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效應

大量機構投資者和富有個人投資者擔心重複當年錯過對谷歌早期投資的失誤,因此最近紛紛加入到購買Facebook、Groupon及Zynga等未上市網際網路公司股權的行列,這就是所謂的“谷歌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谷歌效應
  • 外文名:Google Effect
  • 相關企業:Goldman Sachs; Facebook
  • 人物:Roge McNamee
相關事件,相關評價,轉嫁風險,

相關事件

美國知名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Sachs)已向Facebook投資4.5億美元,此次投資對Facebook的估值為500億美元。此外,高盛還計畫向其高端客戶出售價值15億美元的Facebook股票。上周有傳聞稱,由於大量高盛客戶提出購買Facebook股票,高盛已決定於終止這項計畫。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ElevationPartners聯合創始人羅傑·麥克納米(RogerMcNamee)在談及高盛投資Facebook一事時表示,他擔心今後數月內,越來越多的傳統投資者將效仿高盛,進而將大量資金注入尚未上市的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當中。

相關評價

麥克納米認為,多年以來,風險投資和傳統投資的業務領域可謂“井水不犯不河水”,但高盛允許其高端客戶間接投資Facebook一事卻表明,風險投資和傳統投資已呈現業務重疊之勢,“這種情況肯定會帶來不少問題。”
顧名思義,“風險投資”意味著投資者需承擔投資風險。換句話說,風險投資家在進行投資之前,已經作好了可能無法獲得預期投資回報的心理準備。但時至今日,在Facebook、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等網際網路公司的資金募集活動中,已出現了不少傳統大型機構投資者及富有個人投資者的身影(如通過高盛“特殊目的”計畫間接向Facebook投資)。Groupon本周一宣布,已完成新一輪9.5億美元融資。
此外,一些美國金融機構也制定了新型投資計畫,以允許富有個人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購買Facebook、Groupon、Zynga及其他未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的股權。

轉嫁風險

麥克納米認為,對於未上市網際網路公司而言,通過私有市場而不是IPO方式來募集大量資金,無疑對公司管理層更為有利,“創業公司進行IPO後,實際上是等於給自己上套:必須遵守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規定,即便是公司的負面訊息也應予以公布。而通過私有市場來募集資金,就可將應遵守的監管規定降低到最小程度。”
麥克納米接著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通過私有市場購買未上市公司股權的好處是:能夠一次性購入投資對象較大數額的股權;如果投資對象上市後,要達到同樣目的並非易事。
上述新型後期投資行為,也使Facebook等未上市公司高管層及早期投資者具備一定套現能力,從而將部分市場風險轉嫁給後期投資者。以Groupon最新一輪融資為例,該交易規定,公司董事會最多可套現3.44億美元。
由此可見,上述後期投資行為對於未上市公司高管和員工都非常有利。但此舉是否有利於長期投資者?如果未上市公司高管層已經具備了一定套現能力,他們是否還願意承擔巨大市場風險,並努力使公司完成IPO?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