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兒童經典:青鳥

諾貝爾文學獎兒童經典:青鳥

《青鳥》通過兩個小孩尋找青鳥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窮人生活的同情、對現實和未來的樂觀憧憬。劇中運用了意味雋永的各種各樣的象徵手法。 青鳥包含著幾層象徵意義,它是獨一無二的人類幸福的體現者,它又包含著大自然的奧秘,因此它既體現著人類精神的幸福,同時又體現著人類物質上的幸福,它既關係到現實生活,又關係到未來生活。作者用青鳥這樣具體的事物來說明,人類的幸福是存在的,雖然我們總不能發現,以為離我們很遠,但經過千難萬險最終是可以找到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諾貝爾文學獎兒童經典:青鳥
  • 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42611
  • 外文名:The Blue Bird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367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裝幀:平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誕生於1862年,他不僅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還是著名詩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寫過20多個劇本,因其豐富的想像和驚人的創作能力,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1911年,他的多幕夢幻劇《青鳥》在法國巴黎首演後,立即引起了轟動,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已經成為世界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梅特林克也憑藉這部充滿人文精神的傑作在這一年裡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一舉登上了世界文壇的頂峰。
《青鳥》的描寫手法別具匠心,字裡行間氤氳著一種奇幻而迷離的氣氛,華美的想像以及濃郁的詩情畫意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心醉神迷的境界,讓讀者在享受藝術美的同時,擁有廣闊的幻想空間。在近百年的時間裡,書中所提倡的幸福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打動了許多渴望幸福的心靈,喚醒了諸多遠離幸福的靈魂,從而散發出永恆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作者:(比利時)莫里森·梅特林克

媒體推薦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時的莎士比亞”
由於他在文學上的多方面表現,尤其是戲劇作品,想像豐富,充滿詩意的奇想。這些作品有時以神話的面貌出現,處處充滿了深刻的啟示,奇妙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並且激發了他們的想像。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評語(1911年)

圖書目錄

六幕夢幻劇
把世界上最好的獻給兒童
梅特林克和《青鳥》
服裝
人物表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第六幕
梅特林克夫人改編
譯序
第一章 伐木人的農舍
第二章 仙女的宮殿
第三章 思念之鄉
第四章 夜宮
第五章 未來王國
第六章 先的殿堂
第七章 墓地
第八章 森林
第九章 告別
第十章 覺醒

