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維耕

謝維耕

謝維耕文學界人物,男性,於1950年5月在重慶出生,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維耕
  • 籍貫::重慶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50年5月
簡介:,筆耕不輟:,紅綠情結,再攀新高,參考資料:,

簡介:

謝維耕,男,1950年5月出生在重慶,原成都軍區駐滇某集團軍幹部,成都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著名軍旅詞作家,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他與人合寫的歌曲《中國的希望》,以大氣磅礴、聲情並茂的特色,榮獲2001年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
謝維耕謝維耕

筆耕不輟:

從小就愛讀詩寫詩,上學後,他勤奮讀書,一心只想跨入文學藝術的殿堂。1968年,部隊在家鄉招外語兵,他毅然穿上軍裝來到了雲南。在部隊他不斷學習寫作,有一年,為慶祝“七·一”他編了段“順口溜”被師里選上油印在小冊子上,手捧這本“書”,謝維耕激動不已,下定決心要將文學藝術之路走到底。從此,他筆耕不輟,《橄欖》、《在通往勝利的路上》等一大批反映部隊生活的詩歌,如行雲流水般地從他筆端汩汩流出。一次,他的詩被人譜上了曲,於是,他又開始了歌詞創作,他的歌曲不僅獲獎,還被張也、於文華、李丹陽等著名歌手演唱。與此同時,他刻苦鑽研學習各種文學體載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多年來,他創作了電視、話劇、戲曲劇本,小品、曲藝、歌詞及報告文學、通訊……這些“五花八門”的作品,相繼在《解放軍文藝》、《光明日報》、《雲南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或在舞台上亮相。其中,多件作品獲全國全軍及省級文學藝術創作獎。為此,部隊給他記了功。

紅綠情結

謝維耕自言云南紅土文化與軍營文化是他生命的根,是他藝術的根。正是那與“紅”和“綠”相濡以沫的歲月,才激發出自己心靈深處的創作情愫。在接新兵時,一幕幕母親送兒去參軍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讓他感慨萬端,他在歌曲《你曾經對我講》中寫道:媽媽你曾對我講/好青年志在四方/孩兒明天要遠行/你為何悄悄把淚淌/我理解這樣的愛撫/淚水是幸福的瓊漿/……謝維耕在有限的幾句歌詞中,把母親對兒牽腸掛肚的感情和殷切希望充分表現出來了。在他筆下的雲南少數民族是那樣栩栩如生:扯一塊雲霞頂頭上/花頭帕飄著七彩光/捧一把星星繡進衣裳/寬擺褲一甩晶晶亮/一對銀圈垂耳旁/一邊月亮一邊太陽/……這樣精巧的構思、豐沛的情感,把布依姑娘的神采描繪得淋漓盡致。他說:這就是“綠軍營”與“紅土地”賦予他的創作靈感。在謝維耕筆下,無論是謳歌軍旅生活,還是勾勒民族風情,都滲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個性,字裡行間流出的全是從心底迸發出來的情和意。

再攀新高

2001年初,著名軍旅作曲家桑楠、詞作家楊笑影與他相約,共同創作一首頌歌,獻給黨的80誕辰。謝維耕接手之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歌詞量中,把時間跨度大、重大事件多的黨的光輝歷程,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朗朗上口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來,忠實記錄下我們這個時代前進的腳步聲。經過凝神遐思,一種對黨發自內心的情感熾烈地燃起了他的創作激情,“有了共產黨中國才有希望”,他一揮而就,歌詞用“開天闢地、開創時代、開拓未來”三個段落高度概括了黨的功績;通過“為什麼小漁村高樓萬丈/為什麼大西部不再荒涼/……”等6個設問句反映出人民民眾的心聲。這首由張也演唱的歌曲《中國的希望》誕生了,並獲“五個一工程”獎。面對榮譽謝維耕很平靜地說:藝術創作永無止境,這只是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逗號”,今後還要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報培養和養育自己的“綠軍營”與“紅土地”。

參考資料:

人民網:記雲南軍旅作者謝維耕,2002年1月11日
網址:http://unn.people.com.cn/GB/channel23/176/850/200201/11/148026.ht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