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汝為

譚汝為

譚汝為,男,漢族,1945年1月生於天津,原籍廣東新會。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修辭語用學、漢語辭彙學、民俗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及天津方言與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目前已出版著作17部,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曾任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汝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45年1月
  • 職業: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 代表作品:《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詞語修辭與文化》《漢語與中國民俗》《天津方言詞典》
人物簡介,學術經歷,學術成果,

人物簡介

譚汝為,男,漢族,1945年1月生於天津,原籍廣東新會。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修辭語用學、漢語辭彙學、民俗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及天津方言與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任教育部漢語能力測試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天津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另任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修辭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閱讀與鑑賞研究會會長、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天津市修辭語用研究會會長、天津市語言學會顧問、天津市地名研究會顧問等學術職務。曾任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第四屆、第五屆)。
譚汝為教授在同濟大學做報告譚汝為教授在同濟大學做報告

學術經歷

1980——1996年,天津紅橋區職工大學任教;
1996—— 至 今,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任教;
1999——2003年,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2003——2007年,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要著述:《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詞語修辭與文化》、《民俗文化語彙通論》、《天津方言詞典》、《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方言與津沽文化》等。
譚教授早年主攻漢語修辭學,成果豐碩,得到了徐中玉胡裕樹宗廷虎劉叔新等老一輩語言學家的高度評價;20世紀90年代中期,譚教授開始研究民俗語言,亦取得可喜成果,為學界矚目;2006年退休之後,力辟蹊徑,以”方言辭彙與民俗文化“為學術軸心,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天津方言研究,主編《天津方言詞典》,力促天津方言語音建檔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為名副其實的津沽文化研究領軍人物。
1998年,譚教授應台灣中華修辭學會邀請,與王德春教授、王希傑教授、宗廷虎教授一同出席首次兩岸修辭學高端學術研討會。譚教授多次獲“天津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天津市語言文字工作特殊貢獻獎”“天津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優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並在《今晚報》《中老年時報》《每日新報》《城市快報》等媒體先後推出“詞義探幽”“天津方言”“天津俏皮話”“天津衛老胡同”“天津地名考”等專欄,發表關於天津城市文化的科普文章數百篇。

學術成果

公開出版著作
《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人間詞話·人間詞校注》 王國維著,譚汝為校注 北京:群言出版社,1995
《詞語修辭與文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詩歌修辭句法與鑑賞》 澳門:澳門語言學會,2003
《漢語語義學講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漢語與中國民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民俗文化語彙通論》 主編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天津地名文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震驚海內外的學界打假大案始末》 馬慶株,劉樹功,譚汝為合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語文現代化論叢 》 副主編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
《這是天津話(天津電視台公共頻道)》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天津地名故事》 譚汝為,劉利祥合著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21世紀對外漢語教材:綜合教程6》 譚汝為,吳春相合編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天津方言文化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天津方言詞典》 主編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天津方言研究與調查》 馬慶株,譚汝為,曾曉渝合著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天津方言與津沽文化》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5
核心期刊論文
通感散論——兼向周振甫先生請教 文藝理論研究,1982(1).
六言絕句散論——兼談詩歌六言句式的起源和興衰 天津社會科學,1983(6)
意象組合漫說——談古典詩歌一種特殊的句式 天津師大學報,1984(5)
古典詩歌特殊的押韻形式舉隅 語文教學通訊,1985(6)
試論“似不通”的修辭方式 天津社會科學,1986(5)
詞曲鼎足對簡論 天津師大學報,1986(4)
詞序變化與修辭 邏輯與語言學習 1986(6)
論韻文三字相疊的修辭方式 當代修辭學,1987(3)
勇於開拓 饒有新意——李凱源《高等套用寫作教程》讀後 天津社會科學,1988(6)
古詩句法例論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9(3)
論古詩詞的“句中頂真” 當代修辭學,1992(5)
連珠合璧 相映成趣——論“同異”格在古典詩歌中的運用 當代修辭學,1993(4)
“A不如B”與“AB不如”——論古典詩歌兩種比較句式的異同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3)
古典詩歌“問答體”句法研究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3)
古詩總分結構修辭初探 修辭學習,1994(4)
古典詩歌教學與語言修辭研究的相濟互補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5)
刊名修辭縱橫談 修辭學習,1995(2)
探隱索微,求真務實——評鄧景濱《語壇爭鳴錄》 語言文字套用,1996(3)
漢語修辭研究動態 理論與現代化,1996(2)
試論雙音節數詞的表數功能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6)
突破藩籬 打通畛域——談古典詩歌教學與語言修辭研究的相濟互補 修辭學習,1996(1)
世界足球勁旅的“綽號” 修辭學習,1996(6)
創新務實,深入淺出——評張煉強新著《修辭》 修辭學習,1997(2)
應該加強清詞話修辭思想研究 修辭學習,1997(4)
因聲起意與流俗詞源 語文建設,1998(1)
古典詩歌的特殊比喻方式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
漫談地名修辭 修辭學習,1998(3)
“流水對”辨誤 古漢語研究,1999(1)
澳門的語言狀況與語言規劃 漢語學習,1999(3)
澳門的語言規劃研究 語文建設,1999(1)
澳門楹聯:中華文化的標誌 語文建設,2000(4)
名字的音韻美 語文建設,2000(5)
漢族四字姓名的五種形式 語文建設,2000(10)
淺析廣告與文明 理論與現代化,2000(3)
論漢語與民俗文化的關係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
喜新厭舊 捨近求遠——用“以人喻物”為例,論比喻運用的兩條原則 修辭學習, 2000(3)
漢族人名結構系統的民俗文化闡釋 理論與現代化,2001(4)
民俗語言與對外漢語教學 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5)
套用語言學的研究現狀與學科建設問題 理論與現代化,2002(1)
中華菜餚命名藝術談 修辭學習,2002(2)
樓盤命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修辭學習,2004(1)
天津胡同命名理據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天津地名文化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南開語言學刊,2005(2)
無厘頭、殺手、麻辣、下課、德比大戰……——若干流行詞語的語義探幽 修辭學習,2006
(3)
近觀韓國2007年高考命題 語文教學通訊,2007(9)
語言修辭“部落格”(四則) 修辭學習,2008(1)
泰山北斗 謙謙君子——沉痛悼念著名語言學家曹聰孫教授 社會科學論壇,2010(8)
天津方言與地域文化 社會科學論壇,2010(10)
漢族人名里蘊含的文化典故 社會科學論壇,2010(19)
龍蟲並雕 雅俗共賞 追求創意 功在拓荒——追憶李世瑜先生 社會科學論壇,2011(2)
滿目春光來新夏——來新夏教授的人格與文品 社會科學論壇,2012(8)
中國小國學教育漫議 語文建設,2014(1)
漢字簡體和繁體共同傳承文化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