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鑣

譚鑣,(1863-1924年),字康齋,號仲鸞,廣東新會環城南坦鄉人。年青時中秀才,與表弟梁啓超赴廣州學海堂攻讀。

基本介紹

  • 本名:譚鑣
  • 字號:字康齋號仲鸞
  • 所處時代:近代
  • 出生時間:1863年
  • 去世時間:1924年
  • 主要成就:參與“公車上書”
基本信息,歷史記錄,

基本信息

譚鑣,(1863-1924年),字康齋,號仲鸞,廣東新會環城南坦鄉人。年青時中秀才,與表弟梁啓超赴廣州學海堂攻讀。

歷史記錄

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已醜恩科鄉試第九名舉人。 後入康有為開設的萬木草堂就讀, 受到康有為提倡的“今文學”和變法圖強思想的影響。
光緒二十一參與康有為、梁啓超發動的“公車上書”活動。
光緒二十四年春,上京會試,又參與康、梁組織的保國會維新變法活動。是年秋,變法失敗,南下歸鄉,決意走“教育救國”的道路。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學制,廢科舉、興學堂。新會創辦初級師範學堂,委派譚為監督,主要是培養師資。不久,又創辦新會官立中學堂,為新會第一間最高學府, 譚被委派兼任堂長(監督)。民國成立,改革學制,1912 年新會官立中學堂改稱縣立中學校,監督改稱校長。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館。
譚在擔任學堂監督初年,還編輯《新會鄉土志》聘黎昀(璧*)、林燦予協助編輯,施雨崖等22人為調查員。全書按部頒例目, 分15篇,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書。
1913年10月,孔教會在上海成立,發行《孔教會雜誌》, 譚參加廣東成立的孔教支會。是年,新會成立邑城教育會, 他被選為會長。1916年被推舉為文廟奉祀官。
1916年廣州東山龜崗發掘古墓,他斷定為南越王墓冢。 他喜收藏書籍和文物。黎昀在《譚鑣所藏古物歌》中有“先生插架三萬篇,嗜好日與古為緣”之句。他搜藏文物是為了考證歷史, 所寫《岡州考》、《古錢譜》,有獨見之處。
1924年病逝,終年62歲。 其門人築紀念台於縣中學校園左側之馬山,泐石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