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名著文庫076:九三年

譯文名著文庫076:九三年

基本介紹

  • 書名:譯文名著文庫076:九三年
  • 作者:雨果 (Victor Hugo)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336頁
  • 開本:32
  • 定價:18.00
  • 類型:小說
  • 外文名:Quatre-Vingt-Treize
  • 譯者:葉尊
  • 出版日期:2007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741793
  • 品牌:上海譯文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譯文名著文庫076:九三年》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雨果一生思想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作者藝術形式最為完美成功的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譯者:葉尊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合計達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短篇小說《“諾曼第”號遇難記》。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的傑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為他躋身法國以至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部在海上
第一卷索德雷樹林
第二卷克萊莫爾號軍艦
一、英國和法國混雜在一起
二、黑夜籠罩下的軍艦和乘客
三、貴族和平民混雜在一起
四、TORMENtITUM BELLl
五、VIS ET VIR
六、天平的兩端
七、航海就得靠運氣
八、九對三百八十
九、有人逃跑
十、他逃脫了嗎?
第三卷阿爾馬洛
一、話就是道
二、鄉下人的記憶力抵得上船長的學問
第四卷泰爾馬克
一、沙丘頂上
二、AURES HABET,ET NON AUDIET
三、大號字的用處
四、卡義芒
五、郭萬的簽名
六、內戰中的意外轉折
七、絕不寬大(公社的口號)
絕不饒恕(親王們的口號)
第二部在巴黎
第一卷西穆爾丹
一、當時巴黎的街景
二、西穆爾丹
三、沒有在冥河裡浸濕的一角
第二卷孔雀街的小酒館
一、彌諾斯、埃阿科斯和刺達曼托斯
二、MAGNA TESTANTUR VOCE PER UMBAS
三、深層神經的震顫
第三卷國民公會
一、國民公會
二、在幕後的馬拉
……
第三部在旺代

文摘

著作權頁:
第一卷索德雷樹林
一七九三年五月的最後幾天,在桑泰爾率領的從巴黎來到布列塔尼的那幾營士兵中,有一個營正在阿斯蒂耶的那片陰森可怕的索德雷樹林裡搜尋。他們的人數還不到三百,因為大部分士兵都在這場激烈的戰爭中陣亡了。當時,經過阿戈訥、熱馬普和瓦爾米戰役,本來有六百名志願兵的巴黎第一營只剩二十七人,第二營只剩三十三人,第三營只剩五十七人。那是轟轟烈烈的戰鬥年代。
從巴黎派到旺代的幾個營共有九百十二人。每個營有三門大炮。這些營都是迅速組建成的。四月二十五日,忠告區公所提議派遣志願軍去旺代,當時戈耶是法務部長,布紹特是陸軍部長。公社的社員呂潘作了報告;五月一日,桑泰爾已經作好準備,派遣一萬二千士兵、三十門野戰炮和一個炮兵營出發。這幾個營雖然組建得十分倉促,卻十分完善,直到今天還被視作典範。現在的戰鬥部隊,就是按照這些營的編制組建的,改變了以往士兵和下級軍官人數的比例。四月二十八日,巴黎公社向桑泰爾的志願軍下達了命令:“絕不寬大,絕不饒恕。”到了五月底,從巴黎出發的一萬二千人已死了八千。
進入索德雷樹林的那營士兵時刻小心戒備。他們並不急於前進,在前後左右四處張望,克萊貝爾說過:“士兵的背上是長眼睛的。”他們走了很久。這會兒應該幾點鐘了?究竟到了一天中的哪段時間呢?誰也難以說得清楚,因為在這么荒蕪的林莽中,光線總是十分昏暗,在這片樹林裡,從來就沒有光亮。
索德雷樹林是個悲慘的地方。從一七九二年十一月起,內戰就是在這片樹林裡開始了它的種種罪惡。兇惡的瘸腿穆斯克通就出身於這片陰森茂密的樹林;這兒發生的兇殺的數量多得令人毛骨悚然。什麼地方都不像這片樹林這么森然可怖。士兵們小心翼翼地往樹林深處走去。到處鮮花盛開,他們周圍是一道樹枝形成的瑟瑟抖動的牆壁,樹葉那沁人心脾的涼意就從那兒襲來;幽暗的綠色樹叢中疏疏落落地透進幾道陽光;地上,菖蘭、沼澤鳶尾、草地水仙、預告晴天的小花——雛菊、春天的番紅花織成一塊厚厚的植物地毯,上麵點綴著各種形狀的苔蘚,既有像毛毛蟲的,也有像星星的。士兵們輕輕地撥開灌木叢,悄悄地一步步前進。鳥兒在刺刀上空啁啾。