文摘

從前,有個伐木人和他妻子住在一大片古老森林邊上的一間農舍里。他們有兩個可愛的孩子,這兩個孩子經歷了一次極為美妙的奇遇。
不過,在向你們講述整個奇遇之前,我必須先向你們描述一下這兩個孩子,讓你們了解一下他們的性格特徵,因為要不是他們那么可愛勇敢、那么有膽量,你們將要聽到的這個離奇的故事也就根本不可能發生了。
蒂蒂兒,也就是我們故事的小主人公,十歲;米蒂兒,他的妹妹,只有六歲。
蒂蒂兒是一個漂亮的、高高的小傢伙,身體結實,體格健壯,長著一頭黑黑的捲髮,經常亂糟糟的,因為他老愛嬉鬧玩耍。他總是一副笑眯眯、和和氣氣的模樣,兩隻眼睛看上去歡快明亮,非常討人喜歡。不過,最好的一點是,他的舉止派頭儼然就是一個勇敢無畏的小男子漢,這表明了他內心的高尚品質。當他一大早跟在迪爸爸身邊,快步走在林間小道上時,雖然衣衫寒酸,但他看起來是那么自豪、那么英勇,天地間一切美麗的東西似乎都在恭候著,等他經過時,給他送上一個微笑。
他的小妹妹就大不一樣了。她看起來非常溫柔美麗,身上的那件長裙總是讓迪媽媽織補得又乾淨又整潔。哥哥有多黑,她就有多白,那雙羞怯的大眼睛藍得像田野里的勿忘我。任何東西都會讓她受驚,一丁點兒的小事兒都會讓她掉眼淚。但她那顆小小的童心已經完全具備了女性應有的品質:她有愛心,很溫柔,對哥哥感情深厚、忠心耿耿,所以,她才會對哥哥不離不棄,毫不猶豫地隨同他,一起踏上了一段漫長危險的旅途。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男女小主人公是如何在一天夜裡突然離家出走,去闖蕩世界、尋找幸福的呢?這就是我要講的這個故事的主題。
迪爸爸的農舍是鄉下最窮的,對面就坐落著有錢人家孩子居住的一座豪華城堡,因而顯得愈發破舊可憐。夜晚,當城堡的餐廳和客廳燈火通明時,從農舍的窗戶,你能看到裡面發生的一切。白天,可以看到小孩子們在露台上、花園裡和暖房裡玩耍_人們大老遠地從鎮上到這裡來參觀,因為暖房裡總是擺滿了最珍稀的花草。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因為是平安夜,迪媽媽安頓小傢伙們上了床,又比平時更加疼愛地親了親他們。她感到有點兒難過,因為暴風雪的緣故,迪爸爸不能去森林裡幹活兒,她也就沒錢買禮物來放到蒂蒂兒和米蒂兒的長筒襪里了。孩子們很快就睡著了,萬籟俱靜,除了那隻貓的咕嚕聲、那隻狗的呼嚕聲和那座落地鐘的嘀嗒聲,聽不到一點兒聲音。突然,一道亮如白晝的光悄悄穿過了百葉窗,桌上的燈自己又亮了,兩個孩子也醒了,打了個哈欠,揉了揉眼睛,在床上伸了伸胳膊。蒂蒂兒小心翼翼地喊了聲:
“米蒂兒?”
“嗯,蒂蒂兒?”一個聲音回答說。
“睡著了嗎?”
“你呢?”
“沒有,”蒂蒂兒說,“我在跟你說話呢,怎么能睡著呢?”
“呀,今天是聖誕節嗎?”米蒂兒問。
“還沒到呢,明天才是呢。不過,聖誕老人今年什麼也不會給帶的。”
“為什麼?”
“我聽媽媽說自己無法去鎮上告訴他。不過,他明年會來。”
“明年是不是還早著呢?”
