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臨風

謝臨風

謝臨風(1924—-2012),原名啟江,又名漁、泠風,自號煙波漁子,苦道人,白石道人。蜀中著名畫家。1924年生,四川德陽人。生前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巴蜀書畫院顧問。畢業於南虹藝專,受業於張大千 蕭建初!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謝臨風畫集》。代表作品有《江堤晚景》、《溪山簫寺圖》、《萬壑松風》、《水閣荷風圖》、《長江萬里卷》等。

2012年謝臨風於德陽去世,享年90歲。全國各大拍賣均有先生作品上拍,當然不乏贗品,先生之真跡,筆墨精純,形神兼備,工整而不板滯,明麗而不甜俗,典雅而不陳舊,飄逸而不荒率,不論山水、人物、花鳥,都貫穿著一種俊秀高雅的風格,確非老於丹青所不能為。

《謝臨風畫集》(2009年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畫集收錄謝臨風經典畫作120幅。涵蓋山水、花鳥、人物、鞍馬等,山水又分青綠、金碧、寫意、潑墨等。序言由徐無聞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臨風
  • 外文名:無
  • 別名:煙波漁子、苦道人、白石道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德陽市黃許鎮
  • 出生日期:1924年
  • 逝世日期:2012年
  • 職業:畫家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 畢業院校:德陽縣中
  • 信仰:無
  • 主要成就:工筆、寫意、水墨傳統中國畫創作
  • 代表作品:山水、人物、花鳥
人物經歷,藝術風格,

人物經歷

謝臨風,原名啟江,又名漁、泠風,自號煙波漁子、苦道人、白石道人等。1924年出生於四川省德陽市黃許鎮。家境殷實,自幼喜好繪畫。
1941年考入德陽縣中,第二年輟學回鄉師從鄉里老畫家蔡鴻錫(字東泉)研習國畫。蔡家三代書鄉門弟,當時蔡鴻錫已年過六旬。蔡悉心傳授畫藝,謝臨風受益匪淺。兩年後,謝續讀中學,經德陽簡易師範學校美術教師曾南生介紹,年僅二十的謝臨風成為德陽籍知名畫家蕭建初的入室弟子。蕭建初張大千早期門徒,後又娶張大千第十個女兒張心瑞為妻,成為大千愛婿,對張大千書畫藝術的博大精微有著真切而深刻的理解。蕭對謝臨風教誨周至,書法繪畫全面傳授。謝臨風由此重視書法練習點線,潛心學習山水、花鳥、人物,對動物畫、界畫、鞍馬等均有涉獵。1946年,謝臨風從德陽簡易師範畢業後,回到鄉下教堡民。經曾南生推薦,謝臨風考入南虹藝專繪畫專業,他一面系統學習素描、油畫、水彩等西畫技法,一面繼續跟隨蕭建初學習國畫。
1949年四川解放,解放軍62軍一八四師教導大隊在德陽招兵,謝臨風投筆從戎。其與德陽同鄉四五十人到灌縣(今都江堰)集中參加學習,後被分配到一八四師文工隊。1950年,謝臨風隨隊進軍西昌,在剛解放的西康省工作,他在西昌生活在六年。雄偉的大雪山,蒼莽的小象嶺,奔騰的大渡河,蜿蜒的金沙江,讓謝臨風體味到大自然的雄渾,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滄桑和人生的悲愴。六年時光磨去了他的書生氣習,錘鍊出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思想。
1954年,謝臨風轉業到西昌京劇團。1956年3月,因工作需要,他到成都市京劇團工作,具體負責舞台美術。不久,他見到老師蕭建初,在蕭的熱情鼓舞下,謝臨風重新回到學習傳統中國畫的路子上來。
1960年,謝臨風被調到成都市雜技團搞道具設計。在各種政治運動中,謝臨風總是“躲進小樓成一統”,全心研究中國畫。當時蕭建初在四川美院任教,居重慶九龍坡。謝臨風常抽空前往重慶,1959年在蕭家住三月之久,潛心研究大風堂畫藝。他開始嶄露頭角,先後參加了省、市和全國畫展。
1966年,“文革”突如其來,謝臨風被打成“牛鬼蛇神”、“逃亡地主”,成了“黑畫家”。一場接一場的批鬥讓謝臨風備受磨難,他被強迫跪瓦渣、跪板凳,在台上爬著繞圈子。他的工作也變成了種地、擔糞、燒開水、打雜。批鬥沒完沒了,“除四舊”的紅衛兵還常突襲抄家。謝臨風的畫稿和畫冊被焚毀一空,他珍藏的四張文徽明小楷書法、張大千潑墨山水被焚為灰燼。1971年,謝臨風被下放到峨眉腳踏車廠接受再教育,因他是畫家,故被安排做油漆工。艱苦的工作和惡劣的環境,讓謝臨風患上了氣管炎、肺結核等多種疾病。1975年,他終因病情嚴重而提前辦理退休。因此,他從業餘偷偷摸摸地畫畫變成躲在家裡的全職畫家。雖然每月僅可領四十元余元工資,但謝臨風卻有了充足的時間。為補貼家用,他在研習中國畫之餘幫助成都市二輕局下屬的水印廠繪製出口絹扇,他還畫過竹簾和花瓶。
1977年撥亂反正,謝臨風在四川省軍區領到了“無事實,判處不做有效”的撤銷判處文書和他的《退伍證》。摘下“罪名”的他一身輕鬆,潛心研習工筆、寫意、青綠、金筆、淺絳、水墨等各種傳統中國畫技法,並且從中國傳統戲曲,特別是京劇中吸取到豐富的營養。他認為,戲曲內涵豐富,包容了文學、詩歌、舞蹈、繪畫等藝術,是抽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完美結晶,戲曲的藝術理論與中國畫理論相通相融。謝臨風對文學、戲曲等藝術涉獵和對繪畫理論的研究,使之繪畫有了更濃厚的基礎。他對古墨和墨汁的使用、紙性和筆性、中國古代國畫顏色和現代顏色之異同均進行細緻地研究,對於宋元名畫研究,更是精細入微。他“師古法”,更“師造化”。他登黃山,游華山,上峨眉山,觀敦煌,遍歷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諸地,從大自然中獲取到無盡的創作源泉。1984年,他被聘為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
畫名與日俱增,訪客絡繹不絕。謝臨風閉門謝客,專心研究畫藝。1993年,他在青城後山金鞭岩下築幾間茅屋,獨居山林專攻繪事,與家人也鮮有聯繫。房前是綿延群山,屋後是峻峭山嶺。謝臨風靜心觀山,察宇宙之變化,感悟四時之不同,筆墨之間煙雲變幻,蘊藏逸氣,漸入妙境。金鞭岩後便是青城山上清宮,相傳為老子煉丹處。謝臨風與考古學家、道學研究家王家佑和青城山道教掌門人唐誠青為友,其對老莊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道家思想對謝的繪畫藝術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居住地名白石村,謝臨風便自號白石道人。他的不少閒章內容也與道學相關。
2004年,80歲的謝臨風攜畫出山,在四川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5月26日畫展開幕當天,岑學恭魏學峰、高鎮如等書畫界名流紛紛到場祝賀。謝臨風的畫作,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都透露出俊秀高雅的氣質。氣勢磅礴的巨幅山水、細緻工整的工筆仕女、酣暢淋漓的潑墨荷花、富麗堂皇的金碧山水,這些畫作均出自一人之手,讓畫界譁然驚嘆。
謝臨風曾在成都送仙橋開了家“三千書畫室”畫廊專銷其畫作。2006年,因經濟糾紛,“三千書畫室”關閉。這時,市場上贗品泛濫,謝家中畫作常被偷盜,紛擾之事不斷。2006年,八十二歲的謝臨風為躲避紛擾恩怨離開青城山移居他處,繼續在清寂中追求繪畫藝術之高境。

