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馬兜鈴

變色馬兜鈴

變色馬兜鈴,別名:白金古欖、苦涼藤、青藤香、過石珠,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versicolor S. M. Hwang.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木質藤本;塊根圓錐形或長圓形,直徑10-20厘米或更大。葉革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收狹,狹耳形,兩側裂片常稍內彎或下垂,蒴果橢圓狀,淡綠色,成熟時暗褐色,自頂端向下開裂;種子卵形,背面平凸狀,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變色馬兜鈴
  • 拉丁學名:Aristolochia versicolor S. M. Hw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馬兜鈴目
  • 馬兜鈴科
  • 亞科:馬兜鈴亞科
  • :馬兜鈴族
  • 馬兜鈴屬
  • 亞屬管花亞屬
  • 管花組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木質藤本;塊根圓錐形或長圓形,直徑10-20厘米或更大,常數個相連,外表黃褐色,粗糙,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嫩枝纖細,具縱稜,被短柔毛,後毛漸脫落,老莖有不規則縱裂、增厚的木栓層。
變色馬兜鈴
葉:葉革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4-25厘米,寬4-6.5厘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收狹,狹耳形,兩側裂片常稍內彎或下垂,灣缺深5-7毫米,寬1-3毫米,邊全緣,上面無毛,有針孔狀小點,下面葉脈上疏被長柔毛,後毛漸脫落,粉綠色;基出脈3條,側脈每邊8-12條,斜出或稍彎拱向上至邊緣互相連線,網脈下面明顯凸起,末級網脈樹枝狀連線;葉柄長1-2厘米,粗壯,常彎扭,稍被毛。
花:花單生或2花聚生,稀排成總狀花序生於葉腋;花梗長2-3厘米,柔弱,密被褐色長柔毛,中部具小苞片;小苞片鑽形,密被褐色長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長3-4厘米,直徑6-8毫米,從彎曲處至檐部較下部短而彼此互相貼生,黃綠色,有縱脈紋,外面密被絲質長柔毛,內面無毛;檐部盤狀,近圓形,直徑4-6厘米,花蕾時黃色,開花後紫紅色,無斑紋,有網狀脈紋,內面無毛,外面密被棕色絲質長柔毛,邊緣淺3裂,裂片近等大或下面一片稍大;喉部半圓形,直徑約5毫米,稍具領狀突起;花葯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1厘米,6稜,密被棕色長柔毛;合蕊柱頂端3裂,裂片頂端鈍,邊緣向下延伸,並有乳頭狀突起。
果:蒴果橢圓狀,長5-8厘米,直徑1.5-2厘米,淡綠色,6棱,成熟時暗褐色,自頂端向下開裂;種子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背面平凸狀,腹面凹入,暗褐色。
花果期: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範圍

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大瑤山、扶綏)和廣東(陽山、博羅)。
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雙版納。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500米山坡灌叢、山谷石礫間和林緣較蔭濕地方。

藥用價值

塊根藥用,味苦、性寒,有祛風利尿、清熱解毒、止痛之效,可治喉炎、腸炎、腹瀉等。
塊根:苦,寒。清熱解毒。用於泄瀉,痢疾,痄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