時,左右肩胛骨同時受力收緊,讓前手向後向外展,後手勾弦手指直接受力後撤張開。前後手撒放展開時節奏頻率一致。
〈勿怠篇〉

初學之際,輕弓虛張,
習其容止,四體周方。
漸以重弓,引滿日長,
久久勿怠,臂力自強。
法曰:「莫患弓軟,服當自遠;莫患力羸,引之自胚。」
凡初學時,用軟弓張而調之,以習容止。
容止者:心平體正也,待臂力穩,四體安,漸以勁弓加引之,引既久,臂力強,然後稱己力而制弓矢。
譯文
〈勿怠篇〉
初學射藝的時候,要用力量輕的弓先試自己的力量,
用輕的弓學習“容止”,四肢動作要端正。
緩緩提升弓的力量,習射日久開弓要能開滿,
射藝在於堅持切勿懶惰懈怠,臂力自然而然會逐漸強壯。
射法有云:不要擔心弓力量輕,能控弓自然可以射得遠;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羸弱,開弓次數多自然習慣。
但凡初學射藝的時候,要用力量輕的弓來訓練自己的容止。
容止:心態平和姿態端正,開弓待臂力穩固,四肢能安定,隨後漸漸提升弓的力量,習射時間日久,臂力自然強壯,然後依據自己的力量定製合適的弓和箭。
〈反求篇〉

射不命中,必有所以;學不專心,諸病自起。
節傍掃翎,指骨弗平;窩對打袖,轉臂失候。
箭發搖出,食指太逼,箭虛不實,是未撇絕。
外不合內,四窩不對;用巧不著,四窩不合。
弓開不定,乃心不靜;箭出匆忙,乃心彷徨。
曲腰凸臀,膝力不勻;仰面垂頦,頭頸不直。
胸膛不出,胸膛不出;腰臍無力,聳肩縮頤。
氣不固臍,雙分不來;弓弗懷開,六失其五。
撇不垂乳,垂乳無節;是未挺肋,十失其九。
絕不扭手,扭手肘低;後肋不提,射不入鐵。
五心不一,改之如斯;就驗如彼,其有不合,反求諸己。
得心應手,久而成矣;貫虱穿楊,不出乎此。
射也者:正己而後發也。發而不中,反求諸己。欲得命中,先須去病,必審其病在何處,即當改過,去其不善,而盡其善,未發得中,而發得和矣,即位育之道也。
如弓箭在手,慎毋苟發,務使其弓箭與身勢、手足、心眼、氣力、精神歸於一貫,久久純熟自然,心手相忘,但以己之力,神破的而並不知有弓箭也,如此則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矣。
譯文
〈反求篇〉
射出去的箭不能命中目標,必有原因;學習技藝不專心,會誘發很多毛病。
持弓前手搭箭的大拇指會被箭羽刮傷,是因為搭箭的拇指指骨不平整;臂窩(持弓前手)被弓弦打傷,這是前手轉臂沒有做到位。
撒放後箭搖晃地射出去,這是後手勾弦時食指壓箭尾太緊,箭“虛不實”,這是撒放時的“撇絕”動作沒有到位。
射箭的身體姿勢與身體內部的肌肉經骨不配合,“四窩”的位置會不對稱;射箭過程中發力方式不正確,“四窩”之間不能參與發力。
開弓不能穩定,這是內心不平靜;撒放動作非常匆忙,這是內心彷徨不安。
腰部彎曲臀部凸出,會導致膝蓋受力不均勻;面部上仰或者下巴下壓,這是轉頭面朝目標時頭頸不平直的表現。
胸膛不要向前突出,胸膛也不要內縮;腰部腹部沒有力量,會導致聳肩縮腮。
氣息不能在腹部,;弓不能在胸前張開,射出去的六支箭會射丟五支。
撇弓後前手不要下垂到胸部以下,前手下垂不能”把握射箭的節奏“;這樣不能挺直肋部,射出去十支箭會射丟九支。
後手撒放不要扭動手腕,扭手後手肘會下垂;後肋沒有發力,箭的威力難以穿透鐵甲。
“五心”不能統一,就要立即糾正;切身理解以上所述的毛病,若在射箭中有不正確的地方,就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射箭要訓練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必須長久的堅持才能大成;能練到貫虱穿楊的境界,不出於這些道理。
射藝:先端正自身而後才可射箭。射出去的箭不能命中,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想要命中,必先去除身上的毛病,必須審視自己的毛病到什麼地方,發現問題就要立即糾正,去除不對的毛病,每個動作,每個流程盡善盡美,這樣即便還未發射已然可以命中,而箭出去身體內心平和,這就是研習射藝的道理。
如若弓箭在手,切勿隨意撒放,要使自己的持用的弓箭和身體姿勢,四肢,心眼,氣力、精精神統合連貫,堅持訓練達到爛熟於心,內心和身體均忘記手中的弓箭,但能以自己的力量,以意念穿透目標卻不知道手中有弓箭,做到如此就能隨心所欲而不會越過規矩。
個人注釋:
1.箭虛不實:原文中的箭虛不實,小生我目前不能理解,所以沒作翻譯。
2.未發得中,而發得和矣:這句小生我目前不能理解,譯文的內容。
3.本篇從射手自身出發,羅列了新人射手在學習射藝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突出了射藝中的主要命題“發而不中,反求諸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