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大鼓

諸城大鼓

諸城大鼓是流行於山東諸城及周邊地區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它產生於唐,形成於宋。諸城大鼓常見的說唱形式有集市說書、炕頭說書、街頭說書、舞台說書等,它產生於民間,具有濃厚的地方特點,說唱靈活多樣,鼓詞創作及時,宣傳快捷,演、唱、評、表為一體,生動活潑、聲情並茂,深受民眾所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城大鼓
  • 流行:山東諸城
  • 產生:唐朝
  • 形成:宋朝
起源,現狀,

起源

當時,諸城市百尺河鎮白龍山成為當地佛教、道教中心,七行八作、三教九流常匯聚於此,講故事、哼民曲、耍雜耍的比比皆是,受宋代說唱“鼓子詞”影響,民曲民調說唱採用了木魚、敲鐘的佛具邊敲邊說唱,產生了最初的曲藝形式——大鼓,後來逐步發展成說、唱、演、表融為一體的民間文藝形式——諸城大鼓。
諸城大鼓常見的說唱形式有集市說書、炕頭說書、街頭說書、舞台說書等,它產生於民間,具有濃厚的地方特點,說唱靈活多樣,鼓詞創作及時,宣傳快捷,演、唱、評、表為一體,生動活潑、聲情並茂,深受民眾所喜愛。
現在,諸城大鼓的說唱人員主要集中在百尺河鎮,他們演出的諸城大鼓節目多次獲獎並參加過全市春節晚會的演出,曾被中央電視台錄製電視節目《諸城大鼓及其傳人》向全國播放。

現狀

諸城大鼓這一地方曲藝形式,延續百年。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對民間道德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與當地人民民眾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極有必要對其加以保護、傳承和發展。2006年11月,該項目被推薦申報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