序言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家。他的一生幾乎跨越了整個十九世紀。他的創作道路經歷了複雜、曲折的發展過程,始終充滿了矛盾和鬥爭。早年他受夏多布里昂的影響,最初的作品歌頌君主制度和天主教。後來受當時資產階級民主思潮的影響,在尖銳、複雜的鬥爭中改變立場,拋棄了保王主義,成為共和派人士。他的《序言》成為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
在漫長的創作歲月里,雨果寫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他的作品描寫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惡,反對貴族和教會的專制統治,歌頌人民民眾的鬥爭精神,飽含著愛國主義的激情,在法國和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仍是世界文壇的一份寶貴遺產。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一八六二年雨果還在根西島流亡時就開始為醞釀中的這部小說蒐集材料,他閱讀了大量有關書籍,作了充分準備,十年後動筆寫作,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一氣呵成,於一八七四年二月出版。 九三年指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七九三年這個充滿急風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展開生死搏鬥的年代。這年年初,新生的共和國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聯合進行瘋狂的反撲;國外,英國夥同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等國組成反法同盟,從東、南、北三面進攻法國;國內,保王勢力在旺代發動叛亂,威脅巴黎,企圖裡應外合,把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復辟封建王朝。革命政權採取果斷措施,大力平定旺代叛亂,嚴厲鎮壓反革命,造成了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恐怖時代”,使共和國轉危為安,為法國革命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基礎。
對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展開的生死搏鬥的正確描寫是這本小說的基本價值所在。雨果以深邃的社會歷史眼光和磅礴雄偉的氣魄,用如椽的巨筆,描繪了一幅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真實生動的歷史畫卷。小說以旺代叛亂與平定叛亂的鬥爭為背景,以三個孩子的命運為線索,描寫了革命與反革命、共和與保王兩黨之間那場血與火的慘烈嚴酷的內戰,再現了新舊兩種制度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殊死較量,揭露了保王勢力的兇殘沒落,歌頌了以國民公會為代表的新生革命政權,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一貫的人道主義思想。
《九三年》的中心情節是圍繞著郭萬、西穆爾丹、朗德納克三個主要人物來構思的。雨果為他們安排了錯綜複雜的關係:他們分別是兩個敵對陣營的首領,卻又有著不解之緣。叛軍首領朗德納克是鎮壓叛亂的共和軍司令官郭萬的叔祖,而共和軍中公安委員會的特派員西穆爾丹卻曾經擔任過郭萬的家庭教師,一直把郭萬視為自己的“精神之子”。這樣巧妙的構思,不僅加強了矛盾衝突的戲劇性,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法國大革命的深度。正如西穆爾丹所說:“這不僅是國家內部的戰爭,也是家庭內部的戰爭……人民要想獲得偉大的新生,就得付出這樣的代價。”
雨果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的世界觀和一七九三年的革命原則不可能一點沒有衝突,人道和暴力的矛盾貫穿全書的始末,也左右著作者對這三個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
朗德納克是一個流亡國外的侯爵,他在旺代發生叛亂時,在英國的指使下潛回法國,充當叛軍領袖。他是一個極其頑固的保王黨,充分意識到自己作為叛軍首領所肩負的重任。他堅毅、沉著、勇敢,又富有軍事才能;而且,他還有著一個叛軍領袖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因素:他的領地在旺代,在當地有著極大的聲望和號召力。在他從海上登入的當天,就有七千人投奔,在一個星期內,就有三百個教區揭竿而起。他又相當冷酷、殘暴。他下令焚燒村莊,殺死傷兵,屠殺俘虜。他的殘暴不僅是由於他的本性,也由於他對革命的刻骨仇恨。為使旺代牢不可破,他千方百計地想讓正規軍成為農民軍的軸心。因此,他不惜出賣民族利益,一心一意要引英國人登入,利用外國軍事力量來和巴黎革命政權打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他是共和國的最兇惡的敵人。
他的對手,共和軍的年輕司令官郭萬也出身貴族,而且是朗德納克的侄孫。在大革命中他站到了共和派的一邊。為了保衛共和國,平息旺代叛亂,他身先士卒,衝殺在槍林彈雨之中。多爾一戰,充分顯示了他智勇雙全的軍事膽略和指揮才能。他膽大心細,臨危不亂,運用“前後夾擊”的戰術,以弱克強,以少勝多,一舉擊潰了朗德納克的六千人馬。他認為朗德納克投靠英國人策動叛亂,是法蘭西不共戴天的敵人。因此他大義滅親,簽署了對朗德納克“一經驗明正身,立即執行槍決”的布告。雨果筆下的郭萬是共和軍中光彩照人的將領形象,又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化身。兩方面的結合構成了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他寬待俘虜,醫治傷兵,對俘虜進行說服教育,釋放叛亂地區的婦女、兒童,甚至教士,這與當時國民公會的“絕不寬大”的命令是相違背的。但是,郭萬自有他的邏輯:“我只在自己有流血的危險的時候才願意流血……如果人們不能寬恕,那么就根本不值得去爭取勝利。讓我們在戰鬥中是敵人的敵人,勝利後就成為他們的兄弟。”在這一點上,他和既是“慈父”又是“戰友”的西穆爾丹產生了根本的分歧。作者顯然傾向郭萬的“人道”,而不讚賞西穆爾丹的“原則”的。
西穆爾丹是下層平民出身的教士,早年作為郭萬的啟蒙老師,他在這個孩子身上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和他的學生的分離曾經使他異常痛苦。大革命的洪流使他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急流旋渦。他對封建專制制度充滿強烈的恨,對共和軍戰士及一般貧苦民眾卻懷有深深的愛。他懂得對敵人就必須有一副鐵石心腸,而不能優柔寡斷,心慈手軟,那樣只會貽害革命。他說:“革命有一個敵人,就是舊世界,革命對舊世界就要冷酷無情。”他在被委任為公安委員會的特派員的時候堅定地表示:“假如交給我的那個共和黨首領犯了過錯,我就把他處死。”他最後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但在他毫不躊躇地判處郭萬死刑後,他才真正感到法律的殘酷和無情,他才開始意識到革命是多么複雜和令人難以置信,革命暴力居然會變成一把既對敵人又對自己的雙刃劍。雨果按照自己的人道主義理想,肯定西穆爾丹堅決革命的積極一面,但是也通過他的不幸結局,批判了一味盲目使用暴力,不會靈活處置的革命者。
《九三年》的結尾素來引起人們的爭論。雨果安排這樣的結局一方面自然是為了追求浪漫主義的效果,使故事發展曲折動人,在讀者思想上引起波瀾;另一方面卻也為了闡述長期以來他個人對革命、暴力及人道的思考和探索。雨果認為革命需要暴力,但是暴力並非萬能,因為革命不僅僅是在肉體上消滅敵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和道義上戰勝敵人。這就需要人道的力量。只有人道的力量才能戰勝邪惡,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對立。他相信善就在惡的旁邊,它們相伴而生,而且善最終必然戰勝惡,人性一定會復歸。基於這種觀點,殘酷的鬥爭在天真爛漫的孩子面前土崩瓦解,堅強的意志讓位於溫柔的心靈。已從暗道逃出城堡的朗德納克,在聽到眼見自己的親生骨肉快要葬身火海的米歇爾·弗萊沙爾的悲號後,動了惻隱之心,竟然不顧個人安危,返回城堡救出三個孩子;郭萬置革命利益於不顧,情願用自己的頭顱換取朗德納克的生命;西穆爾丹雖然是毫不妥協的革命原則的化身,但是內心卻愛郭萬勝於一切,郭萬人頭落地,他也開槍自盡。
《九三年》是雨果的寫作藝術達到爐火純青地步的產物。它的篇幅雖然不像雨果的其他幾部長篇小說那么大,但結構卻頗為完善,情節發展也很緊湊,很少有什麼枝蔓繁冗之處,充分顯示出雨果晚年圓熟的藝術技巧。小說的第一第二部為全書確定了背景和框架,給此後的故事發展作好鋪墊。在第三部中,三個主要人物終於在拉圖爾格的攻防戰中正面相遇,此後節奏明顯加快,情節起伏跌宕,一步步導向那撼動人心的結局。《九三年》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雨果一生思想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作者藝術形式最為完美成功的作品之一。
葉尊
二〇〇三年三月

