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岩

護國岩

護國岩是安溪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龍涓鄉鶴林村,在海拔1000多米的烏石山頂。原名烏石岩,後易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護國岩
  • 原名:烏石岩
  • 類別:安溪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龍涓鄉內灶村
簡介,護國岩,

簡介

岩宇分內外殿,兩殿毗鄰,南履帽形巨石。沿內仿木石柱石樑承托,柱呈梭形,覆盆柱礎。內外殿依石壁鑿龕,崖刻三尊石佛,主祀定光佛。“文革”中局部遭砸毀。橫楣陰楷“寶佑丙辰六月建造內殿”等紀年款。東殿頂有小洞,其深莫測。明嘉靖《安溪縣誌》載:“相傳從中出米,僅贍居岩者。後人鑿而大之,遂不復有。”殿內石壁上有一洞孔,常年滲出清澈泉水,甜爽沁心,令人嘆奇。岩上石景薈萃,千姿百態,大者方圓十餘丈。四周古木參天,雲霧縹緲,晴天站在岩頂,可遠眺廈門鼓浪嶼全景。
護國岩山勢起伏迴轉,像一隻獅子。鳳山山脈伸下來的一條山脊是獅身,延伸到鶴林村石寨角落拱起的部分,是獅頭,石寨外和它正面對相鄰的灶坪流芳村,原叫“漏倉”,是獅嘴和料槽,山脊另一頭的崖壁是獅屁股。當地人根據山的形態,起了個“雄獅進食”的雅名,岩里有個洞,叫漏米洞,是獅的肛門;洞的水泉,被叫做“獅尿”。岩壁旁邊有一座寺,就是護國岩。
相傳宋帝南遁時曾避難於此。北宋宣和年間,皇帝昏庸,奸臣弄權,連太子趙構也險被謀殺。鎮殿大將軍趙升探知訊息,趕快密報趙構。趙升說:“如今奸黨勢力太大,鬥不過他們,只好先逃避一下。”趙構贊成,兩人收拾行李,連夜逃出京城,為隱蔽身份,太子趙構化名宋繼秉,趙升化名宋旭,兄弟相稱,向南方逃去。
兩人路上受盡了風霜之苦,流落到龍涓鶴林。他們見烏石岩地方偏僻,山高林密,四旁都是懸崖峭壁,對外只有一條小路可通,是個避難藏身的好地方,就隱居下來。岩里有位明悟長老,已年近八十,他心地善良,武藝高超,已收了兩個身高體壯的後生做徒弟,日日念經修道,種地練武。他見這兩個來客相貌不凡,落難到此,心知不是小可人物,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就收留了下來。
趙構自起名號叫“宋頭佗”,心中時刻不忘除奸興國的大事,就在岩寺旁建造了兩座小書院,招集一些少年人讀書練武,準備日後為國效力。這么多人集在一個小地方,不是連吃飯都很為難嗎?山神為了扶助宋太子的興國大業,便運用神力,讓烏石岩這“雄獅取食”的風水地為國獻糧。據說這頭“雄獅取食”一端伸頭向外,在流芳村一帶四處吞吃稻穀,另一端在烏石岩拱起屁股,只要岩寺的人用竹竿在洞裡攪動,大白米就一升升地流出來。每人每日一升,不多也不少。洞中的獅尿泉,也長流不斷。因此,宋太子在這裡避難三年,不愁吃喝。
護國岩
眼看三年將過,朝中奸黨四處尋訪宋太子的下落,最後發現趙構君臣住在烏石岩,就派兵來追捕。宋太子與岩寺僧眾依靠險要地形,拼力抵擋,以一當百,堅守了一個多月,後來明悟長老師徒三人被敵軍亂箭射死。
宋太子趙構得救,由保駕大將軍趙升等護送回朝,合力剪除奸黨。趙構登基後,為紀念烏石岩的這段經歷和三位高僧保駕的大功,在建炎四年敕封烏石岩為“護國岩”。三個和尚為“三代祖師”,並叫人雕刻三尊白石佛像,世代受人供奉,後人還題了兩對對聯:“護太子發祥里佐聲譽,國振興啟塑尊嚴神靈”“保佑眾生聖神永在,國泰民安瑞氣長存”。
護國岩
檻外懸崖千尺險;
欞前桃李萬花妍。
安邦切勿思高枕;
定國尤須展壯猷。
遊客勿忘家國事;
靖康大恥古今羞。
勁松百折根盤石;
泉窟長盈水潤心。
——以上四聯陳振珠作
太子稱龍登極位;
早忘護國靖康囚。
護佑眾生聖神永在;
國泰民安瑞氣長存。
護太子,發揚里佐聲譽;
國振興,啟塑尊嚴神靈。
1985年10月21日,護國岩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護國岩

護國岩摩崖石刻位於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永寧河畔,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後,袁世凱違背人民的意願,叛國稱帝。蔡鍔朱德在雲南組建護國軍北伐討袁,經貴州入川,(1916年2月中旬)駐護國彎頭(原敘蓬溪),並在護國、棉花坡一帶與袁軍激戰,退敵北伐。全國人民紛紛回響,徹底粉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在推翻袁世凱洪憲的戰爭中起到了主導作用。護國戰爭勝利後,蔡鍔將軍揮毫提寫了“護國岩”三個大字,並撰寫了《護國岩銘》,由護國軍的秘書殷承瓛書寫在護國鎮永寧河邊岸壁上。朱德、吳芳吉、吳丈蜀等均題詩頌讚偉大的護國戰爭。《題護國岩》
護國岩
——朱德
曾記項城偽法苛,
佯狂脫險是松坡。清廷奸佞全民覺,
護國岩
專制淫威礙共和。
京兆興妖從賊少,
滇黔舉幟義軍多。
風流鞭策岩門口,
壯士還鄉唱凱歌。
詩中“項城”指袁世凱;“松坡”即蔡鍔的字。岩門口亦即在護國岩下之意。
護國岩銘
正文——
護國之要,惟鐵與血;精誠所至,金石為裂。
嗟彼袁逆,炎隆耀赤;曾幾何時,光沉響絕。
天厭兇殘,人誅穢德;敘瀘之役,鬼泣神號。
出奇制勝,士勇兵驍;鏖戰匝月,逆鋒大撓。
河山永定,凱歌聲高;勒銘危石,以勵同袍。
後記——
中華民國四年,前總統袁世凱叛國稱帝,人惡之。
滇始興師致討,是曰護國軍,鍔實董率之。逾年師次蜀南,與袁軍遇於納溪,血戰彌月,還軍大洲驛,蓋將休兵以圖再舉。乃未幾,而桂粵應而帝制廢,又未幾而舉國大噪,而袁死而民國復矣!嗟呼,袁固一世之雄也。挾熏天之勢,以謀竊國師武臣力,卒薨於護國軍一擊之餘。餘與二三子軍書之暇,一葉扁舟日容與乎茲岩之下,江山如故,頓閱興亡,乃嘆詐力之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豈非天哉!世或以踣袁為由,吾護國軍何有?吾以歸之於天,天不可得而名,吾以名之岩云爾!
蔡 鍔題
殷承瓛書
民國五年七月 勒石
注釋:
蔡鍔(1882―1916),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曾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訓練新軍。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昆明舉兵回響,任雲南都督。一九一三年被袁世凱軟禁於北京。一九一五年潛回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入川與袁軍激戰,力敗袁軍。旋後任四川督軍。後因病赴日本就醫,病逝於東京。《護國岩銘》寫於一九一六年。
①敘瀘:敘永、瀘州。為川南重要門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