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少俠

諸少俠

1.諸少俠 ,1954年畢業於四川醫學院醫療系,曾在四川醫學院、川北醫學院等院校從事外科教學、醫療、科研工作30餘年。曾任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深圳蛇口工業區聯合醫院院長等職。1991年吳階平教授應邀在深圳南山組建(退休)專家診療中心,推薦為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少俠
  • 外文名:The driver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日期:1927年9月
  • 職業:醫師
  • 畢業院校:四川醫學院
  • 主要成就:首先提出把格林森系統及肝靜脈系統統稱為“肝臟管狀結構”
  • 代表作品:《關於城市醫院改革》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1954年起從事腹部外科專業。1962年主持四川醫學院實驗外科工作,研究肝臟外科解剖,在我國首先提出把格林森系統及肝靜脈系統統稱為“肝臟管狀結構”,並提出門靜脈主枝及肝靜脈主枝的表面標誌及其測定方法。以後又提出:肝中靜脈與Cantlie氏線的表面投影關係是隨年齡變化而移動,修正了自1898年以來Cantlie氏提出的二者相重疊的論點。1982年指導重慶大學生物力學研究生從事膽汁流變學的研究。曾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多次出席全國性會議宣讀科研成果。先後近20年,對醫院管理有深刻體會和獨特的見解。1983年到深圳特區工作,負責組建聯合醫院,對醫院管理進行大力改革,受到衛生部崔月黎部長和醫科院吳階平院長的讚賞。1985年應邀到北京在衛生部、醫科院及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作《關於城市醫院改革》的報告,受到廣泛的歡迎。1985年10月顏英奇副部長在沿海開放城市醫院改革工作會議上表揚為敢於打破傳統辦院模式,勇於開創改革的路子。

主要成就

1985年應邀到北京在衛生部、醫科院及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作《關於城市醫院改革》的報告,受到廣泛的歡迎,《健康報》發表題為《特事要特辦,方法求全新》的專訪文章,同年被評為深圳市勞動模範、其業績先後被列人《中國當代醫界精英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20世紀中國醫界首創者大辭典》及《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世界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