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狂犬病

豬狂犬病該病是由彈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人畜共患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興奮和意識障礙,繼之出現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狂犬病
  • 病源彈狀病毒
  • 類型:急性人畜共患傳染病
  • 臨床特徵:興奮和意識障礙
疾病概述,簡介,致病病毒,流行病學,病理學,臨床診斷,治療,防治措施,

疾病概述

簡介

病死率很高。該病遍及全球。雖然常有其它動物或人發病的報導,但隨著集約化養豬業的發展,大大地減少了各種帶毒動物與接觸的機會。散養方式易發生該病。

致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屬於彈狀病毒。主要分布於發病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組織、唾液腺和唾液中。在唾液腺和中樞神經系統組織細胞漿內形成特徵性狂犬病病毒包涵體-內基氏小體。可用動物腦內接種或雞胚進行培養增殖。從自然病例中分離到的街毒經多次人工傳代培養後稱為固定毒。
狂犬病的病原是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屬單負股病毒目彈狀病毒科(Rhabodoviridae)的狂犬病毒屬。在電子顯微鏡下,該病毒呈圓柱體,底部平,另一端鈍圓。整個病毒顆粒的外形呈炮彈或槍彈狀。病毒粒子長130~200nm,直徑約為75nm,表面呈蜂窩狀,帶有6~7nm長的突起。狂犬病病毒粒子的沉降係數為600~625S,浮密度為1。6~1。29/cm3,分子量約4。75×108。該病毒核酸為不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病毒基因組長11932個核苷酸,分子量約4。6×106。病毒的囊膜與核衣殼可經去膽酸鈉處理和恆速平衡梯度離心分開。核衣殼由96%的蛋白質和4%的RNA組成,包括了病毒全部RNA。
狂犬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爛,在自溶的腦組織中可以保持活力7~10天。凍乾條件下長期存活。反覆凍融可使病毒滅活,紫外線照射,蛋白酶、酸、膽鹽、甲醛、乙醚、升汞和季胺類化合物(如新潔爾滅)以及自然光、熱等都可迅速降低病毒活力。煮沸2min可殺死病毒。56℃於15~30min內、1%甲醛溶液和3%來蘇兒於15min內使病毒滅活。培養細胞中增殖的狂犬病病毒,用1:4000β-丙內酯處理2h,即可滅活。真空條件下凍乾保存的病毒可於4℃存活達數年。pH《3。0和pH》11。0,均可使狂犬病病毒滅活。60%以上酒精也能很快殺死病毒。
狂犬病病毒具有凝血特性,可以凝集鵝和1日齡雛雞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的適合條件是pH6。2,0~4℃低溫以及血凝抗原內不含血清(非特異性抑制素)。溫度稍高,即使室溫或36℃,皆不出現凝集現象。狂犬病病毒凝集鵝紅細胞的能力可被特異性抗體所抑制,故可進行血凝抑制試驗。病毒可以在5~6日齡雞胚上增殖,也可以在幼倉鼠腎繼代細胞(BHK21)內增殖,並可產生明顯的細胞病變(CEF)。此外,Vero細胞也可用於人和動物狂犬病病毒的體外培養。

流行病學

該病可以感染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可粗分為城市型狂犬病和野生動物型狂犬病。前者以狗為主。豬只是其中的一種易感動物。20世紀80年代有文獻報導,所有狂犬病病例中,豬狂犬病只占3%。隨著養豬方式的改進,以及人們對狂犬病的嚴密控制,據華夏養豬網報導,截至2010年5月4日,豬狂犬病率已大大下降。在集約化養豬比較發達的地區,豬群接觸狂犬病動物的機會很少。家豬狂犬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狂犬病的狗、其它家畜和野生食肉目動物,如狼等。該病主要通過患病動物直接啃咬傳播。被狂暴期病犬、病畜啃咬過的玻璃片、木片、金屬片等刺傷也可能感染髮病。創傷的皮膚黏膜接觸患病動物直接啃咬傳播。創傷的皮膚黏膜接觸患病動物的唾液、血液、尿、乳汁也可感染。該病還可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該病遍及世界許多國家,一般呈現零星散發,病死率極高。

病理學

取大腦海馬角或小腦作組織學檢查可見狂犬病病毒內基氏小體。
症狀潛伏期12-98天,一般為2個月,體溫無明顯變化。豬感染該病後的典型臨床經過為突然發病,其濟失調,對外界反應遲鈍、衰竭。出現臨床症狀後72小時內死亡。其典型症狀為用吻突不停地拱地,橫衝直撞,後臥地不起,不停地咀嚼、流涎,伴有陣性肌肉痙攣,叫聲嘶啞,偶爾攻擊人畜。

臨床診斷

豬狂犬病呈零星散發,與狂犬病病例有接觸史或有外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提示與狂犬病有關。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取海馬角等腦組織進行內基氏小體觀察,甚至進行病毒分離鑑定和動物接種試驗。對以上診斷結果作出解釋時,要特別小心,因為豬對狂犬病毒有較強的抵抗力。有時存在狂犬病病毒抗體卻無臨床表現。

治療

目前該病無有效治療方法。也可及時試用下列中草藥方劑治療。

防治措施

在狂犬病疫區,應加強狗、貓的管理,用疫苗控制狗、貓的狂犬病。加強豬群的管理,尤其是自由放養家豬的地區,防止狂犬病動物咬傷豬。發病後撲殺銷毀。同時注意加強自我保護。人患狂犬病大多是由於被患狂犬病動物咬傷所致。潛伏期長短不一,短者幾天,長者可達1年以上。病初表現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和嘔吐等,被咬傷的部位有發熱、發、蟻走等感覺,不久出現脈搏加快、瞳孔散大、流淚、流涎、出汗,有時見呼吸肌和咽部痙攣,出現呼吸困難,見到水即表現恐懼,故名“恐水症”。在發病的間歇期中,表現恐怖和憂慮,有時亦出現狂躁,失去自控。通常在出現症狀後3-4天因麻痹而死亡,病死率100%。人若被疑為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後,應迅速用20%肥皂水沖洗傷口,並用3%碘酊處理傷口,立即注射抗狂犬病高免血清,同時進行狂犬病疫苗預防接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