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滿族剪紙

豐寧滿族剪紙

豐寧滿族剪紙從內容上可分為吉祥剪紙,花鳥魚蟲剪紙,山水風光剪紙,人物、盆籃碟盤瓶、瓜果、動物、花字剪紙等類。由表現形式看,它包括單色剪紙(紅、白、黑等)、點染剪紙、填色剪紙、複色組合剪紙等品種。

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0月,河北省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與陝西剪紙等各省(市、區)列入國家級名錄的剪紙項目聯合打包,作為中國剪紙的聯合申報項目,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審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豐寧滿族剪紙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 Ⅶ-16 
  • 遺產類型: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歷史源流,傳承意義,發展,

歷史源流

崇尚萬物之靈;崇薩滿教;崇尚祖先;在祖宗版前有貼佛簽(即掛簽)的習俗。祭祀活動十分繁多,必利用剪紙的方式(成本低、方便、製作簡易)加以豐富活動內容,如春祭:剪紙馬、柳型;秋祭:剪糧囤;春節:剪紙。祭祖的剪紙。
生活中剪紙無處不在:
節日、節令:春節的窗花、頂棚花、掛簽,五月節除五毒的葫蘆,八月節團圓花,立春春紅剪紙,添倉日的倉神用馬,祭灶的神碼……。
婚嫁、育嬰、喪葬:紅白喜花、喜帳花、抓髻娃娃、引魂幡帳、靈棚吊簽……。
賀禮禮花:壽衣、蓋房起檁、親人遠行、婚、喪、考中、升遷、搬家、打新井……。
衣食住行:服飾(帽、頭飾、衣、鞋、靴)其刺繡花樣都以剪紙為原稿;食:宴席食物的裝飾、食物禮品的包裝;住:床帳、床上用品、門帘的走水、飄帶、風斗裝飾、窗花、棚花、氣孔;行:車馬佩飾。
驅邪請神:天陰不晴的掃天婆婆、久婚不育的抓髻娃娃、送邪的魔鬼、降福的神形。苗神,保佑苗全苗壯。蟲神,保佑不受蟲災。五穀神、財神、喜神、山、石、林、水、星辰、日月、風雨雷電神……。
地處中國北方,四季分明,乾旱少雨,長年用窗紙糊窗,便於採光、價廉。最初以紙條加固窗紙,以防風的破壞,後以窗花取代,即美又實用,窗花的出現是豐寧的一大習俗。
豐寧地區(乃至全承德地區)無霜期短,秋、冬、春三季長時間無綠色、無花果,色彩單調、景色荒枯,創出剪紙窗花人為的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花開四季,有生有色。
豐寧處長城以北不到200華里,正處明王朝靖邊區域之內,在朱棣封燕王后即在無人區範圍之內,明代造成了這一地區的歷史斷檔,變成人少、村稀的局面。明末,後金的崛起,數次攻近北京,皇太極採取步步為營的策略及入主北京時,已經有滿族移民涉入。入主北京後,順康雍乾朝在豐寧境內設立大批皇莊、旗莊、馬場,致使大批滿族人(包括漢八旗、八蒙八旗)入駐,推行“跑馬占圈”政策,鼓勵旗人到北口外墾荒種田,特別是康熙早期首先在豐寧設立了湯河圍場(俗稱西圍、早木蘭圍場13年),到康熙朝十葉這裡已經是村村相望、戶戶聯脊的繁榮景象,滿族人把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滿文化帶入這一地區。後又大批冀、晉、魯、豫災民湧入,中原文化與滿文化發生碰撞,互相影響、融和,產生了豐寧滿族剪紙。
豐寧剪紙(窗花)到清乾隆朝已經達到家家貼窗花,村村有高手的狀況了,並已形成了自我風格。

