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天演論》自序

譯《天演論》自序

這篇文章選自《嚴復集》第五冊。《天演論》,亦譯《進化論與倫理學》,是英國生物學家、哲學家赫胥黎(1825—1895)的著作。此文是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九月九日嚴復為所譯《天演論》而寫的自序。

基本介紹

  • 書名:譯《天演論》自序
  • 作者嚴復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 散文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譯《天演論》自序

作品原文

英國名學家穆勒約翰有言(1):“欲考一國之文字語言而能見其理極(2),非諳曉數國之言語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篤信,而嘆其說之無以易也。豈徒言語文字之散者而已,即至大義微言,古之人殫畢生之精力,以從事於一學,當其有得,藏之一心則為理,動之口舌、著之簡策則為詞。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載焉以傳之故。嗚呼,豈偶然哉!自後人讀古人之書,而未嘗為古人之學,則於古人所得以為理者,已有切膚精憮之異矣(3)。又況歷時久遠,簡牘沿訛(4)。聲音代變,則通假難明;風俗殊沿,則事意參差。夫如是,則雖有故訓疏義之勤,而於古人詔示來學之旨,愈益晦矣。故曰,讀古書難。雖然,彼所以托焉而傳之理,固自若也。使其理誠精,其事誠信,則年代國俗無以隔之。是故不傳於茲,或見於彼,事不謀而各有合。考道之士,以其所得於彼者,反以證諸吾古人之所傳,乃澄湛精瑩(5),如寐初覺。其親切有味,較之覘畢為學者萬萬有加焉(6)。此真治異國語言文字者之至樂也。
今夫六藝之於中國也(7),所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者爾。而仲尼之於六藝也,《易》、《春秋》最嚴。司馬遷曰:“《易》本隱而之顯(8),《春秋》推見至隱(9)。”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謂本隱之顯者,觀象繫辭以定吉凶而已(10),推見至隱者,誅意褒貶而已(11)。及觀西人名學,則見其于格物致知之事(12),有內籀之術焉,有外籀之術焉(13)。內籀雲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執其微以會其通者也。外籀雲者,據公理以斷眾事者也,設定數以逆未然者也。乃推捲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學也!遷所謂本隱之顯者,外籀也;所謂推見至隱者,內籀也。其言若詔之矣。二者即物窮理之最要塗術也(14)。而後人不知廣而用之者,未嘗事其事,則亦未嘗咨其術而已矣。
近二百年,歐洲學術之盛,遠邁古初(15)。其所得以為名理、公例者,在在見極(16),不可復搖。顧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會揚己之言也。吾將試舉其灼然不誣者,以質天下(17)。夫西學之最為切實而執其例可以御蕃變者,名、數、質、力四者之學是已(18)。而吾《易》則名、數以為經,質、力經為緯,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內,質、力相推(9),非質無以見力,非力無以呈質。凡力皆乾也,凡質皆坤也(20)。奈端動之例三(21),其一曰:“靜者不自動,動者不自止;動路心直(22),速率必均。”此所謂曠古之慮(23)。自其例出而後天學明(24),人事利者也。而《易》則曰:“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25)。”後二百年,有斯賓塞爾者(26),以天演自然言化,著書造論,貫天地人而一理之(27),此亦晚近之絕作也。其為天演界說曰:“翕以合質,辟以出力(28),始簡易而終雜糅。”而《易》則曰:“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29)。”至於全力不增減之說(30),則有自強不息為之先(31),凡動必復之說(32),則有訊息之義居其始(33)。而“易不可見,乾坤或幾乎息”之旨(34),尤為“熱力平均,天地乃毀”之言相發明也(35)。此豈可悉謂之偶合也耶!雖然,由斯之說,必謂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者,甚者可謂其學皆得於東來,則又不關事實,適用自蔽之說也(36)。夫古人發其端,而後人莫能竟其緒,古人擬其大,而後人未能議其精,則猶之不學無術未化之民而已。祖父雖聖,何救子孫之童昏也哉(37)!
大抵古書難讀,中國為尤。二千年來,士徇利祿,守闕殘,無獨辟之慮。是以生今日者,乃轉於西學,得識古字用焉。此可與知者道,難與不知者言也。風氣漸通,士知弇陋為恥(38)。西學之事,問塗日多,然亦有一二臣子,訑然謂彼之所精(39),不外象形下之末(40);彼之所務,不越功利之間。逞臆為談,不咨其實,討論國聞、審敵自鏡之道(41),又斷斷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書之恉,本以救斯賓寒任天為治之末流(42),其中所論,與吾古人有甚合者。且於自強保種之事,反覆三致意焉。夏日如年,聊為迻譯(43)。有以多符空言無裨實政相稽者,則固不佞所不恤也(44)。
光緒丙申重九嚴復序。

