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塔以色列

貝塔以色列

貝塔以色列是指黑色皮膚的猶太人。黑膚色的猶太人自稱“貝塔以色列”(Beta Isreal),意為“以色列家園”即信奉猶太教的衣索比亞人。是世界上唯一的黑皮膚的猶太人,在衣索比亞期間他們信仰原始的猶太教義,他們不大懂猶太教律法,沒有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因而曾被外界一度懷疑不是真正的猶太人,但他們的確保存並信守猶太教傳統。主要居住在衣索比亞亞貢達爾省的北部山區。“貝塔以色列”在衣索比亞又稱為“法拉沙”在當地語是“外來戶”之意。在移民以色列後,“貝塔以色列”在拉比們的幫助下逐漸回歸到主流的猶太教中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塔以色列
  • 外文名:Beta Isreal
  • 猶太人
  • 特點:黑色皮膚
歷史,身份不被認同,融入以色列,

歷史

猶太人本來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由於一場場戰亂,他們開始向鄰近的西亞、南歐和北非各地流散,繼而又流散到西歐、中東歐和美洲。人們按地域將流散到歐美的猶太人稱為西方猶太人,將流散到亞非的猶太人稱為東方猶太人。猶太人流散到歐洲不久,各地發生迫害和驅趕他們的浪潮。到15世紀末,這一浪潮達到高峰,西班牙和葡萄牙將他們全部驅逐出境。遭驅逐的猶太人大多流亡到地中海沿岸其他國家,稱為塞法爾迪人。西亞、北非、巴爾幹半島各地的猶太人,大多是他們的後裔。而在那次大驅逐之後仍留居歐洲。其他國家的猶太人,則稱為阿什肯納茲人。現在,南歐以外的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南非的猶太人,大多是他們的後裔。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500萬猶太人,阿什肯納茲人大約占70%。以色列有530萬猶太人,多數也是阿什肯納茲人。這些不同類別的猶太人都屬於白人。
黑膚色的猶太人自稱“貝塔以色列”,意為“以色列家園”。衣索比亞猶太人有時被稱為 Falashas ,其實這名稱對他們不合適,那只是中世紀時代的衣索比亞人給他們這一撮人所起的名字,帶著諷剌的意味,意即被放逐者或陌生人。關於他們的起源,現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最流行、最富傳奇色彩的說法是,他們是屬於黑色人種的示巴王國的女王馬克納同古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王國的國王所羅門所生混血兒的後裔。示巴王國是位於衣索比亞北部的一個古老王國。其女王馬克納治國有方,王國版圖不斷擴大,同周圍國家的交往異常密切。所羅門王是公元前10世紀中葉以色列統一王國最著名的國王,建有一個從埃及到幼發拉底河的大帝國。據《聖經·列王記》記載,示巴女王傾慕所羅門王的智慧,就帶著臣僕、香料、寶石和黃金來到耶路撒冷覲見。會面時,她向所羅門王提了許多問題,所羅門王一一作了令她極為滿意的回答。所羅門王的博學、其宮殿的豪華、其宴席的豐盛、甚至其臣僕的精美裝束,均令她“詫異得神不守舍”。對他們兩人的關係作進一步陳述的是猶太教的一些文獻和傳說。示巴女王美麗而聰穎,所羅門王威武而機智。兩人一見面,都被對方的容貌和才智所傾倒,油然而生愛戀之情。女王在回國途中生下一個混血兒子,命名為埃布納·哈基姆,意為“智慧之子”。這個兒子後來繼承王位,稱孟尼利克一世。他知道自己的身世,登基後曾專門到耶路撒冷拜見自己的生父所羅門王。他離開耶路撒冷回國時,所羅門王派遣一些年輕的以色列人護送。這些以色列人後來定居示巴王國,並與當地人通婚。孟尼利克一世以及這些以色列人的後代成為“貝塔以色列”的祖先。經過幾個世紀的繁衍,到公元前1世紀前後,“貝塔以色列”據說一度達到幾十萬人。公元4世紀,新興的阿克蘇姆王國統一衣索比亞北部地區,號稱“萬王之王”的厄查納國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信奉猶太教的“貝塔以色列”遭到迫害和殺戮,人口急劇下降。後來,由於義大利的殖民統治、衣索比亞的政治動亂和連年大饑荒,到20世紀70年代,他們的人數銳減到不足8萬人。