“要過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男孩說,“不過,他今晚會到有錢人家的孩子那兒去。”
“真的嗎?”
“嘿!”蒂蒂兒突然叫起來。“媽媽忘關燈了!……我有個主意!”
“什麼主意?”
“起床。” “我們不可以的。”米蒂兒說,她總是記得這些要求。
“哎呀,現在又沒人!……看見百葉窗了嗎?”
“呀,真亮啊!……”
“那是晚會的燈光。”蒂蒂兒說。
“什麼晚會呀?”
“對面有錢人家孩子的。是聖誕樹。咱們把百葉窗打開……”
“能行嗎?”米蒂兒怯怯地問道。
“當然行了,又沒人阻止我們……聽到音樂聲了嗎?……咱們起來吧。”
兩個孩子跳下床,跑到窗戶那兒,爬到窗前的板凳上,推開了窗戶。整個房間都亮了。孩子們急切地向外望去。
“這下,咱們可看得一清二楚了!”蒂蒂兒說。
“我看不見。”可憐的小米蒂兒說。她幾乎在板凳上找不到一點兒空地兒。
“正在下雪呢!”蒂蒂兒說,“有兩輛馬車,每輛車都是六匹馬!”
“十二個男孩子走出來了!”米蒂兒說。她使出全身的勁兒向窗外瞧著。
“別傻了!……是女孩子……”
“他們穿的是燈籠褲……”
“安靜點!……好好看!……”
“那些金光閃閃的、樹枝上掛著的東西是什麼呀?”
“嗯,玩具,肯定是!”蒂蒂兒說,“劍、手槍、士兵、大炮……”
“那一桌子都是些什麼呀?”
“是蛋糕,水果,還有奶油蛋撻。”
“天哪,那些孩子可真漂亮呀!”米蒂兒拍著手大聲說。
“他們還笑啊笑的,真開心呀!”蒂蒂兒回答說。
“還有那些正在跳舞的小不點兒!……”
“就是,就是。咱們也來跳舞!”蒂蒂兒叫了起來。 於是,兩個孩子開始在板凳上高興地用腳踏起舞步來。
“啊,太好玩了!”米蒂兒說。
“他們在拿蛋糕呢!”蒂蒂兒大聲叫道,“他們能摸到蛋糕!……他們在吃呢,他們在吃呢,他們在吃呢!……哇,真好,真好啊!……” 米蒂兒開始數起想像的蛋糕來:
“我有十二塊!……”
“我有四個十二塊!”蒂蒂兒說。“不過,我會給你一止匕……”
我們的兩位小朋友快樂地跳著、笑著、叫著,因為別的孩子的幸福而愉悅快樂,甚至都忘記了自己的貧窮和需求。他們很快就會得到對他們的回報。這時,突然傳來一聲重重的敲門聲。孩子們嚇了一跳,停止了嬉鬧,一下兒也不敢動了。然後,隨著響亮的“嘎吱”一聲,那根粗大的木門閂自己抬了起來。門緩緩地打開了,慢慢走進來一位個頭矮小的老婦人,穿著一身綠,頭上戴著一頂紅色的風帽。她駝著背,瘸著腿,還只有一隻眼睛,鼻子和下巴都快挨到一塊兒了,走路還拄著根拐杖。她呀,肯定是個仙女。
她一瘸一拐地向孩子們走了過去,帶著點兒鼻音問道:“你們這兒有唱歌的草或者青色的鳥嗎?”
“我們有一些草,”蒂蒂兒回答說,他渾身都在發抖,“可它不會唱歌……”
“蒂蒂兒有隻鳥。”米蒂兒說。
“可我是不會把它送人的,因為它是我的。”小傢伙很快就補上了一句。
喏,難道這不是個很好的理由嗎? 仙女戴上她那副又大又圓的眼鏡,看了看那隻鳥。
“他可不夠青,”她大叫道,“我要的必須是完完全全的青鳥。是為了我的小女兒,她病得很重……你們知道青鳥代表什麼嗎?不知道吧?我想你們也不知道。好吧,既然你們都是好孩子,那我就告訴你們吧。”
P1-8