編輯推薦

《譯文名著文庫076:九三年》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雨果一生思想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作者藝術形式最為完美成功的作品之一。

目錄

第一部在海上
第一卷索德雷樹林
第二卷克萊莫爾號軍艦
一、英國和法國混雜在一起
二、黑夜籠罩下的軍艦和乘客
三、貴族和平民混雜在一起
四、TORMENtITUM BELLl
五、VIS ET VIR
六、天平的兩端
七、航海就得靠運氣
八、九對三百八十
九、有人逃跑
十、他逃脫了嗎?
第三卷阿爾馬洛
一、話就是道
二、鄉下人的記憶力抵得上船長的學問
第四卷泰爾馬克
一、沙丘頂上
二、AURES HABET,ET NON AUDIET
三、大號字的用處
四、卡義芒
五、郭萬的簽名
六、內戰中的意外轉折
七、絕不寬大(公社的口號)
絕不饒恕(親王們的口號)
第二部在巴黎
第一卷西穆爾丹
一、當時巴黎的街景
二、西穆爾丹
三、沒有在冥河裡浸濕的一角
第二卷孔雀街的小酒館
一、彌諾斯、埃阿科斯和刺達曼托斯
二、MAGNA TESTANTUR VOCE PER UMBAS
三、深層神經的震顫
第三卷國民公會
一、國民公會
二、在幕後的馬拉
……
第三部在旺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