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管理精義

論語的管理精義

《論語的管理精義》是2019年10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鋼。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的管理精義
  • 作者:張鋼
  • ISBN:9787111484493
  • 定價:59.0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管理角度對《論語》進行全面而系統化解讀,致力於闡發《論語》本身所具有的管理意義,並使之成為當代管理者共同體的職業話語基礎之一。本書旨在為了讓人們,尤其是各類組織的管理者,更清晰地認識和理解《論語》的管理價值,並能從中汲取豐富營養,以逐漸型塑出適應當代管理者共同體需要的職業語言和職業思維方式。這是目前管理職業化發展的當務之急。

圖書目錄

導讀
學而第一//1
本篇講管理學習,提出一種融個體學習與團隊學習為一體的學習模式,並詳細闡述管理學習的特點、方法、內容、態度和目的。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為政第二//23
本篇提出儒家管理模式——“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並重點講解其中“道之以德”的內涵。儒家管理模式賴以實施的基礎,在於管理者的德行,而德行之本是“誠”,即管理者思、言、行的一致性。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八佾第三//51
本篇講社會規範,重在說明儒家管理模式的第二方面內涵(“齊之以禮”中“禮”)的本質特徵及其對管理者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里仁第四//81
本篇講管理職責,意在說明管理者如何恪守以“仁”為核心的社會規範,通過履行職責的表率行為,實現“有恥且格”的目標。在儒家管理模式中,“道之以德”和“齊之以禮”是方式或途徑,“有恥且格”是最終要達到的目標。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公冶長第五//108
本篇講管理評價,通過對孔門弟子和諸侯國管理者的評論,闡述儒家管理評價的核心原則和基本做法,強調對管理者本人的評價與對管理工作本身的評價的根本區別。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雍也第六//140
本篇講管理素質,一種做管理的職業素質而非個人素質。在儒家管理模式下,做管理的職業素質要求更強調角色意識和行為規範。本篇闡明管理素質的內涵,以及管理者應遵從怎樣的途徑來達到管理素質要求。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述而第七//171
本篇講自我管理,大量記述孔子的言行,系統闡述自我管理的內涵、要求及訓練方式。對管理者在自我管理和自我修養上的高要求,是儒家管理之道和管理模式的核心特徵之一。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泰伯第八//211
本篇講迂迴式管理。儒家管理模式所要倡導的,是一種基於管理者職業素養及表率作用的迂迴式管理,其本質在於藉助管理者自我管理的示範效應,激發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行為。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子罕第九//235
本篇講管理軟實力。儒家管理模式的影響力,來自管理者及其團隊的德行吸引力和感召力,而非來自以資源控制為基礎的權力或威懾力。管理軟實力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需要管理者及其團隊持續學習和長期修煉。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鄉黨第十//268
本篇以孔子為例講管理者如何在行為上率先垂範,詳細記述孔子在各種不同場合的行為表現,突出孔子嚴謹莊重、誠敬認真、毫不苟且的人生態度和敬業精神。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先進第十一//288
本篇講管理的教育功能,即通過管理者的德行感召,社會規範和禮樂的引導,最終達到人人“有恥且格”的效果,其主導邏輯是:以管理學習為起點,以管理者自我修養為前提,借管理的教育功能發揮,實施迂迴式管理。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顏淵第十二//316
本篇講衡量管理成功的標準。儒家管理模式不是用效率原則來衡量管理成功,而是用符合以仁為核心的社會規範的合法性來衡量管理成功;為達到合法性標準,管理者的率先垂範尤其重要。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子路第十三//347
本篇講管理公正,詳細闡明體現在管理者面對同事、被管理者的態度以及各項管理事務處理上的管理公正的內涵、行為表現及其對管理者的具體要求。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憲問第十四//380
本篇講管理公德,全面闡述管理職業規範內在化為管理者德行準則的具體內涵及其與個人私德的區別和聯繫,以及對於做管理的重要意義。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衛靈公第十五//432
本篇講管理公德如何落實到管理行為上。管理行為多種多樣,但每一種管理行為無不體現著管理公德的內在要求;強調管理行為與管理公德的一致性,正是儒家管理模式的本質特徵。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季氏第十六//470
本篇講管理體制及其對委託人和代理人的不同角色規範,在管理者處理共同利益與私人利益、公共角色與私人角色之間關係上的基本要求。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陽貨第十七//488
本篇講管理行為的主動性,從管理者與環境互動的角度,詳解管理者如何主動改變環境條件,如何在變化的環境條件下主動學習。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微子第十八//515
本篇講管理公德與個人私德對管理者行為的不同要求,一方面說明,藉助私德修養或公德修養都可以達到仁愛境界;另一方面,又突出儒家與隱士在追求仁愛境界上的不同表現,闡明儒家所堅持的公德優先原則。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子張第十九//527
本篇引用子張、子夏、子游、曾子和子貢的話,重溫孔子的管理思想,概述儒家管理之道和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堯曰第二十//550
本篇講管理原則,包括管理者選擇服務對象的原則、管理者實施管理的原則和管理者自我反思的原則。管理原則是管理模式得以貫徹落實的一般指導思想,也是管理者進行自我管理和組織管理的行動指南。
【字詞釋義】【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精義】
主要參考書目//55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