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梅燭

豐城梅燭

豐城梅燭是江西豐城市農村特有的一種傳統民俗節慶活動,在河西地區的隍城鎮清溪村一帶尤為盛行,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晚舉行。場面浩大,氣氛熱烈,方圓百里影響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城梅燭
  • 分類:民俗
  • 地區:江西省豐城市
基本信息,起源傳說,文化習俗,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豐城梅燭
所屬地區江西 · 宜春 · 豐城市
09豐城梅燭09豐城梅燭
遺產編號:Ⅵ-1
遺產類別雜技與競技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宜春市豐城市
遺產級別: 省

起源傳說

豐城梅燭起源於唐代初年,相傳有一條金角老龍因觸犯天條將被玉帝斬首,監斬官為當朝天子李世民。老龍在鬼谷先生指點下,向宰相魏徵求救。魏徵便在執行的午時三刻約唐太宗下棋。由於魏徵棋法不精,被唐太宗一著棋難住。正當魏徵苦思冥想時唐太宗睡著了,於夢中斬了老龍。老龍向魏徵索命,魏徵只好向唐太宗說明情況,唐太宗為了安慰魏徵,下令每年元宵節舞龍以超度金角老龍,這一民俗沿襲至今。

文化習俗

梅燭為西平王李晟的子孫隍城清溪李氏家族所繼承和發揚,梅燭的梅表示迎春,燭表示光明和紅火。按照祖輩傳下的規矩,梅燭形式就是以板凳作龍,村里每一戶出一條板凳一名男丁。梅燭表演就是每條板凳上有三個燈籠三支紅燭,互相以“丫”形木栓連線成長龍,並按李氏族內大小排列、連線。村裡有300條板凳,近1000隻燈籠。其連線順序,李氏七房按大小排列。前面由兩位端禮盤點檀香、穿長衫戴禮帽的禮生領隊,表示這項活動是一種文明的活動。其次是頭鑼和頭燈。再是4個大燈籠,還有包括全副吹打的樂隊。接下來是梅燭頭,也就是龍頭,由5人抬舉,兩邊有兩個手持鋼叉的壯漢,他們的職責不是保駕,而是挑開路上的樹枝和巷道里的障礙物,好讓梅燭順利通行。再往下就是長達一里的浩浩蕩蕩的梅燭隊伍,之後是梅燭尾。緊隨其後的是一面4個壯漢扛著的直徑1米、長達2.7米的梅燭鼓。過去梅燭尾後還會抬著許真君神像壓陣。梅燭隊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便會燃放煙花爆竹、點香燭迎接,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豐城梅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