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陰湯《羅氏會約醫境》

調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境》卷四。具有涼血滋陰,清熱安神之功效。主治傷寒熱入血室,下血譫語,煩躁不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調陰湯《羅氏會約醫境》
  • 組成:當歸、川芎
  • 出處:《羅氏會約醫境》卷四
  • 功用:涼血滋陰,清熱安神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加減化裁,文獻摘要,

組成

當歸一錢半(4.5g),川芎一錢(3g),白芍(酒炒)一錢(3g),生地三錢(9g),阿膠(炒)一錢(3g),丹參三錢(9g),陳皮八分(2.4g),續斷一錢半(4.5g),青蒿一錢半(4.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主治

傷寒熱入血室,下血譫語,煩躁不寧。

加減化裁

如血熱而下,加赤芍一錢半(4.5g),青蒿加重;如血虛燥熱,加熟地三、五錢(9-15g);如瘀血作梗,血滯紫色,加酒炒元胡二錢(6g),紅花六、七分(1.8-2.1g);如邪未散而寒熱時有者,加柴胡一錢半(4.5g)。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醫內科學》:“《羅氏會約醫鏡。論傷寒熱入血室》有“調陰湯,治熱入血室,下血譫語,煩躁不寧”之記載,方中用當歸、川芎、白芍、生地四物合阿膠、丹參和血調經;陳皮理氣;青蒿清陰分伏熱;續斷理虛,全方有清熱活血通經之功。濕熱證亦可熱入血室而見譫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