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一得

《讀紅一得》是一部文化散文隨筆作品集。在我國對於《紅樓夢》的研究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而本書的作者劉廣定老先生從不同的角度比較不同的版本對《紅樓夢》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地,他雖然自謙地稱其為心得,但事實上通過一些章節的深刻剖析,使讀者對《紅樓夢》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更為深入的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讀紅一得
  •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80頁
  • 開本:32
  • 品牌:北嶽文藝
  • 作者:劉廣定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78412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本套叢書的作者均是當今海內外思想文化界的頂尖學者,知識廣博、學養深厚、不僅有話可說,說話到位,而且文筆老辣、獨到。
2.內容涉及當下文學、藝術、歷史、社會等方方面面,豐富駁雜,成規模,成系統。
6..當下散文隨筆的文風較為浮躁、虛空高蹈,本套叢書力圖倡導文風改良。本書是《故園往事·一集》的姊妹篇,記錄了作者對自己少年時代種種往事及身邊人物的深刻回憶。由“血親”“自我”“生計”三部分構成。通過樸實流暢,生動清新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讓人感慨萬千的故事,表達了濃烈、真摯的親情與鄉情。讀來令人思緒萬千。

作者簡介

劉廣定,祖籍福州,生於上海。留美化學博士。在台灣大學執教四十年,現為名譽教授。曾獲教育部理科學術獎,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中國科學院竺可楨講席教授。化學專業之外,喜好文史,尤愛研紅。有化學論文逾百十篇,《紅樓夢》研究著作《化外談紅》等。

圖書目錄

化學人讀紅樓
紅樓美婢——晴雯的上場與下場
紅樓美婢——晴雯身份之謎
從惜春作畫談起
從惜春的身份談起
從“璉二爺”談《紅樓夢》的寫作年代
從《紅樓夢》作者不避諱談起
是“詩魂”不是“花魂”——讀《紅樓夢》一得
談第六十七回
談“程高本”的價值——紀念活字本《紅樓夢》問世220年
讀《劉心武揭秘紅樓夢》評“虛擬紅學”
附錄:追記孟列夫先生關於《石頭記》的演講