藝術風格

1924年生,德陽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自號煙波漁子,苦道人,白石道人。畢業於南虹藝專,受業於張大千蕭建初四川省文史館館員。已歸隱山林多年,但是全國各大拍賣均有先生作品上拍,當然不乏贗品,先生之真跡,尤其是工筆花鳥及荷花造詣頗深。
創作中的謝臨風創作中的謝臨風
謝臨風先生的作品,顯著具有大幹畫派的特色,同時也顯露著獨特的風貌,工整明麗,典雅飄逸,俊秀高雅。為創造自己的特色,在繪畫道路上,他按照張大千學習傳統的方法,將臨摹和寫生結合起來,以張大千優秀名跡為楷模,眼觀手臨,心領神會,廣采博取,鍊金成液,棄滓存精,鑄成自我特色。 謝臨風先生為了把學得的傳統技法用於創新,他儘可能出遊名山大川,然後對寫生資料加工整理,化實景為虛景,用多種技法創作出嶄新的藝術精品。如用潑彩法創作《峨嵋一線天》、《蜀江嵐翠》;用青綠法創作《耕雲瞰天池》、《華岳高秋》;用淺降法創作《峨嵋洗象池夜月》、《黃山煙靄》;用工筆重彩創作《白鷹牡丹》等。
縱觀謝臨風先生的作品,詩、書、畫、印樣樣精到,無不顯示出深厚的傳統功夫和高超的熔鑄能力。美術史家徐無聞教授評價他的作品說:“立意造形往往九朽一嚴,筆墨精純,形神兼備,工整而不板滯,明麗而不甜俗,典雅而不陳舊,飄逸而不荒率,不論山水人物花鳥,都貫穿著一種俊秀高雅的風格,確非耋于丹青所不能為。”欣賞謝臨風先生的畫,如品葡萄美酒,如味優美詩詞,如觀嫦娥起舞,如聽春江花月夜之音,是難得的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