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效應

諾獎效應,是指諾貝爾獎為獲獎人或相關行業、技術、作品帶來的巨大的正面影響。比如中國人在獲諾獎後,除了接受祝賀外,他們還經歷了舊居變景區,書信、手稿被拍賣,名字變成商標等等。獲獎在帶動公眾關注獲獎者本人的同時,也推動與這一獎項相關的學科和文學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獎效應
  • 詞條分類:文化術語
簡介,現象,影響,意義,

簡介

諾獎效應諾貝爾獎能為獲獎人或相關行業、技術、作品帶來巨大的正面影響,也就是“諾獎效應”。特別是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諾獎更是成為相關成果轉化為套用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直接利好。2010年英國科學家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一股“石墨烯熱”,中國A股市場的幾家石墨烯材料企業也表現搶眼。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給了英、日兩位科學家的幹細胞研究成果,訊息宣布次日,A股市場幹細胞概念股和生物醫藥板塊集體大漲。這可以說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絕好例證。
諾獎效應諾獎效應

現象

莫言獲獎後引發莫言熱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轟動效應持續,從莫言作品在網上或實體書店的紛紛售罄,到出版社的再版、加印,再到作品影視改編價格的不斷飆升,“莫言熱”的說法可以說毫不誇張;而對於廣大民眾而言,從最初的“莫言是誰”到幾乎家喻戶曉,更是見證了諾貝爾獎的巨大影響力。一時間,擴建紀念館者有之,饋贈住房者有之,要在其故鄉種植大片紅高粱者也有之,出版多年的舊作也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甚至於,莫言尚未領到手的獎金如何打發,也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然而,“諾獎效應”不獨鐘情於自然科學,在人文創作領域,這次“莫言熱”的火爆,便是中國公眾第一次親身體驗諾獎效應的巨大威力;而且還告訴我們,精神財富也能創造經濟效益,文化也能轉化為生產力。
莫言獲獎後引發莫言熱莫言獲獎後引發莫言熱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獎,使一向被質疑“不科學”的中醫,終於吐氣揚眉、為國爭光,更讓世界認識到了中醫藥這個偉大寶庫,也被業界認為是岐黃之術發揚光大的最好時機。對中醫藥寶庫來說,青蒿素的發現,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人們相信,中國傳統醫學帶給世界的禮物,會越來越多。但也有人擔心,“諾獎效應”有限。如果制約中醫藥發展的根本性障礙不能破除,青蒿素獲得諾獎這一事件,不過是打了一針興奮劑,一時風光無限,卻易潮漲潮退,中醫藥“捆著手腳”的發展處境仍難扭轉。

影響

屠呦呦美國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獲得者最多的國家,有研究顯示,不少科學家獲獎後名利雙收,因為美國新科技成果商業轉換快,新興高科技公司多,且金融槓桿效應強,眾多新興公司熱衷於用優厚待遇吸引諾獎得主加盟,從而提升自己的融資能力,而這些諾獎得主也從此身價百倍。
屠呦呦屠呦呦
而美國以外的自然科學家,因為研究條件通常較差些,獲獎將會極大改善其研究環境。如2012年獲獎的日本醫學家山中伸彌,為籌措研究經費,甚至曾被迫跑馬拉松籌款,此次獲獎將讓他更容易獲得政府和商業資助。有意思的是,日本內閣在打算為山中伸彌捐一台洗衣機(因為諾獎基金會來電時,他正準備修洗衣機)。
1992年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也曾指出:經濟學家往往要依靠講座、專欄和研究課題獲得收益。而一個諾獎得主在這方面可謂占盡便宜,因為請的人更多,聽眾也更踴躍,每次演講和每篇專欄文章的報酬也水漲船高。如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人克魯格曼本是個經濟專欄作家,在獲獎前許多人甚至對他該不該算做經濟學獎尚有爭議,獲獎後雖爭議仍有,可他的講座、講學卻已多到排不下的地步。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經濟學獎得主是美國最幸福的獲獎者”。
路透社曾分析過,文學獎的“諾獎效應”與作者聲望、作品語言和風格有關。一些文學獎得主,尤其是早期得主,獲獎後同樣洛陽紙貴,像蕭伯納、泰戈爾、馬爾克斯等都是典型的例子,最誇張的是賽珍珠,這個充其量能算三流作家的美國人意外獲獎後,在幾十年間身家竟膨脹了5、6倍之多。而2004年文學獎獲得者耶利內克的成績也不錯,她的作品在6周內售出了10萬本,而此前十年總共才售出了4000本。
一些社會活動人士在獲得和平獎後,影響力和號召力都大為提升,在國際上具有更高威望,也依靠這些威望辦成了更多的事,如美國前總統卡特,在任期間通常被認為業績不佳,但下台後卻致力於全球和平事業,獲得諾獎後名聲大噪,在幾次艱難調停中表現不凡;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獲獎前就有很高聲譽,獲獎後更加德高望重,他屢屢調停非洲地區衝突,其諾獎得主身份助力不少。

意義

總體看來,“諾獎效應”不僅對獲獎者本人和相關行業是好事,也實實在在體現著國家軟實力的增強。“諾獎效應”的基礎是科研成果或文學創作本身已經面世多年、而且已經取得業內公認的巨大成就和貢獻,諾獎只是起到一個催化作用,讓大眾知曉相關成果的巨大意義。比如莫言的“一朝成名天下知”,背後是幾十年的筆耕不輟;諾獎的光環下面,是博大厚重、力透紙背的作品。所以,是小說過硬的產品質量,在諾獎的助推下,才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文化才成功地轉化為生產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創造更先進的文化生產力,前提是踏踏實實地創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