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病毒病

豇豆病毒病

豇豆病毒病以秋豇豆發病較重,病株初在葉片上產生黃綠相間的花斑,後濃綠色部位逐漸突起呈疣狀,葉片畸形;嚴重病株生育緩慢、矮小,開花結莢少。豆粒上產生黃綠花斑;有的病株生長點枯死,或從嫩梢開始壞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豇豆病毒病
  • 形狀:葉片畸形
  • 病症:開花結莢少
  • 溫度:20~35℃
  • 危害作物:豇豆
發生特點,發生症狀,發生原因,防治措施,

發生特點

此病主要由豇豆蚜傳花葉病毒(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簡稱CAMV)、豇豆花葉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簡稱CPMV)、黃瓜花葉病毒(CMV)和蠶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簡稱BBMV)等4種病毒引起,可單獨侵染危害,也可2種或2種以上複合侵染。病毒主要吸附在豆類作物種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播種帶毒種子,出苗後即可發病,生長期主要通過蚜蟲傳毒、植株間汁液接觸及農事操作傳播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傷口侵入,進行多次再侵染。
葉片受害症狀葉片受害症狀
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適宜發育溫度範圍15~38℃ ,發病最適條件為溫度20~35℃,相對濕度80%以下。發病潛育期10~15天,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或蚜蟲發生重,易使病害發生與流行。
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豇豆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間春、秋季氣溫偏高、少雨、蚜蟲發生量大的年份發病重。栽培管理粗放、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止傳毒、多年連作、地勢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發生症狀

豇豆病毒病主要由豇豆蚜傳花葉病毒(CAMV)、豇豆花葉病毒(CPMV)、黃瓜花葉病毒(CMV)和蠶豆萎蔫病毒(BBMV)4 種病毒引起袁可單獨侵染危害,也可2種或2種以上複合侵染。根據病原的不同,豇豆病毒病有卷葉萎縮型、花葉斑駁型、明脈皺縮型3種類型。近年來以花葉斑駁型最為突出。豇豆葉片、果實、豆莢和種子等均可受病毒病危害,葉片受害後,在新葉上表現黃綠相間的花斑或不規則花葉,老葉上通常不表現症狀;植株受害後,整株植物矮縮,葉片褪綠,畸形,發育不正常,有的病株生長點枯死,或從嫩梢開始壞死;豆莢受害後,豆莢有黑色或褐色局部斑,畸形,感染疾病的種子較小,變色。

發生原因

品種老化,抗病性低;管理粗放,易發病;春末夏初,高溫乾旱,病毒繁殖旺盛;重視不夠,預防不到位。

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選用無病毒種子。實行3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最好與禾本科作物進行水旱輪作。種子在播種前先用清水浸泡3~4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溶液中浸種20~30分鐘;適量播種,下種後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可有效鈍化種子表面病毒活力,防治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2、選用抗病品種,提高抗病性。加強抗病品種的選育,減少自留種,選購近年來新品種。
3、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減輕危害,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植株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同時在開花結莢期適時噴施菜果壯蒂靈增強花粉受精質量,提高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無畸形、整齊度好、品質提高、使菜果連連豐產。
4、藥劑防治:①防治蚜蟲。在生長期間防治蚜蟲危害,當成株期前發現蚜蟲危害時,用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800~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②防治病毒病。選用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病毒剋星 500 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40%烯羥嘌呤1000~1500倍液,抗病毒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5~7d 噴1次,連續2~3次。上述藥劑可以和防治豇豆鏽病、枯萎病等藥劑混合使用,以提高防病整體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