作品注釋

(1)名學家:名學,邏輯學;名學家,即邏輯學家。穆勒約翰:即約翰·穆勒(1806—1873),英國哲學家。著有《邏輯體系》(嚴復譯作《穆勒名學》)、《論自由》(嚴復譯作《群己權界論》)。
(2)理極:理論的極至。最深的理論。
(3)切膚精憮:切和精指深切精微,膚和憮指表面粗淺。
(4)簡牘沿訛:這裡指書本的抄寫或刊刻有沿襲的錯誤。
(5)澄湛精瑩:比喻了解透徹。
(6)覘(chān)畢:即佔畢,泛指讀書和吟誦。加:勝過。
(7)六藝:儒家六經。
(8)本隱而之顯:根據隱微的推求到顯著的。
(9)推見至隱:從明顯推論隱微。
(10)觀象:卜卦術語。觀察龜甲裂紋(卦象)。繫辭:附在卦下解釋卦卜的話。
(11)誅意:責備人動機不善。
(12)格物致如:研究事物從而得到知識。當時稱西方科學(主要是自然科學)為格致。
(13)內籀(zhòu)之術:歸納法。外籀之術:演繹法。
(14)最要塗術:最重要的途徑的方法。
(15)遠邁古物:遠遠超過古代。
(16)在在見極:往往看到最正確的事理。
(17)灼然不誣:明白可信。以質天下:以就正於天下人。
(18)御蕃變:駕馭繁複變化的事物。名、數、質、力:指名學(邏輯學)、數學化學物理
(19)質、力相推:這裡質指物體,力指運動靜止等。相推:相互作用。
(20)乾:《易經》以乾為天。坤:《易經》以坤為地。
(21)奈端:牛頓(1642—1727)的舊譯名,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動之例三:指牛頓的力學三定律。
(22)動路必直:運動的路線必定是直的。
(23)曠古之慮:前所未有的思想。
(24)天學:天文學,這裡泛指自然科學。
(25)“乾,其靜也專”兩句:語見《易經·繫辭上》。原意是天在靜時專一不亂,動時剛正不差。這裡用來附會力學。
(26)斯賓塞爾(1820—1903):英國社會學家。著有《群學肄言》等書。
(27)“貴天地人”句:拿解釋自然(天地)的道理來解釋社會(人)。
(28)“翕(xī)以合質”兩句:聚合成為物質,分解就放出能量。
(29)“坤,其靜也翕”兩句:語見《易經·繫辭上》。原意是大地在靜時是凝閉的,動時萬物生長。
(30)全力不增減之說:即能量守恆定律
(31)自強不息:語見《易經·乾》。原指品德修養而言。此處是附會。
(32)凡動必復之說:指牛頓力學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33)訊息之義:《易經·豐》:“天地盈虛,與時訊息。”指寒暑往來、陵谷變遷的盛衰變化。
(34)“易不可見”二句:見《易系·繫辭上》。意思是變化不存在了,乾坤也就近乎止息了。
(35)“熱力平均”二句:即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等人主張的“熱寂說”。
(36)適:恰恰。用:以此。
(37)童昏:幼稚無知。
(38)弇(yǎn)陋:閉塞鄙陋。
(39)訑(yí)然:驕傲自大的樣子。
(40)象術形下之末:有形象可見的、有數可數的具體器物之類微不足道的東西。
(41)審敵自鏡:審察敵情,用作自己的鑑戒。
(42)任天為治:聽任自然規律左右國家。未流:流弊。赫胥黎強調人為,與斯賓塞不同。
(43)迻譯:翻譯。
(44)不佞:不才。自稱謙詞。不恤:不顧。

作品賞析

嚴復通過翻譯《天演論》,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概括為“物競”、“天擇”說,所謂“物競者,物爭自存也;天擇也,存其宜種也”(《原強》);並認為這一學說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這實際上接受了斯賓塞“以天演自然言化”,“貫天地人而一理之”(自序)的社會學。嚴復認為赫胥黎的《天演論》,可以“救斯賓塞任天為治之末流”,而且反覆論述了“自強保種之事”,因而有翻譯的價值。這些思想觀點,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尋求救亡圖存學說的普遍願望,因而引起了強烈反響,“自嚴氏之書一出,……物競天擇之理,厘然當於人心,中國民氣為之一變”(《述侯官嚴氏最近政見書》,《民報》2號),“進化之語,幾成常言”(魯迅《人之歷史》)。
這篇序言中,嚴復針對當時的頑固派對西學的偏見,舉例說明西方“名數質力”之學與中國經學有相互發明之處;《天演論》所論“與吾古人有甚合者”。這是不得不藉助於牽強附會的方法,來說明西學的價值,提醒人們注意從西學中獲得“自強保種”,即救亡圖存的理論。實際上作者並不認為西方學說“皆吾中土所前有”。

作者簡介

嚴復(1853—1921),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十四歲考取沈葆楨創辦的福州船廠附設船政學堂。1877年(光緒三年)被派往英國留學,除完成學業外,致力於研究英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閱讀英法資產階級學者的著作。1879年(光緒五年)歸國,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次年調至天津北洋水師學堂任總教習等。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嚴復在天津《直報》上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辟韓》等文章,宣傳變法圖強,震動一時。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與人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彙編》,以“通中外之情”。自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起,翻譯西方資產階級學術著作《天演論》、《原富》、《社會通詮》、《名學》、《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等。民國初,曾任京師大學堂校長等職。著作有《嚴復集》、《嚴幾道詩文鈔》、《嚴譯名著叢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