序言

這本小書是筆者多年來業餘讀《紅樓夢》,對一些問題經過思索、探究後的心得。選了十一篇,又附錄一篇希望與讀者們分享,也希望獲得指正。由於筆者自1956年進入大學後即以化學為專業逾半世紀,向缺文史之相關基礎,亦乏文學的欣賞智慧,而自覺發現和解答問題的思路可能有異於眾。因此,擬先做一簡單說明,姑且當作本書的“導讀”吧。
首先要說明筆者對於“作者”和“版本”的基本看法是:
一、無論是否另有“原作者”,《紅樓夢》(或稱《石頭記》)一書應如其第一回所說,乃經曹雪芹“增刪五次”後的成品,但非他最後的定稿。
二、傳世的各種抄本《紅樓夢》(或稱《石頭記》)都是不止一次的重抄本。有關各種版本的名稱及抄成年代,將簡述於此篇之末。
三、文本之中,故事內容的敘述方式最重要,其次才是個別文字的用法。
再者,管見以為考慮問題應憑“證據”,推理應循“邏輯”,下結論必不誇大,以符合一向用於研究科學之方法。《紅樓夢》是一寫人情社會的小說,其中必包括作者親歷或親聞的經驗,以及他的思想。故應以作者的時代為基礎來思考。
為使讀者對於筆者考慮問題的方式有所了解,故列《化學人讀紅樓》為第一篇作為例示。先依史料證明曹顒並未留下遺腹子,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的說法沒有依據。再舉例說明了兩點:曹雪芹並非精通各種藝文的曠世奇才;舊抄本(如“庚辰本”)里實有後人添加的文字。最後簡述筆者研讀《紅樓夢》及相關問題的態度。
第二、三篇《紅樓美婢》(上)(下)乃以晴雯的故事為主題,系就原在《名作欣賞》發表時因字數太多而重組成各自獨立的兩篇,再予重訂。與一般寫“紅樓人物”者不同,筆者從故事情節探討其在成書及版本問題上的意義,並指出《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及即有前後故事不一致之處。
惜春在小說中的故事不多,但述及她的部分問題卻不少。例如本書第四篇談惜春“作畫”時指出她在大觀園裡的居處之不確定,第五篇則從惜春的“身份”引出《紅樓夢》的一些問題。因而知此小說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值得仔細讀和用心想,然後必有所得。
第六篇是一舊作的增訂,由賈璉的稱呼從“璉爺”變成“璉二爺”探討《紅樓夢》的寫作年代,推測此小說反映的是乾隆前期及稍早的社會。並自書中不避“璉”字諱,可證“程高本,,非和砷奉乾隆之命所印。接續的第七篇《從紅樓夢作者不避諱談起》,探討曹雪芹不避諱的原因和觀點,及說明他能不同俗眾,不被傳統或潮流牽著走之難能可貴。又可知所謂“脂本,,之有些批者,對曹雪芹的思想及筆法,了解實不深。
《紅樓夢》的舊抄本中,“庚辰本”之錯抄處極多,尤以第七十一至八十回為甚。第八篇是筆者分析其致誤的原因,而知第七十六回黛玉所吟詩的末句並非“冷月葬花魂”,“冷月葬詩魂,,才是曹雪芹的原作。這是筆者在“正本清源”方面做的工作之一,顯示舊抄本中文字之歧義,是傳抄時所造成。研究《紅樓夢》必不可忽略這一點。
第九篇專談第六十七回的問題,第十篇說明“程高本”的價值。因原依論文格式撰寫,討論較仔細,注釋亦多,故二文之篇幅皆逾萬字,希讀者見諒。第九篇與第五篇有相關處,第二至第四篇之所述則可支持第十篇的部分論點,並請讀者注意。
……
7.“蒙府本”:存一至一百二十回,有批語,但五十七至六十二及八十一至一百二十回系補抄。曾為末代蒙古札薩克和碩親王塔王與達王所收藏,原本現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8.“楊藏本”:存一至一百二十回,有十數條批語。曾為清人楊繼振(1832~1890)所收藏,此本乃一“百衲本”,其中多處為楊繼振人藏後所補抄,原本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9.“舒序本”:存一至四十回,僅第六回有一旁批。因有舒元煒乾隆五十四年(1789)序而得名,原本現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10.“鄭藏本”:僅存二十三、二十四兩回,無批語。近人鄭振鐸原藏,現歸北京國家圖書館。
11.“甲辰本”:存一至八十回,有批語。有夢覺主人甲辰年序,原本現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12.“卞藏本”:2006年6月在上海出現,現歸卞亦文,僅有一至十回,無批註。以上十二種抄本中,從避諱的情形來看,抄成於乾隆年間或乾嘉時期的只有“戚(序)本”可以確定,“舒序本”亦有可能。其餘除“鄭藏本”不能判斷外,其他都可能是在道光初年(1821)至鹹豐四年(1854)間抄成。
“木活字本”有一百二十回,乾隆辛亥年冬到壬子年f1,792)由北京萃文書屋發行兩次,均無批語,分稱為“程甲本”和“程乙本”。二者相異處近兩萬字,可統稱“程高本”,但此後仍稍有訂誤。
“刻本”是依“程甲本”修訂後雕版付印。最先是約在乾隆末年(1795)或嘉慶初年(1796)的“東觀閣本”,後有“抱青閣本”“本衙藏版本”等多家書局的刻本,均為一百二十回。嘉慶年間也開始有批註本,如嘉慶辛未(1811)重鐫的“東觀閣評本”等。道光壬辰年(1832)雙清仙館出版王希廉(雪香,即護花主人)評本《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鹹豐元年(1851)張新之(太平閒人)寫成《妙復軒評石頭記》等,其中都有大量不同的評點文字。
“石印本”出現於光緒十年(1884),據杜春耕估計直到民國二十年(1931)左右至少有六十種本子問世。因“書禁”的關係,多改用(伏觀瑣錄》,《金玉緣》等名。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用王希廉、張新之和姚燮三家合評的《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亞東圖書館據“程乙本”排版印刷發行前,坊問各排印本皆用“金玉緣”本。以後超過半個世紀,普及的鉛字印本則改依“程乙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