傳承意義

地理位置北方人的追求,情至極色至盡,大紅大綠,對比強烈,放開是粗獷,收緊是精密。又加山高水復交通不便,比較閉塞,長時期沒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保持了原生態的大部。
勞動者的追求。民間剪紙不是專業人員創出來的。第一線百姓的創作,所愛、所恨、所思所想,所見所聞都融入其中,豐收的果實的無比碩大,取之不盡的搖錢樹、聚寶盆,平升三級,多子多福,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日常生活的補充:四季不凋的花果,永生的人物、動物,唱不停的大戲,教不止的禮儀,中孝節義。
藝術風格,對比強烈,疏密對比,在一幅作品中做得到疏可走馬密不插針;在一幅作品中色彩對比十分強烈,生活中不可能而在窗花中頻頻現身。又覺得是生活的再現;粗細的對比,粗獷到大寫意,精細到工筆重彩的程度同時在一件作品之中;都源於生活,而不是簡單的重複生活,變形、用線、彩染都有豐寧剪紙自家的藝術語言;多維創意,勝過馬蒂斯、畢家索。三頭驢、虎中兔、豬腹崽……;品象繁多,無所不及,花卉、鳥獸蟲魚、山水樹石、人物、戲曲、神鬼傳說、花字、器物;諧音諧意的利用:寓性愛的,鴨戲蓮、蛇盤兔、蓮花娃娃、魚蓮……寓多子的,葡萄老鼠、娃娃南瓜、葫蘆、石榴;寓三多的,壽之桃、之松、之鶴、之龜,福之蝠、之斧祿之鹿、之榴……還有平(瓶)昇(升)三級(戟)福(蝠)在眼前(錢孔),四季(四季花)平(瓶)安……多不勝述。

