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處

謀略處是辛亥革命期間湖北革命黨人建立的軍政機構。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武昌起義後,由蔡濟民張廷輔等人在武昌成立。設謀略15人,有蔡濟民、張廷輔、吳醒漢高尚志蔡大輔徐達明王文錦陳宏誥謝石欽鄧玉麟王憲章牟鴻勛等。下設秘書、參謀二廳,負責通籌和處理一切軍政事務,為當時最高的革命政權機關。後改組為參謀部,隸屬於湖北軍政府

基本介紹

設立,解散,

設立

武昌起義爆發後,10月11日,黎元洪被推為都督,在把黎元洪推舉為都督的那一天,革命士兵還成立了謀略處。謀略處共十五人,為首的是蔡濟民,新軍中的一個排長,是日知會文學社的成員。在10月10日夜裡的起義中,他是二十九標中的革命士兵的帶頭人。其餘的人,除幾個排長外,都是士兵。他們是文學社或共進會的成員,並且大多是在第一夜起義中的骨幹分子。
在最初幾天裡軍政府的一切大事都由謀略處決定。雖然軍政府還成立了四個部,但都有名無實。謀略處實際上是軍政府的核心。可以說,政權實際上是掌握在謀略處手裡。但組成謀略處的十幾個人都是沒有政治經驗的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他們不自覺地掌握著革命的政權。他們在最困難的階段把革命幼苗扶育起來,完全沒有想到革命的果實立刻就會為反革命和假革命所吞噬。
武昌雖然說是光復了,許多在起義的夜裡沒有參與行動的新軍兵士們也來參加革命了,但是長江上還泊著三艘清朝的兵艦(逃走了的湖廣總督瑞澄就在兵艦上面),漢口方面還有張彪及其殘部,武昌城內外也還有潛伏的反革命兵力。就在11日下午,逃匿蛇山上的原第三十標的百餘滿洲兵,在反對革命的軍官率領下,突然偷襲諮議局,雖然他們立即被革命士兵所殲滅,但足見武昌的局勢並不穩定。第二天,盛傳清軍即將大舉反攻的謠言,滿城風雨,軍政府內有些辦事人員悄悄地跑開了。在這種情勢下,謀略處這個核心的存在,顯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分散在武昌的反革命武裝力量實行了鎮壓,並且在13日布置炮兵陣地,對長江上的三艘清朝兵船進行了炮戰。革命的炮兵打得很好,清朝兵船受了傷,不得不遠遠撤退。
謀略處決定擴充軍隊,成立四個協。武漢城鄉民眾報名參軍的人極為踴躍,五天就已足額。新軍的兵士們分別擔任新成立的四個協的各級軍官。四個協統是吳兆麟杜錫鈞林翼支張廷輔。在這四個協成立後,接著又成立了第五協,協統由發動武昌起義的工程兵第八營的革命士兵代表熊秉坤擔任。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有些原來新軍中的比較高級的軍官出來投效革命了,還有些和黎元洪有關係的舊官僚政客也跑出來了。黎元洪逐漸變得“積極”起來了。在居正等人推動下,10月16日演出了由黎元洪登壇祭告黃帝並誓師閱兵的儀式。居正和湯化龍一起編制了一個《湖北軍政府內部組織條例》。根據這個條例在17日產生了各部部長,算是正式成立了湖北軍政府

解散

由革命士兵的代表組成的謀略處從10月17日起不再存在,由謀略處實際上當政的短暫的時日(一個星期)過去了。組成謀略處的成員們一般地不再在武昌軍政府中起什麼重要作用。他們中有些仍在軍界活動的人,在民國初年先後直接或間接地被袁世凱黎元洪殺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