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黃河不宜改道書

論黃河不宜改道書,選自《清經世文編》卷九十七。作者陳文述為清朝人,著有《碧城仙館詩鈔》、《頤道堂集》、《西冷懷古集》等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黃河不宜改道書
  • 外文名稱:無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清經世文編》卷九十七
  • 文學體裁:議論文
  • 作者陳文述
原文,出處,作者,

原文

某之來長江也五月初,其時準黃並漲,洪澤之水一丈八尺有奇,為從來所希有。五壩啟二,淮漲未減,而荷花盪已決口矣。執事者議開黃營減壩以泄河漲,議未定而壩已決,河水驟掣,由海州六塘河入海,淮漲亦減,於是群以為機勢順利,創為改道之議。大府據以入告,聖心軫念東南之民,日與魚龍相鄰處也,因機勢順利之奏,制為黃改道議,以頒示督河諸臣。而實則機勢順利,僅就決口形勢言之,即分探水勢之官弁亦僅至響水口而止,以下三百餘里,均未目擊,能改與否,未有真知確見也。近以上游郭工告潰,減壩水勢少緩,數月來未暇議及。然某博採輿論,有知其必不可改者,敢為閣下陳之:夫改道非易言也,數萬家之田廬墳墓系之,婦子老幼轉徙流離系之,途長工臣,施築不易,帑藏所需,多則千萬,少亦數百萬,不知其不可而議改道,是不知也,知其不可而議改道,是不仁也。夫所謂必不可改者何也?方今河水所經,必由海州所屬之碩項湖。碩項非湖也,夏秋之交,山左蒙沂之水,經此入海,匯成巨浸,汪洋百餘里,若湖者然,故曰湖也。冬春水涸,居民於中種麥,麥後水至,不及種秋糧,亦謂之一熟地。今議改道,則將使蒙沂之水避河流由他途入海耶?將使黃河合蒙沂以入海若淮水耶?將於此湖中百里盡築堤岸耶?抑任其泛濫耶?蒙沂改道,固無他途可行,合以入海,則下遊河身甚仄,泛濫必廣。設立堤岸,既阻蒙沂入海之路,且地勢低下,必高至數十丈而後可,方今汪洋巨浸,將於何施工也。凡此皆窒礙之顯然者。且當日改道之議,以河流湍急,刷淺在深,冀得自然河形,今數月矣,減壩當湍激之沖,其淺如故,則土性堅實,不受沖刷,是其明證。碩項湖之不能改道,其理甚明,已不待知者而決也。特當事者苦於未知,否則以為讕語之非實,則曷不按之圖書,訪之老於河工者,並委大員親履勘之,能改與否,可一言決矣。若以業奉御製改道之說,難於變議,則亦思皇上之為此記,特據大府所入告,亦據當日之情形,今事更數目,隔礙顯然,則據實以陳,正人臣勿期之義,而皇上聖度如天,愛民若子,誠知隔礙,必不以一記之故輕議更張也。則曷不據實以陳,以俟聖天子之揆度乎?大府之前非閣下莫能言,某舍閣下亦無可與言者。則儻言之發,在此時矣。此非特一人之望,變數十萬婦子老幼所望也。謹白。

出處

選自《清經世文編》卷九十七。

作者

陳文述(1771~1843),原名文杰,字退庵,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嘉慶舉人,曾任繁昌縣知縣,有《碧城仙館詩鈔》、《頤道堂集》、《西冷懷古集》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