發展

1659-1722,入關八旗人留守部分,“跑馬占圈”滿人萬批遷入,晉、冀、魯、豫災民湧入,豐寧剪紙(窗花)出現,作品受到楊柳青年畫、高密剪紙影響。
1778年以後,豐寧剪紙風格已形成村村戶戶都有自己的剪紙藝術家,剪紙窗花已成為豐寧人的生活必須品。
1900(光緒廿六年)秦敏卿《縣衙出吏日記》“鄰里姑嫂求余勾花樣,然窗花丹青兩功相殊,提筆躊躇,心中茫然,憶做童生期所見窗花熏樣,鹹年以形見長,花葉不挑筋,人面不開臉,同治年間功夫日深,花惹劈毛密細,垂柳千條縷空,呂祖鼻眼分明,衣紋粗細相宜。
1933,豐寧縣城鳳山鎮被日軍占領,剪窗花用綿簾紙,品色奇缺。
1939,洪水,賈張氏從塌房中搶出母輩留下的剪紙樣。
1940年京南、京西、遷安一帶刻制窗花流入豐寧,影響不大,這類窗花不大被當地人群認可。
1952年,王樹棠、何振民、姜書海、楊滿瑞文化人士收集民間剪紙,進行“舊瓶裝新酒”式的窗花改革。
1952年冬、熱河省召開民間藝術檢閱大會章孟氏的新窗花《分田鬥地主》、《送子參軍》、《夫妻識字》、《新婚姻法好》受到嘉獎,李靄然的《草蟲》、《莊稼忙》展出受到好評。
1955年,熱河省文聯出版《熱河窗花》一書收入全省9縣市63幅作品,豐寧窗花被收入24幅占全書收入作品38%。
1956年,鳳山鎮出現以營利為目的的刻制窗花專業戶出現,併到各縣出售。
1956年-1957春,遵上級“打破清規戒律,大膽繼承文化遺產”指示,縣文化館姜書海、趙介民、楊滿瑞等在全縣搞第二次豐寧剪紙挖掘、整理工作,收集剪紙1500多幅。
1959年,孟顯雲、王雅軒創作剪紙參加華北地區美展。
1960年,李靄然為北京工藝美術服務部(王府井)送銷剪紙2000套單色剪紙。
1961年,趙介民、姜書海第三次對豐寧剪紙進行普查,收集600多幅剪紙,有劉桂林之母清光緒初年的《送財童子》原件,1961年10月份,300餘件豐寧剪紙在承德展出,劉桂林、丁春娥、李靄然、白夢白作品入展,剪紙新人余季林、王國潘、王國瑜、張振芳、褚景艷、宮令娣、王德等剪紙新人出現,《承德民眾報》整版評介豐寧剪紙。冬,趙介民整理出第一本剪紙原始資料寫出《淺談豐寧民間剪紙》一文,這是豐寧剪紙有史以來第一篇有關文字。
1964年孫漢卿、宮令娣合作的剪紙《送糞》、《獻給毛主席》選送華北地區畫展。
1966年,第三次普查剪紙工作中斷。
1969年,歷年館存剪紙資料全部銷毀。文化部門專門組織春節窗花市場檢查,沒收帶園錢、萬字圖案窗花、葵花向陽,樣板戲窗花充斥市場。
1974年,第四次普查豐寧剪紙工作開始了前期準備。
1976年劉保華、姜書海領導,張冬閣、仇承軒、陳偉參與的第四次普查、蒐集、整理、搶救豐寧民間剪紙工作,在全縣挖掘出剪紙2000餘種,近萬件作品,並為縣內民間剪紙名人建立了檔案。
1976年4月-7月,張冬閣、王德參加河北省在蔚縣舉辦的剪紙創作班。
1976年7月,張冬閣、鮑延椿、王德、姜鳳英創作的剪紙組畫《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好》10幅,發表於《連環畫報》。
1976年,豐寧縣文化館首次舉辦豐寧民間剪紙展覽。
1979年春,張冬閣創作的剪紙《園丁之歌》收入“中國河北省蔚縣剪紙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7月份此展移法國展出。
1981年,豐寧文化館與承德地區群藝館合作舉辦“豐寧剪紙培訓班”,由張冬閣、仇承軒、黃國華主持,由王德、余季林、郝煥書、張冬閣主講,魏文娥、石俊鳳、范鳳珍都是此班學員。
1981年12月,豐寧傳統民間剪紙200餘幅入選河北省民間美術展覽,在石家莊展出。
1981年,縣文化館又蒐集到11名民間剪紙藝人的作品545件。
1982年1月22日至2月12日,河北省民間美術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豐寧剪紙同時展出,1982年2月24日《承德民眾報》載國內外觀眾達幾十萬人次。同年7月份此展覽赴日本長野展出。
1982年7月,豐寧縣文化局榮獲省文化廳蒐集挖掘民間美術工作鼓勵獎,張冬閣、仇承軒分獲個人鼓勵獎
1982年,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籌)收藏200餘種豐寧民間剪紙。
1983年春節,《美術》雜誌社在主編何容率領下到豐寧採訪民間美術。
1983年,《美術》第二期(總182期)發表了張冬閣、仇承軒《永不凋謝的塞外山花(淺談豐寧民間剪紙)》一文,並發表豐寧剪紙48幅和部分作者簡介。《美術》第四期(總184期)發表豐寧點染彩色剪紙6幅。《美術》第八期(總188期)發表記者張士增的《農村民間美術的復甦》文章,高度評價了豐寧民間美術工作。
1984年,第二期《農民畫報》發表《一支紅杏出牆來》一文,剪紙作品9幅。
1984年6月,丁卉芳、張冬閣出席湖南望城會議,成立全國十縣(市)剪紙聯展領導小組。
1984年9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可愛的河北》一書“美術篇”中,專題介紹了豐寧剪紙及著名藝人。
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王德、石俊鳳隨“河北省民間藝術團”在美國迪斯尼樂園參加“中國節”活動,表演剪紙。
1984年冬,承德地區電視台來豐寧拍攝《豐寧剪紙》專題節目。
1985年2月4日至14日,全國十縣(市)剪紙聯展在承德市首展,共展出343件(647幅)剪紙作品,其中廣東佛山3幅,江蘇揚州72幅,河北豐寧96幅,陝西安塞50幅,黑龍江海倫66幅,湖南望城40幅,山東高密100幅,天津薊縣67幅,福建漳浦66幅,河北蔚縣77幅。