身份不被認同

“貝塔以色列”主要聚居在衣索比亞塔納湖一帶的山區,長期與世隔絕,同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沒有任何聯繫。18世紀60年代,歐洲探險家來到衣索比亞探尋尼羅河的源頭時,才發現“有些衣索比亞人竟也信奉猶太教”。訊息傳開,引起一些人種學家和歷史學家的關注。經鑑定,2000多年來他們首次被確認為猶太人。但他們不大懂猶太教律法,某些宗教儀規和民族習俗同主流猶太人社會也有差異,沒有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因而主流猶太人世界長期以來卻拒不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同胞。直到1973年,以色列猶太教的賽法爾迪人大拉比才作出正式裁決,裁定“貝塔以色列”是古以色列人的子孫,屬於猶太人的一支。兩年後,阿什肯納茲人大拉比發表聲明,表示同意這一裁決。隨後,以色列政府組建的一個特別委員會經研究也作出決定,正式承認“貝塔以色列”是猶太人,同其他猶太人一樣享有向以色列移民的權利。但是,後來發現,“貝塔以色列”實際上分為兩種:一種信奉猶太教,另一種則信奉基督教。前者被稱為法拉沙人,後者被稱為法拉什姆拉人。“法拉沙”在衣索比亞古老的吉茲語中意為“外來人”。他們聚居在塔納湖以北地區,男子大多務農,少數從事織布和打鐵等手工藝活,婦女則從事家務和制陶。和大多數衣索比亞人一樣,他們的生活水平很低,文盲率很高。他們長期被當作一個少數民族對待,備受歧視,長期被剝奪擁有土地的權利。但是,他們不顧民族與宗教的歧視,堅持信奉猶太教,誦讀用吉茲語翻譯的《聖經》和其他猶太教經文。他們雖然不大懂猶太教律法,某些宗教儀規和民族習俗同主流猶太人社會也有差異,但他們仍嚴格遵守猶太教的法規和傳統,實行割禮和齋戒,過安息日、逾越節、贖罪日等猶太教節日。這表明,他們確實是猶太人。法拉什姆拉人信基督教。原來,自公元4世紀厄查納國王將基督教奉為國教之後,幾代國王都強令異教徒改信基督教。不聽令者,就遭受歧視和迫害,土地被沒收,人被流放到更偏遠的地區。這樣,一部分“貝塔以色列”被迫皈依基督教,對猶太教的教規和猶太人的習俗逐漸隔膜了。因此,以色列有一段時間不承認他們是猶太人,不接受他們移民。可是,他們畢竟還是有猶太人的血統。美國的猶太人移民贊助組織極力為他們說情和出力,以色列最後妥協,也正式承認他們的猶太人身份。

融入以色列

根據以色列的《回歸法》,只有猶太人才能移民以色列。1974年,衣索比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推翻,國內政局動盪,災荒接連發生,大批法拉沙人背井離鄉逃往國外避難。這時,以色列以“人道主義援救”的名義,開始接收法拉沙人移民。在以後的10年間,約有8000法拉沙人移居以色列。1985年,以色列實施代號為“摩西行動”的移民計畫,又將7000法拉沙人空運到以色列。1991年5月,衣索比亞發生政權更迭,以色列又採取名為“所羅門行動”的秘密援救計畫。在24日到次日的30個小時內,出動空軍飛機41架次,將1.4萬多名法拉沙人接運到以色列。這樣,幾乎所有的法拉沙人都離開了衣索比亞。以色列先後共接收了3萬多法拉沙人移民。”所羅門行動”之後,以色列的移民政策開始有所放鬆。在過去的15年中,移民以色列的法拉什姆拉人已達2.5萬多人。2003年2月,以色列政府決定再“緊急接收”2萬名法拉什姆拉人。可是,後來一計算,衣索比亞可能還有2.6萬人要求移民以色列。從運送、安置到就業,需要為每個移民支付大約10萬美元。如要一下子解決這些法拉什姆拉人的移民問題,那將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以色列政府不得不決定移民分期分批進行,每月限量移民300人。這樣,大約需要五年時間,到2007年左右移民才能全部完成。據報導,到目前為止,大約還有1.5萬法拉什姆拉人,在亞的斯亞貝巴和貢德爾等衣索比亞城市等待以色列有關部門審查他們的身份,接受初步的移民培訓。2005年5月的《耶路撒冷郵報》報導,在塔納湖南部的貧困山區,還有幾萬名衣索比亞人也自稱是“貝塔以色列”,要求移民以色列。早些年,連阿姆哈拉族出身、信奉基督教的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也自稱是“貝塔以色列”。顯然,有些衣索比亞人是為逃脫貧困,在假冒猶太人。因此,以色列政府決定,對衣索比亞的移民申請者,在家世、血統、宗教信仰等方面,今後要逐個從嚴審查,嚴防非猶太人混入。
歧視與強制避孕爭議
衣索比亞猶太人與其他來自蘇丹等地非洲黑人難民在以色列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以色列政府以防範傳染病為由,拒絕接受衣索比亞猶太人的獻血
2013年初,媒體報導以色列猶太事務局(JAFI),在過去十年中,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形下,強制讓過渡營中移入以色列的衣索比亞猶太人婦女注射長期的避孕針,造成近十年以色列境內的衣索比亞裔猶太婦女生育率降低50%,此事公開之後引發關注爭議和譴責認為有種族歧視甚至其類似種族滅絕的舉動,以色列衛生部才因此下令各單位停止此一措施。
2010年,以色列的一些女權主義活動者指責以色列針對衣索比亞猶太移民的“絕育政策”,對這一族群長期分發避孕藥如長效醋酸甲羥孕酮。以色列移民事務的政府機構稱來自衣索比亞的猶太移民被提供了各種類型的避孕藥且他們都是志願參加了生育計畫。Dr. Yifat Bitton,以色列反歧視法律中心"Tmura"的成員,稱60%接受避孕藥的婦女是來自衣索比亞的猶太移民,同時這個族群僅占以色列總人口的1%,“如此巨大反差是不可能用任何符合邏輯的方式調和並駁倒種族主義指責”。以色列官方最初否認該指責,但後來承認此事並指令婦科醫生如果衣索比亞移民對後果關注就停止向她們分發避孕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