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馨

謝馨(1870—1952),字崇山,號伯南,又號白石山樵、海月樓主人、復園老人。祖籍陝西嵐皋,隨父定居白河縣南康家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馨
  • 別名:海月樓主人,復園老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嵐皋
  • 出生日期:1870年
  • 逝世日期:1952年
  • 職業定遠蒙自等知縣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謝馨(1870—1952),字崇山,號伯南,又號白石山樵、海月樓主人、復園老人。祖籍陝西嵐皋,隨父定居白河縣南康家坪。光緒癸巳(1893)恩科舉人。光緒乙未(1895)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九年(1903)簽分雲南省通海縣任知縣,後任定遠蒙自知縣。1911年辛亥革命後,辭職歸里,到上海行醫為業。民國三年(1914)回鄉。1932年被鎮嵩軍憨正琨師長聘為顧問,贊襄幕府,寄旅潼關。1933年,邵力子主陝,聘為省府顧問、陝西省經濟委員會委員。1935年成為中國國學會會員,復任省主席王一山顧問。謝馨精中醫,擅書法。
謝氏世代長於繪畫、工於書法,謝馨十四歲時作《夢仙》一詩,中賦有:“借榻禪房裡,鐘聲夜未眠。解衣上繩床,臥看燈明滅。……丹崖夕陽下,碧海明月生。香過聞仙樂,飛瓊吹鳳笙……”縣學前輩驚呼為“漢南神童”。未及弱冠就通曉文學典籍,直至髫年通籍、蜚聲翰苑。
在邊陲雲南七年的縣令任上,謝馨總是安步當車,深入村寨了解民情,施醫於鄉民。對當時官場上的人浮於事,爾虞我詐有深刻之認識。辛亥革命成功後,他離開通海,在蔡鍔將軍護送下至越南海防,後又輾轉香港,到上海行醫為業,寓居上海時,撰寫一些評論文章,如《罪鹽》、《敬告國會議員》等,旨在針砭時弊,匡復正道。民國三年(1914)歸家奉親。時袁世凱稱帝,謝馨四處遊說,並致函友好公開反袁。袁死,作詩嘲諷:“天怒已深人怨氣,楚歌聲里項王休。蓋棺論定羞青史,民國清廷兩不忠”。1932年謝被鎮嵩軍憨正琨師長聘為顧問,贊襄幕府,寄旅潼關。內戰的瘡痍使得他寢食難安,謝崇尚和為貴,戰難和流血與他從戎的初衷相去甚遠,於是他力辭鎮嵩軍顧問一職,取道武漢回到茅坪南鄉。

個人經歷

1933年,邵力子主陝,聘為省府顧問、陝西省經濟委員會委員。
1935年成為中國國學會會員。復任省主席王一山顧問。他心知肚明,自己不過是“經濟委員會列名而已”。在詩中寫道:“經濟前席恥素飧,但為賓客不為官”,於一九三五年秋在西安加入中國國學會,潛心於國學研究。一九三七年夏,應邀參加西安市鼓樓書畫義展,為抗戰募集資金。
1938年秋,辭去省府顧問職務,回到家鄉白河,安度晚年。謝馨精中醫。花甲之年後除吟詩、作畫、讀書、寫字之外,常施岐黃之術於鄉里,不取酬報。謝馨一生創作了大量詩文,抒情寄慨。年青時“筮仕滇疆”飽覽南國風光,喜見“苗女如雲笑拍肩,提筐裊裊曉風前。山花採得城中賣,看取紅樓上翠鈿。”歸隱田園後 “身是田間一老農,破帽衝風擬再縫。歸來倘遇耽吟客,飯顆山頭趣又濃”。謝詩樸實無華、清雋雅逸,平實如香山、簡遠如陶令。
1933年,魯秦俠駐白河時,與楊燮堂、陳賢之助資付梓,取名《海月樓詩文雜抄》共六卷,十餘萬言。
謝一生清貧儉素。以一介寒儒自稱,“風塵已了前身債,罷官仍是老書生”。生活上“奇溫棉布被,甘美菜花羹”,晚年更是“園種柿蕉聊代紙,爐燒柏艾抵薰香”。謝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在赴滇的《辰常舟中》,即告誡家人:“我家一尺布,農家一日糧。雖有升斗祿,亦當念疲甿(meng)”。掛印歸去時以“載將明月一船去,贏得清風兩袖齊!”自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