1985年2月8日《承德民眾報》發表張冬閣《爛漫山花迎春歸》一文,評介“全國十縣(市)剪紙聯展”並推薦刊登展品。
1985年4月10日至5月5日在豐寧縣城展出。
1985年5月,中國剪紙研究會在山東濟南成立,同時舉辦全國首屆剪紙展覽,豐寧有4位作者的10件作品參展。張冬閣出席了會議並被推選為研究會理事。
1985年9月,“全國十縣(市)剪紙聯展”總結會議在黑龍江海倫召開,劉保華、張冬閣出席了會議。
1986年1月,范鳳珍的剪紙作品《虎》入選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虎年畫虎展覽,榮獲二等獎。
1986年7月,在山西太原市舉行的全國剪紙研究會年會上,石俊鳳《論豐寧剪紙》論文獲“呂梁山花獎”。
1986年9月,《河北地方志》第三期,刊登趙介民《豐寧民間剪紙的源流》一文及王德的6件剪紙作品。
1986年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部來豐寧錄製了丁卉芳、張冬閣介紹豐寧民間剪紙專題節目。
1986年,豐寧縣地名辦、科委、科協、統計局編輯的《探索的火花》人文地理專集出版發行,趙介民《豐寧民間剪紙的源流》收入其中。
1987年2月,在河北省首屆民間技藝電視大獎賽上,石俊鳳的《連年有餘》,范鳳珍的《蘭草》等剪紙作品獲優秀作品獎。
1987年2月,在河北省獲鹿縣民間藝術節上,魏文娥做剪紙表演。
1987年5月,縣文化館舉辦豐寧民間剪紙展覽。
1987年5月,張冬閣的論文《豐寧民間剪紙蒐集、整理、搶救及探索》在中國剪紙研究會新疆年會上發表。
1987年6月,張冬閣、魏文娥合作的剪紙《鞭打蘆花》入選河北省連環畫展。
1987年12月,在河北省磁縣召開的河北省民間美術研究會成立大會上,張冬閣被選為理事,並作了《關於豐寧民間美術》的發言。
1988年3月中國剪紙學會成立,張冬閣、石俊鳳任理事。
1988年豐寧民間剪紙7件10幅,張冬閣7條撰文入選《中國美術全集》。
1988年6月,石俊鳳參加黑龍江省剪紙藝術節,其論文《初探河北剪紙藝術》獲“金鶴杯”獎。
1989年3月,石俊鳳的剪紙作品參加首屆全國婦女“三八”剪紙展覽。
1989年7月,宋煥玲、魏文娥、張冬閣、王占雲等人的剪紙藏書票入選全國藏書票展,張冬閣的作品被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
1989年11月,張冬閣的剪紙藏書票參加《中國百人剪紙藝術展》,在日本巡展獲日本感謝狀。
1990年1月19日,北京市民間藝術博物館展出豐寧民間剪紙200餘件。
1990年春節張冬閣、石俊鳳剪紙作品入選天津展出的“中國民間風俗剪紙展覽”。
1990年2月25日至3月3日,首屆中國剪紙大獎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張冬閣的《滿鄉風情·正月初一出行》獲二等獎,石俊鳳的《五毒葫蘆》獲優秀作品獎。
1990年3月,石俊鳳在德國柏林ATB世界旅遊博覽會上表演剪紙。《承德藝術》雜誌第一期,發表了石俊鳳論文《淺談剪紙》。
1990年8月13日,河北人民廣播電台“燕趙鄉音”專題節目,介紹了張冬閣的剪紙藝術。《承德藝術》雜誌第三期發表了張冬閣論文《剪紙藝術漫談》。
1990年8月20日-26日,《張冬閣剪紙展覽》在“承德國際民間藝術節”上舉辦,展出作品398幅,接待國內外觀眾1萬人次。8月27日-9月1日移在灤平展出。
1990年10月,宣傳部副部長郭顯和張冬閣出席了在武漢舉行的中國剪紙學會年會。
1990年,張冬閣剪紙作品《滿鄉風情·正月初一出行》獲承德地區第五屆文藝振興金鹿獎。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鄉土藝術》一書,豐寧剪紙入選11幅,張冬閣參與本書編選。劉保華、張冬閣、仇承軒簡介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
1991年《承德社會科學》第一期,發表了趙介民《談豐寧剪紙誕生時期》論文。
1991年5月,《豐寧民間剪紙展覽》(94件400幅)在上海展出,《文匯報》發表張冬閣剪紙《滿鄉婚俗》。
1991年8月,中國剪紙學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舉行年會,李瀚旻、魏文娥被吸收為會員。張冬閣剪紙《土台戲》在秦皇島獲“全國現代剪紙展”優秀作品獎。石俊鳳作品入選。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旅遊》雜誌第十一期(總137期港澳版),登載了《八旗後裔村落探風情》,文中專題介紹了豐寧剪紙和藝人王德的近況。劉福民等人撰寫的通訊《絢麗多彩的滿族民間剪紙藝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部《客家鄉錄》專題節目中播出。
1991年劉保華、姜書海、張冬閣簡介收入《河北民眾文化人物錄》。
1992年春,石俊鳳在巴黎世界旅遊交易會上表演剪紙。
1992年6月,張冬閣剪紙《土台戲》獲承德地區第六屆文藝振興金鹿獎。
1992年8月,石俊鳳的200餘件剪紙作品在香港中國旅遊展覽會上展出。8月23日又到香港亞洲電視台做了剪紙表演。
1992年8月,全國旅遊剪紙展覽在山東威海市展出,張冬閣的剪紙作品《錦繡中華》獲優秀作品獎。
1992年9月22日,《人民政協報》發表了李亞平撰寫的介紹張冬閣剪紙藝術的特寫《走出大山的神話》。
