貊人

貊人是生活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西北部的古老民族,又稱藏貊,古文獻稱之為“白民”,“毫人”或“發人”。後與濊人匯合而成濊貊族,以農業城柵為特點,不同於遊牧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貊人
  • 又稱:藏貊
  • 特點:農業城柵
族屬,地方,

族屬

是東北地方族源之一。東北有三大語族集團:肅慎族系、穢貊族系和東胡族系。肅慎族係為滿族的先祖,歷史上先後稱之為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清皇太極九年改為滿族,主要居住在東北東部地區;穢貊族系包括夫余和高句麗兩族,主要活動在松遼平原中部一帶;東胡族系有烏桓、鮮卑、契丹、室韋、蒙古等分支,主要居住在東北西部地區。肅慎族系主要以狩獵、採集、農耕為主;東胡族系主要以遊牧為主;穢貊族系的夫余、高句麗曾在東北地區創造了燦爛農耕文化。

地方

以松嫩平原為中心定居下來,其活動竹範圍比較廣闊,最南端在長城以北,與燕國為鄰;東北部在遼河以東,與地方族相接。早在西周時代,就是周王朝的臣屬國。春秋時期,齊桓公曾經發動過對其的戰爭。戰國時期,從事農業和漁獵業,黍成為主要食糧。此時進入原始社會晚期,過著定居生活。後來在東北地區建立政權的夫余和高句麗,就是在濊貊族系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
關於貊族源頭,據文獻記載,商周時,穢貊的活動範圍在今天的山東半島一代,後來周人興起,向東滅商,穢貊迫於周人的勢力,大部分開始遷向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遼寧省考古專家論證,從出土文物,特別是陶器推斷,3000多年前的貊人並非遼北地區的土著居民,而是由山東東夷民族遷移而來,其代表文物就是陶鬲。3000年前恰為商周時期,商朝末年,紂王發動了對東夷的戰爭,並且派出商王朝絕對主力-“王師”,取得節節勝利。西周代商之後,繼續鞏固這一成果,並將版圖進一步擴大,而當時的東夷恰恰就包括生活在現在山東地區的部族。戰爭的結果造成大量的人口東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