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是2011年5月1日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樹輝。該書主要介紹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與系統建設有關知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
  • 作者:陳樹輝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1日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21133787
  • 定價:36.00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陳樹輝、顏偉、向冬梅編著的第1章書中首先闡述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以及發展的背景、現狀與趨勢。在第2、3章闡述了警用地理信息的採集、處理、集成、可視化。第4、5章分別論述了警用地理信息的地理編碼與地址,以及警用地理信息的共享與服務。第6—8章針對警務工作實際需要,分別闡述了警務時空分析技術、突發公共應急分析模型、城市應急管理系統模型。第9、10章探討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實踐的兩個實例。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套用與實踐》可作為從事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和建設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類專業學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概述 1
1.1 公安信息化 1
1.1.1 概述 1
1.1.2 公安信息化建設框架 1
1.1.3 公安信息化建設內容 3
1.1.4 公安信息化的社會效益 5
1.1.5 公安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6
1.2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現狀和趨勢 7
1.2.1 概述 7
1.2.2 國外發展現狀和趨勢 9
1.2.3 國內發展現狀和趨勢 9
1.3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內容與要求 11
1.3.1 部級警用地理信息系統 11
1.3.2 省級警用地理信息系統 11
1.3.3 城市級警用地理信息系統 12
第2章 警用地理信息的採集與處理 14
2.1 警用地理信息的分類與編碼 14
2.1.1 警用地理信息分類 14
2.1.2 警用地理信息編碼 17
2.1.3 屬性參考模型 17
2.2 警用地理信息的採集 18
2.2.1 採集的標準 18
2.2.2 採集的內容 18
2.2.3 採集方法 19
2.3 警用地理信息的組織 20
2.3.1 基於檔案的組織方式 20
2.3.2 基於資料庫的組織方式 20
2.3.3 大範圍警用地理信息的組織方法 21
2.3.4 多源數據的組織方法 22
2.3.5 多尺度數據的組織方法 23
2.4 警用地理信息的加工和處理 24
2.4.1 準備工作 24
2.4.2 原始數據檢查確認 25
2.4.3 加工整理處理 26
2.4.4 矢量數據處理 26
2.4.5 遙感圖像數據處理 29
2.5 檢查數據成果的質量 32
2.5.1 檢查矢量數據的質量 32
2.5.2 檢查遙感圖像數據的質量 32
第3章 警用地理空間數據的集成與可視化 34
3.1 警用地理空間資料庫的邏輯框架 34
3.2 資料庫構建原則 35
3.2.1 開放性原則 35
3.2.2 安全性原則 36
3.2.3 可管理性原則 36
3.2.4 可維護性原則 36
3.3 數據集成 37
3.3.1 概述 37
3.3.2 數據組織與管理 38
3.4 時空數據的動態可視化 40
第4章 地理編碼與地址匹配 45
4.1 地理編碼概述 45
4.2 地理編碼套用 45
4.2.1 國外套用概況 45
4.2.2 國內套用概況 46
4.2.3 地理編碼的套用 47
4.3 地理編碼方法與實現技術 49
4.3.1 技術流程 49
4.3.2 地理編碼的改進策略 50
4.4 地理編碼的標準與模型 52
4.4.1 地址特徵分析 52
4.4.2 地址要素分類 53
4.4.3 地址編碼模型 55
4.5 地理編碼資料庫的建設 57
4.5.1 建設目標與原則 57
4.5.2 資料庫邏輯模型 58
4.5.3 建庫流程 59
4.6 地址匹配 60
4.6.1 地址匹配的方法 60
4.6.2 地址匹配的流程 61
4.6.3 地址匹配引擎的設計 62
第5章 警用地理信息的共享與服務 64
5.1 概述 64
5.1.1 警用地理信息共享與服務的背景 64
5.1.2 警用地理信息共享與服務的意義 65
5.1.3 警用地理信息共享與服務的需求分析 66
5.2 面向服務架構與地理信息共享 67
5.2.1 Web Services 67
5.2.2 面向服務的架構 69
5.2.3 SOA與Web Services 72
5.2.4 空間信息服務及其參考模型 73
5.3 警用地理信息共享與服務平台總體框架 77
5.3.1 總體技術框架 77
5.3.2 平台部署架構 78
第6章 警務時空分析模型與技術 80
6.1 警力分布規劃模型 80
6.1.1 問題的提出 80
6.1.2 分析問題 81
6.1.3 模型的求解 81
6.1.4 模型的推廣 82
6.2 警力聯合調度模型 82
6.2.1 明確問題 82
6.2.2 數據準備 83
6.2.3 數據操作 83
6.2.4 路徑分析與決策 83
6.2.5 輸出分析結果 83
6.3 犯罪地理分析模型與方法 83
6.3.1 犯罪地理空間分布研究 83
6.3.2 犯罪與地理環境因素的關係概述 84
6.3.3 犯罪地理分析模型 84
6.4 社會治安時空分析模型 86
6.4.1 社會治安綜合指數模型的提出 86
6.4.2 社會治安綜合指數模型的特點 86
6.4.3 確定綜合指數模型的權重 87
6.4.4 社會治安綜合指數模型的計算 89
6.4.5 確定綜合治安指數模型的步驟 91
6.4.6 實現模型的流程 91
第7章 突發公共事件及其分析模型 93
7.1 突發公共事件概述 93
7.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擴散分析模型 93
7.2.1 概述 93
7.2.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概念模型 95
7.2.3 疫情預警與分析模型 95
7.3 應急撤離疏散模型及其建模分析 100
7.3.1 概述 100
7.3.2 模型體系研究 101
7.3.3 撤離疏散建模過程 103
7.3.4 模型分析 107
7.4 應急資源調度及其過程模型 108
7.4.1 概述 108
7.4.2 大規模突發事件應急物資調度的特點 109
7.4.3 大規模突發事件應急物資調度的過程模型 111
第8章 城市應急管理與系統框架模型 114
8.1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概述 114
8.1.1 城市應急管理的概念 114
8.1.2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的定義 114
8.1.3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的特點 115
8.2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框架建模理論研究 115
8.3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總體框架模型 117
8.3.1 建模分析 117
8.3.2 應急管理系統總體框架模型 118
8.3.3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總體框架模型的維度分析 120
8.4 城市應急管理系統總體技術框架 129
第9章 基於GIS的城市統一接警管理系統設計 132
9.1 概述 132
9.1.1 概述 132
9.1.2 發展概況 132
9.2 系統建設目標 133
9.3 市縣級“三台合一”通信指揮系統的主要內容 134
9.4 總體方案設計 135
9.4.1 系統設計原則 135
9.4.2 系統總體結構 137
9.4.3 系統工作原理 137
9.4.4 網路拓撲結構與系統運行平台 140
9.4.5 系統功能概要 140
9.5 核心子系統功能詳細設計 143
9.5.1 報警信息接收子系統 143
9.5.2 中心接處警子系統 144
9.5.3 基層接警子系統 147
9.5.4 公安地理信息子系統 148
9.5.5 信息綜合管理子系統 150
第10章 森林公安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實踐 153
10.1 概述 153
10.2 發展現狀與趨勢 153
10.3 貴陽市森林公安應急指揮決策系統的建設背景 154
10.4 系統總體框架設計 155
10.4.1 林業防火資料庫層 156
10.4.2 業務邏輯層 156
10.4.3 客戶端層 156
10.5 系統功能簡介 157
10.5.1 基礎數據瀏覽模組 157
10.5.2 火災預警模組 158
10.5.3 應急指揮模組 158
參考文獻 16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