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茶·泡茶·鑒茶

識茶·泡茶·鑒茶

本書是一本關於學習中國茶的實用入門書,把中國茶的知識精華濃縮成三大部分——識茶篇、泡茶篇和鑒茶篇。

基本介紹

  • 書名:識茶·泡茶·鑒茶
  • 類型:烹飪美食與酒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7748748, 9787537748742
  • 作者:熊志惠
  • 出版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茶葉是一種生於青山、長於幽谷、結廬林間的“靈物”,品種不同,味道各異,當然沖泡的茶具也有所區別。品茶是一種心境,鑒茶是一門學問。學會鑑賞不為炫耀,只因喜歡、痴迷和沉醉。

作者簡介

熊志惠
中國國家茶藝師高級考評員
中國國家高級茶藝技師、評茶師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 自1999年開始到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近20所大學舉辦“走進茶文化--茶墨結緣”專題公益普及茶文化活動。
從2002年開始,東方國藝作為國家指定茶藝師培訓機構開辦了“茶藝師、評茶員”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
2005年受邀在日本名古屋萬國博覽會代表中國宣傳中國茶並作茶藝表演。
2006年指導培訓來自日本、韓國、尚比亞等數十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及夫人學習中國茶道,對傳播茶文化起到了促進作用。
2007年至今連續為吳裕泰中茶、弘建茶業、大益皇茶會、茗香茶樓、露雨軒茶樓等做行業內訓;為可口可樂三星集團、聯想集團等企業提供茶文化專題講座。
2012年在全國為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連續舉辦11場“茶道與紫砂”主題講座。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尋茶問道知茶情
走進茶世界
茶的起源
茶的由來
茶的稱謂
歷代茶事
秦漢茶事
六朝茶事
唐朝茶事
宋朝茶事
明朝茶事
清朝茶事
茶的傳播
茶馬古道
傳入日本
傳到歐洲
茶在英國
其他傳播路線
異域茶情
朝鮮和韓國茶禮
日本茶道
英式下午茶
了解茶的健康常識
茶之效
茶的健康元素
茶的保健功效
喝茶養生之道
茶的分類、製作與保存
茶的分類
茶葉的製作
茶葉的保存
四季茶飲
春季茶飲
夏季茶飲
秋季茶飲
冬季茶飲
健康茶療
養生保健
治療疾病
茶的外用
第二章輕鬆泡茶茶更香
泡茶第一步:選茶、備器、擇水
從選茶開始
茶葉的鑑賞
判斷新茶與陳茶
分辨名茶的真偽
好茶當需好器沏
茶器
茶具的種類
水為茶之母
講究的水
養水、烹水和試水
泡茶第二步:茶的沖泡之法
中國茶沖泡的要素與工序
泡茶技巧之關鍵要素
沏出一壺好茶的工序
綠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綠茶沖泡之法
黃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黃茶沖泡之法
白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白茶沖泡之法
烏龍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烏龍茶沖泡之法
紅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紅茶沖泡之法
黑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黑茶沖泡之法
花茶的沖泡
茶中品質
花茶沖泡之法
優雅品茗善飲茶
品茶之關鍵
品茶的基本要素
品茶的精神與藝術
品佳茗之境
意境之美
六藝助興
茶藝人之品
儀表
儀態
手把手教你學中國茶藝
表演茶藝的動作手法
開閉茶樣罐
取茶樣
取器物
提壺
持杯
溫具
溫杯法
沖泡
奉茶
祁門工夫紅茶茶藝
“寶光”初現
清泉初沸
溫熱壺盞
“王子”入宮
懸壺高沖
分杯敬客
喜聞幽香
觀賞湯色
品味鮮爽
再賞餘韻
三品得趣
收杯謝客
武夷山工夫茶茶藝
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湖海相容,再注甘露
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天地融合,鯉魚翻身
捧杯敬茶,眾手傳盅
鑑賞湯色,喜聞高香
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三斟石乳,盪氣迴腸
含英咀華,領悟岩韻
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普洱茶茶藝
備具候用
孔雀開屏
高山流水
普洱入宮
游龍戲水
淋壺增溫
懸壺高沖
玉液移壺
若琛聽泉
普降甘霖
品香審韻
敬奉茶點
龍井茶茶藝
焚香除妄念
冰心去凡塵
玉壺養太和
清宮迎佳人
甘露潤蓮心
鳳凰三點頭
碧玉沉清江
觀音捧玉瓶
春波展旗槍
慧心悟茶香
淡中品至味
第三章品鑑中國各地名茶
江南名茶
江南茶區
區域範圍
地理特徵
茶樹品種
特產名茶
西湖龍井
製作原料的級別標準
獨特的工藝
新茶的鑑別
洞庭碧螺春
品相的甄別
特殊的品飲方法
儲存方法
黃山毛峰
採制工藝
等級的劃分
特級毛峰的鑑別
杯中景象萬千
君山銀針
精工細作
三起三落
祁門紅茶
採摘製作
品飲的方式
太平猴魁
依山傍水的茶園
傳奇的“猴茶”
採摘的講究
沖泡出的奇景
華南名茶
華南茶區
區域範圍
地理特徵
茶樹品種
特產名茶
台灣名茶
安溪鐵觀音
名揚四海
七泡有餘香
加工製作
品質鑑賞
鐵觀音的“音韻”
加工工藝
採摘
品飲方法
武夷岩茶
開採時間
形色特質
品種繁多
水仙
肉桂
奇種
佛手
獨具“岩韻”
沖泡要領
武夷大紅袍
真假大紅袍
凍頂烏龍
外觀內質
品級的評定
白毫銀針
品質區分
沖泡方法
西南名茶
西南茶區
區域範圍
地理特徵
茶樹品種
特產名茶
六大茶山
滇紅工夫茶
品質鑑別
特級滇紅
品飲的方式
雲南普洱茶
優秀的品質
普洱茶的種類
普洱茶的飲用方法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辨別
普洱茶的儲存
普洱茶的收藏
江北名茶
江北茶區
區域範圍
地理特徵
茶樹品種
特產名茶
信陽毛尖
三季採摘
手工炒制
明辨真偽

序言

茶是我國最古老的飲品,“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說盡人們對茶的熱愛。根據《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因為神農為了尋找治療疾病的草藥,嘗遍百草,一日身中七十二毒,後飲茶而解之,消除了神農氏身體中的毒素,就這樣茶為萬病之藥的美名不脛而走。直至今日,茶飲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和一種文化,成為眾人都愛的飲品。
數千年的茶文化,茶的健康常識,茶的分類、製作和儲存,選茶擇器備水,基本茶類的沖泡之法,常用家庭茶藝的操作方法,全國各地名茶的鑑賞等一應俱全,為喜歡飲茶的人們提供了方便的了解茶的渠道。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雖說茶排在最後一位,但很多人都離不了它。茶源於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可以長期飲用,很符合現代人的養生習慣。泡一杯茶可補充人體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經研究表明,養生茶飲在調理五臟機能、改善體質、滋補強壯、延年益壽方面有顯著的功效,是一種可養生修身、用之有益的保健品,有“養生之源”、“療病之藥”的美名。
茶,這個古老的經濟作物,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由生活必需品發展成為獨特的文化。在今天,茶不但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茶為陰柔之活木,吸日月之精華,受山川之靈氣,得水土之滋養,成了最綠色、最保健、最環保、最低碳的天然飲料。了解茶,學泡茶,會喝茶已然成為現代人的時尚,與茶結緣,悠然享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