序言

梅特林克和《青島》
鄭克魯
比利時戲劇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是歐洲象徵派戲劇的代表,用法文寫作,獲得191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稱他的“作品風格具有明顯的創意和獨特性,全然不同於傳統的文學形式,在他筆下流露出來的理想主義特質把我們引向至高的神聖境界並緊扣我們的心弦”。 梅特林克1862年8月29日生於比利時的根特,先在根特大學學法律,1886年到巴黎繼續學習法律,但他拋棄了律師職業。他結織了巴那斯派詩人,隨後發表了一本詩集《溫室》(1889),受到好評。當時正是象徵派詩人活躍在文壇的時代,梅特林克的早期劇作便受到了象徵派的影響。象徵派在詩歌創作上成績斐然,但是在戲劇舞台上卻建樹不多,唯有梅特林克一枝獨秀。他的第一部劇作《納萊娜公主》(1890)已引起評論界注意。1890年以後,他發表了三部曲《不速之客》、《盲人》和《七公主》。《佩萊亞斯和梅麗桑德》(1893)是他的一部重要劇作,使他成為象徵派劇作的最重要代表,後來由德彪西配成音樂。1896年梅特林克定居巴黎,接二連三地發表劇作,其中有《莫娜·瓦納》(1902)、《喬賽爾》(1903)、《青鳥》(1909)等,並發表了幾部散文集,如《卑微者的財富》(1896)、《明智和命運》(1898)、《蜜蜂的生活》(1901)、《螞蟻的生活》(1930)。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住在法國南方。比利時政府給予他伯爵稱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移居到美國的佛羅里達州,直到1947年才返回法國。1949年5月5日,梅特林克逝世於尼斯。
梅特林克的戲劇與古典主義戲劇不同,不採用重大題材,不企求喚起觀眾的憐憫或恐懼。他的戲劇與浪漫主義戲劇也不同,沒有英雄,即使國王、神仙也像平常人。他不寫主人公如何戰勝命運,而是描寫主人公被動地接受命運,聽任命運的擺布,只有少數劇作描寫主人公去尋找更好的命運。梅特林克筆下的正面人物是美與善的化身,反面人物則是醜與惡的代表。他的作品雖然帶有憂傷的情調、悲觀的色彩和明顯的宿命論觀點,但他通過對弱者的同情、對美的歌頌、對光明的渴求,而給予觀眾嚮往正義的感受。他的語言充滿詩意。他的戲劇往往帶有夢幻色彩,在夢幻中隱藏事物的本質,舞台意境似夢非夢,也具有象徵意義。關於象徵,梅特林克說過一段話:“我相信有兩種象徵:一種可以稱之為先驗象徵……它從抽象出發,竭力讓這種抽象具有人性。這種象徵深深觸及寓意,其典範是第二部《浮士德》和某些歌德的故事……另一種象徵更多是下意識的,是在詩人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幾乎總是遠離他的思想:這種象徵產生於人類的天才創造;其典範存在於埃斯庫羅斯的戲劇中。”梅特林克的象徵可以說是這兩種象徵手法的綜合,它也體現在《青鳥》一劇中。
《青鳥》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此劇1908年在莫斯科第一次搬上舞台。這是一部童話劇,集神奇、夢幻、象徵於一爐。故事描寫聖誕節前夜窮樵夫的兩個孩子蒂蒂兒和米蒂兒盼望得到聖誕禮物,他們只能望見旁邊宮殿里燈火輝煌的盛況。他們平靜地睡著時,夢見仙女請他們為她病重的丈夫尋找象徵幸福的青鳥。仙女給了他們一顆有魔力的鑽石,他們轉動鑽石,便出現各種景象。他們在光、水、麵包、火、糖、奶、貓和狗的陪伴下,見到了各種奇景,經歷了千辛萬苦,克服了千難萬險,青鳥總是得而復失。夢醒後,蒂蒂兒把自己心愛的鴿子送給鄰居,鴿子變成了青鳥,原來青鳥就在身邊。劇本表明,只有甘願把幸福給予別人,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梅特林克一生喜愛孩子,他在《青鳥》中描繪孩子童年的快樂生活,也展示了窮人孩子童年的悲慘狀況。梅特林克認為,孩子之所以有幸福,是因為有母愛,母愛是超越貧富之上的,母愛的財富是無盡的:“凡是喜愛自己的孩子的母親全都是富有的,沒有長得醜的,也沒有老的……她們的愛永遠是最美好的歡樂。當她們悲傷的時候,只要得到孩子的一個親吻,或者吻一下孩子,她們的淚珠在她們的眼睛深處就變成星星。”母親使孩子擁有幸福、溫暖的童年,所以梅特林克對窮孩子們說:“你們家裡也有幸福!”梅特林克更進一步讓孩子們熱愛自己的鄰居:只有和大家共享幸福,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梅特林克認為官能享受不是幸福。劇中第四幕第九場,蒂蒂兒一行來到幸福園,遇到最肥胖的幸福、產業主的幸福、虛榮心得到滿足的幸福、無所事事的幸福等等假幸福,他借“光明”之口說:“這些都是害人的,使人意志消磨。”在有神力的鑽石的光芒照耀下,“一個個肥胖的幸福像泄了氣的皮球,眼看著癟下去……他們赤裸著身體,醜陋,乾癟,一副可憐相”,只好逃到痛苦洞穴中。梅特林克認為世界上的幸福很多,超過了人們所想像的,但是大部分人卻視而不見。幸福實際上就在身邊,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擁有母愛、公正,等等,都是快樂。但真正的幸福需要用心去尋找,去探索,去發現。
不過,人在尋找幸福的路途中會遇到重重阻礙,黑暗、死亡、怯懦會布下無數陷阱。梅特林克號召人們在光明的指引下去尋找代表幸福的青鳥,揭開“使生命遭受災難的一切奧秘”。他指出:“所有不幸、災禍、疾病、恐怖、浩劫”都無法阻擋人們前進和步伐,“每當你們看到月光溶溶,看到星光燦爛,看到朝霞升起,看到燈火閃亮的時候”,幸福就在那裡;“每當你們心靈里進發出美好、明亮的思想火花的時候”,幸福就在那裡。
尋找青鳥是孩子們做的一個夢,這個夢中有現實世界的種種困難、貧窮、飢餓、死亡、虛偽,梅特林克認為:“我們自我的反光就投射在這場夢幻中”,夢是“我們真實而永恆不變的生活”,人們擁有這個自我,“比激情的或純理性的自我更為深沉”。
《青鳥》將傳統的所有童話題材揉合在一起,加以創新。它擺脫了梅特林克所受到的蜚觀主義的影響(這也是象徵主義的特點),表達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對死亡的藐視,禮讚了美與光明,謳歌了理想和樂觀主義,以色彩絢麗的舞台背景和變幻無窮的奇特場景,展示了一幅幅迷人而又夢幻般的景象。它是一部深得孩子們喜愛,同時又讓成人獲得新穎的視覺感受的優秀劇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