譴

漢字,表示責備,斥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譴
  • 釋義:責備
  • 注音:ㄑㄧㄢˇ
  • 拼音:qiǎn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譴)
qiǎn ㄑㄧㄢˇ
責備:~讓(斥責)。~責。
貶謫:~謫。
鄭碼:SWAY,U:8C34,GBK:C7B4
筆畫數:15,部首:訁,筆順編號:4525121 25151454
qiǎn
形聲。本義:責備,斥責)
同本義 [accuse;censure;ask reprovingly;condemn]
譴,謫問也。――《說文
譴,呵也。――《蒼頡篇》
畏此譴怒。――《詩·小雅·小明》
聞而譴友。――《孔子家語·五行》
某時有客過而予汝金,因譴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前者,失救涇河老龍,獲譴於我皇后帝。――《西遊記
又如:譴謫(責備);譴斥(受責備);譴告(譴責警告);譴呵(譴責申叱);譴咎(譴責罪過);譴怒(怒責)
舊時官吏被貶或謫戍 [relegate]
又不得已而譴,則為之擇地而居。――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因門震而進鯁言,糾繩切摯,觸嚴譴而同蠖伏。—— 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
又如:譴謫(官吏因罪降級,調往邊遠地方);譴客(被貶謫的人);譴域(謫遷之地);譴逐(貶謫放逐)
qiǎn
罪過 [fault]
臣有大譴。――《北史·李彪傳》
欲以改正思譴,除凶致吉。――《後漢書·蔡邕傳》
譴責
qiǎnzé
[condemn;denounce;censure] 斥責;責備
前所譴責。――唐·李朝威《柳毅傳》
受譴責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𠀤音繾。《說文》謫問也。《廣雅》責也。《廣韻》怒也,讓也。《正韻》誚也。《詩·小雅》畏此譴怒。《傳》罪責也。《戰國策》太卜譴之曰:周之祭地為祟。《注》謫問也。
《揚子·方言》譴,喘轉也。《注》猶宛轉也。
《集韻》姓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