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散(《普濟方》)

豆蔻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四一引《博濟方》。主治兩感傷寒,結胸,壯熱惡寒,飲食不下,大小腸秘塞,陰毒昏沉,下水結胸撮痛。四肢逆冷,心煩,不省人事,食後結聚,心下逆滿,坐臥不得。

基本介紹

  • 名稱:豆蔻散
  • 別名:草豆蔻散《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一引《博濟方》
  • 組成:肉豆蔻、麻黃、木香、吳白朮、吳茱萸、附子、乾薑、桂心、蛜螂、訶黎勒、檳榔、青橘皮、茯苓、川烏、良姜、天麻、葛根、乳香、小椒、當歸
  • 主治:兩感傷寒,結胸,壯熱惡寒,飲食不下,大小腸秘塞,陰毒昏沉,下水結胸撮痛。四肢逆冷,心煩,不省人事,食後結聚,心下逆滿,坐臥不得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註,附方,注意事項,

組成

肉豆蔻二枚,麻黃(去根節)一分,木香一分,吳白朮一分,吳茱萸一銖,附子(炮,去皮)八銖,乾薑(炮)二銖,桂心三銖,蛜螂(礬硃砂炒令黃,去其砂)五個,訶黎勒(炮)二枚,檳榔二枚,青橘皮二十片,茯苓(去皮)八銖,川烏(生,去皮臍)、良姜(銼)、天麻(去苗)、葛根、乳香(另研)、小椒(去子並閉口者)、當歸(去苗)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入乳香。勻抄十錢,痛甚者,加至十五錢,同細鹽一處炒令極熱,用熟絹袋內貯藥,熨烙痛處,不拘早、晚,頻用為效。如藥冷,即再炒一次,用畢,其炒藥不用。

主治

兩感傷寒,結胸,壯熱惡寒,飲食不下,大小腸秘塞,陰毒昏沉,下水結胸撮痛。四肢逆冷,心煩,不省人事,食後結聚,心下逆滿,坐臥不得。

附註

如要驗中毒,吃大麥面拌羹,吐逆者是,不吐非也。如吃大麥面羹一二碗,令病人極吐,後下諸藥大效。

附方

名稱:豆蔻散
組成:肉豆蔻二個,自然銅(燒酥)二錢,檳榔一個,板藍根三分,蛀桑子二錢,甘草三錢,烏梅四個,川烏頭(燒)一個,金毛狗脊(去毛)一個,紅花二錢,紅芍藥三分,茅香三分,甘柿蒂一十四個,川楝於四個,香附子二十一個,苦丁香七個,官桂(去皮)一分半,乳香二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分,溫酒一盞調下,如生氣,食後服:熱氣,食前服
主治:驢涎馬氣,駱駝、騾子、兔子、狗子、蛇傷
出處:《普濟方》卷三〇六
名稱:豆蔻散
組成:肉豆蔻、藿香葉、木香、丁香、白朮、白茯苓、炙甘草各3g
用法:共研為細末。1次4.5g,煎藿香大棗湯調服,生薑湯亦可
主治:小兒胃寒嘔吐,飲食之間,便作嘔逆
出處:《普濟方》
功用:溫中降逆,化濕止嘔
名稱:豆蔻散
組成:肉豆蔻(面裹煨)、草果(炮去皮)各30g,縮砂仁(去皮)、炙甘草、肉桂各3g,陳皮(去白)1.5g
用法:共研為細末。一次1.5g,米湯調服
主治:胃寒吐乳
出處:《普濟方》
功用:溫中化濕,降逆止嘔
名稱:豆蔻散
組成:草豆蔻(以姜四兩炒,香黃為度,和姜用)四兩,大麥櫱子(炒黃)十兩,神曲(炒黃)四兩,杏仁(去尖,炒熟)四兩,甘草(炙)四兩,乾薑(炮製)二兩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如茶點之,不拘時候服
主治:老人夏多冷氣發動,胸膈氣滯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出處:《養老奉親》

注意事項

陰虛患兒慎用。吐止當以調服脾胃之法收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