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活動(定義)

課外活動(定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課外活動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課外活動
  • 分類:課內,課外
  • 區別:組織指導不同
  • 意義:因材施教
分類,發展歷程,特點,自主性,靈活性,實踐性,意義,

分類

課外活動又可以分為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二者的區別在於組織指導的不同。校內活動是由學校領導,教師組織指導的活動;校外活動是由校外教育機關組織指導的活動。這裡應注意的是,校內活動並不僅僅限於學校範圍之內,也可以是在校外組織活動,它與校外活動的區別只是在組織和領導方面的不同。在這裡,我們把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統稱為課外活動。

發展歷程

在我國古代,已經出現了課外活動這一教育形式。《學記》中記載:“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所謂“正業”就是指的課堂教學,“居學”就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即是說,受教育者在課堂學習之外,還要進行與課堂學習有關的課外活動。這樣,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禮”、“樂學”從而實現“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雖離師輔而不反”的目的。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個別教學被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課堂教學代替。課堂教學能夠大規模地培養人才,適應社會和生產發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於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不利於受教育者個人天性的充分發展。因此,作為課堂教學這一組織形式的必要補充形式,課外活動便應運而生,並在長期的發展和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積累經驗,日趨成熟。
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教育系統,課外活動是課堂教育的必要補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對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它對解決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點

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雖然都是實現教育目的重要途徑,但由於課外活動在活動內容、組織形式、活動方式上等又不同於課堂教學,因此,又具備了它自身的特點。

自主性

課外活動是在課堂教學以外進行的活動,組織者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可隨時隨地的經常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外活動有時是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統一組織的活動,還有很多時候是在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的指導下,受教育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實際的需要,自願地組織、選擇和參加的活動。這樣,不僅能發揮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有利於受教育者的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

靈活性

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狀況等來確定。活動規模的大小、活動時間的長短、活動內容的選擇等都可以靈活掌握,沒有固定模式,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實踐性

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課堂教學中,受教育者可以獲得知識,培養思想品德,提高審美能力等。在課外活動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動手的機會,在其親自參與、組織、設計的各項實踐中,獲得了實際知識,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體素質,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發展。

意義

課外活動具有區別於課堂教學的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作為教育途徑中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它在人的身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加深對知識理解。在已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並能不斷地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還可以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動機,推動受教育者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刻苦地學習,並且能夠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創造才能以及手腦並用的能力。
社會主義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勞動者,在課外活動中,通過進行多種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受教育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通過參觀訪問,學習現實生活中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等,使受教育者對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斷提高;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爭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質;課外閱讀、參觀、訪問、講演、競賽等活動,還可以不斷地豐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潑地發展。受教育者參加一些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活動,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鍛鍊,更加有利於自身的發展。 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可以發展受教育者的體力。受教育者通過創造美、鑑賞美、感受美等活動,可以發展其審美能力。通過參加有益的公益勞動等,可以發展受教育者的勞動能力,並掌握基本的生產技能。受教育者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能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長,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受教育者個人的志趣、愛好、特長以及各種才能都可以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表現。因此,教育者可以從中發現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並及時培養和訓練,防止人才的埋沒。
課外活動應從開始就培養受教育者做一名良好的社會公民。培養他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情贊助公共事業,愛護名譽,誠實、公正等品質。在對其進行公民訓練時,受教育者還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公民的道德知識以及良好公民的知識等。
課外活動的意義 首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社會化。課外活動由於強調學生自主參與、自願組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才能得到了施展,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參與意識等也進一步發展。有人認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而獲得”,校內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在這裡 ,學生漸漸習得一些成人社會的行為,同時,學生還要解決一些與同伴相處的問題,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從童年向成人轉化。 其次,促使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個性化。沒有個性化,所謂個性的社會化就失去了現實意義,甚至是不可能的。社會要求各種各樣的人才為他服務,在這一點上,個體的社會化與個性化是一致的,課外活動恰好能夠在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最大限度的滿足個體在個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課外活動給學習生活增添了樂趣。一般來說,課外活動是學生自願參加的,他們沒有多少心理負擔,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悅;另外,相對於課內學習,課外活動內容比較新穎,容易給人以新鮮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課外活動也能幫助學生學會利用閒暇,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其精神生活。 第四,課外活動在發揮學生特長發麵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層次的課外活動中,通過有計畫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發展自己特長的領域,尤其對一些差生來說。另外,在提高層次的課外活動中,一部分學生可以脫穎而出。國內外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學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學校教育雖然給他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專業方面的成就,往往是與他們在青少年時代的課外興趣和活動相聯繫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