1992年年,張冬閣、石俊鳳的簡介被收入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名人錄》(上卷)。張冬閣簡介被收入《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名人辭典》。
1993年8月,張冬閣的剪紙《滿鄉情思》獲全國旅遊精品剪紙展金獎,論文《豐寧剪紙的藝術特色》獲黑龍江第二屆剪紙藝術節講學金獎。
1993年9月,豐寧剪紙特邀參加文化部主辦的《中華一絕》評選活動。
1993年12月,縣文化館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舉辦豐寧民間美術展覽,展出剪紙作品200餘幅。
1993年年,豐寧滿族自治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剪紙之鄉”。劉保華、張冬閣簡介被收入《河北當代文藝家辭典》。張冬閣簡介和代表作被收入《中國當代剪紙家》一書。
1994年7月,王秀蓮的剪紙作品在承德避暑山莊藝術節上展出。
1994年11月,在河北省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大會上,豐寧代表隊的滿族民間舞蹈《剪窗花》創作、演出均獲一等獎。
1994年王秀蓮向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贈送了兩幅大型剪紙作品。
1995年9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王秀蓮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
1995年至1997年連續三年王秀蓮的剪紙作品被文化部推選為工藝品及禮品發往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
1995年第二期《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刊登辛兵《豐寧剪紙》一文,及王秀蓮《天女散花》剪紙作品。
1995年,在河北省小康工程文藝匯演中,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滿族民間舞蹈《剪窗花》獲演出一等獎。
1995年至1997年,王秀蓮的剪紙作品連續三年被文化部選中130套,做為禮品、工藝品發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96年1月,張冬閣創作的大型剪紙(8×4米)《百福圖》參加北京電視台《緣源流長》春節電視晚會,石俊鳳現場表演剪紙。
1997年9月王秀蓮被吸收為中國剪紙學會會員。
1997年12月,王秀蓮剪紙作品參加中、日、韓等六國剪紙作品國際巡迴展。
1997年,王秀蓮簡介收入《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名典》。
1998年3月8日,中央電視台在農村文化巡訪中播出剪紙家張冬閣專題。
1998年3月20日,張冬閣、石俊鳳、王秀蓮被河北文聯、省輕工業廳、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家)評審會命名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們的剪紙作品近300幅參加河北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展出。
1998年5月,王秀蓮剪紙作品入選河北省文化廳舉辦的河北省藝術博覽會。
1998年8月,王秀蓮《牡丹蓮》剪紙榮獲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北京)銀獎。
1999年1月,王秀蓮赴阿曼參加馬斯喀特國際藝術節表演剪紙。阿曼《Featvres》報1月15日登載阿爾薩尼拍攝的《王秀蓮藝術大師現場表演》照片2幅。
1999年10月,張冬閣的大型剪紙作品《滿鄉育嬰圖》獲中國文聯主辦的全國美術、書法民間工藝大展特別金獎,並獲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03年,張冬閣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專業委員會常委。
2004年,張冬閣利用自有條件,自籌資金建立冬閣民俗館、豐寧剪紙博物館。
2006年,文化部公示豐寧滿族剪紙被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剪紙9家)。
2007年,張冬閣被文化部公示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寧滿族剪紙傳承人(全國剪紙9人)。
2007年5月,豐寧成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寧滿族剪紙傳承基地——冬閣藝術館,由縣文化體育局主管,張冬閣主持。
2007年3月,張冬閣剪紙《戲曲集錦》獲“07(揚州)全國剪紙博覽會精品展”金獎。
2007年11月份又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美術創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