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冠

貂蟬冠

冠名。貂尾與蟬羽皆古代顯官冠上之飾物。貂蟬冠起源於秦代,起初為侍中﹑常侍等貴近之臣的冠飾。而後發展為高級官員的禮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貂蟬冠
  • 簡介:貂尾與蟬羽皆古代顯官冠上之飾物
  • 起源:秦代
  • 出處:《藝文類聚》《宋史·輿服》
貂蟬冠
貂蟬冠
貂蟬冠,在先秦即有此官帽。《藝文類聚》卷四十八:“秦始皇復古冠貂蟬,漢因而不改。此內官侍帷幄,受顧問,拾遺於左右,出則負璽以從,秩二千石。”戴貂蟬冠的人侍從皇帝左右,御駕出宮他們負責捧玉璽等,是顯赫近臣。
兩《漢書》中皆載有貂蟬冠。《漢書.劉向傳》:“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魚鱗左右。”王氏指外戚王莽一族,二十三人皆戴貂蟬冠,如魚鱗般相次櫛比皇帝左右。《後漢書.天文志中》“(張)逵等自知事不從,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蟬投草中逃亡,皆得免。”此句是說漢順帝時,中常侍張逵等矯詔作亂被順帝發覺,這些人或自殺或扔掉貂蟬冠落荒而逃。
成語“狗尾續貂”說的也是貂蟬冠。典出《晉書.趙王倫傳》:“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趙王倫即趙王司馬倫,他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父。司馬倫用苟且小惠取悅人情,亂封貂蟬冠,以致府庫貂尾及金銀鑄印皆不足,便用狗尾代替,遂有“狗尾續貂”一語。
古人官帽取名貂蟬亦有說法。
唐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載,貂蟬,原系北狄胡人服飾。貂毛依順,色澤純亮而不昭彰。而且外表柔潤而內在剛勁。意寓臣子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即光而不耀,武而不顯。蟬,居高飲露,惟食潔物,無口而鳴,清虛識變。意寓臣子識大體、性高潔、順時變、謙卑自養其德。此二項皆為臣子應有操守品格,故名其官帽曰貂蟬冠。
《宋史·輿服》四:“貂蟬冠,一名籠巾,織藤漆上,形正方,如平巾幘。飾以銀,前有銀花,上綴玳瑁蟬,左右為三小蟬,銜玉鼻,左插貂尾。三公、親王侍祠大朝會,則加於進賢冠而服之。”
明代貂蟬冠形制與宋代相似,《明史.輿服志三》:“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樑數為差。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用於有爵位的官員(公侯伯)及駙馬穿著朝服、祭服時佩戴,一品以下官帽皆不用籠巾貂蟬。
明代駙馬:戴七梁貂蟬冠,穿著祭服明代駙馬:戴七梁貂蟬冠,穿著祭服
明代公爵:戴八梁貂蟬冠,穿著朝服明代公爵:戴八梁貂蟬冠,穿著朝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