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廉丹

說廉丹

《說廉丹》是《後漢·馮衍傳》中的一篇文章。王莽派廉丹出兵山東,鎮壓赤眉軍起義,王莽下詔催促,廉丹惶恐而召見馮衍。此為馮衍審時度勢後勸說廉丹的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說廉丹書》
  • 創作年代:新莽/新朝末年
  • 作品體裁:議論文
  • 作者:馮衍
  • 作品別名:《說廉丹》
  • 作品出處:《後漢·馮衍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衍聞順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權之所貴也。是故期於有成,不問所由;論於大體,不守小節。昔逢醜父伏軾,而使其君取飲,稱於諸侯;鄭祭仲立突而出忽,終得復位,美於《春秋》。蓋以死易生,以存易亡,君子之道也。詭於眾意,寧國存身,賢智之慮也。故《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軍殘眾,無補於主,身死之日,負義於時,知者不為,勇者不行。且衍聞之,得時無怠。張良以五世相韓,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勇冠乎賁、育,名高乎泰山。將軍之先為漢信臣。新室之興,英俊不附。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詩人思召公也。愛其甘棠,而況子孫乎?人所歌舞,天必從之。方今為將軍計,莫若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礪其節,百里之內,牛酒日賜,納雄桀之士,詢忠智之謀,要將來之心,待從橫之變,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於無窮,功烈著於不滅。何與軍覆於中原,身膏於草野,功敗名喪,恥及先祖哉!聖人轉禍而為福,智士因敗而為功,願明公深計而無與俗同。(《後漢·馮衍傳》)

注釋譯文

白話譯文
我聽說順從時運以成就事業的,這是道之最大的;於正道雖違逆但能成功的,這是權變時所重視的。所以期望有所成功,就不要問原由;在道理上合乎大體,就不必拘於小節。以前逢醜父使齊侯扮為御者到華泉取飲而使齊侯免難,被諸侯稱頌;鄭國的祭仲屈從宋人出忽立突的威逼,而使太子忽終於復位,在《春秋》上得到讚美。這種以死易生,以存易亡,是君子之道呢。在眾意難違時出以詭秘,以求國家安寧,保全自身,是賢者明智的考慮。所以《易經》上說:“窮則求變,變了就通,通了就長久,因此得自上天保祐,吉祥而沒有不利的。”如果是知其不可行而硬要去做,軍隊破了部眾殘了,對主上無所補益,自己身死之日,也負義於當時,這是智者不為,勇者不行的。而且我聽說,得了機會不要懈怠。張良以五世為韓相,秦滅韓張良雇死士以椎擊秦始皇於博浪沙中,這種勇氣超過了孟賁、夏育,名氣高出於泰山。將軍的先祖,是漢的信臣。王莽所建的新國,英俊不願歸附。現在海內潰亂,人們懷念漢的恩德,比詩人思念召公還要深,以前召伯憩息於甘棠樹下,後人愛其甘棠,何況你是漢臣的子孫呢?人之所欲,天必從之。現在為將軍計議,最好是屯兵據守大郡,鎮撫吏士,磨練他們的節氣,在百里的範圍內,每天賞賜牛酒,以結納英雄豪傑之士,諮詢忠智的謀略,約束他們將來的心愿,等待形勢的變化,振興社稷的利益,剷除萬人的禍害,那么福祿就會傳流於無窮,豐功烈跡著於不滅。這樣做與軍隊覆滅於中原,自家血肉做野草的肥料,功敗名裂,恥辱及於先祖究竟怎樣呢?聖人把禍轉化成福,智士把失敗轉化為成功,希望明公深入考慮而不要同於流俗。

創作背景

《說廉丹書》為馮衍作於王莽新朝末年的作品。新朝末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彼時天下兵起,王莽派遣更始將軍廉丹討伐山東,鎮壓那裡的赤眉軍。廉丹招馮衍授為掾吏,與他一起到定陶。王莽以詔書追令廉丹說“:倉廩的糧食已盡了,府庫的錢財已空了,可以怒了,可以戰了。將軍受國家的重任,不捐棄生命於荒野,就不能報恩塞責。”廉丹惶恐,夜間召馮衍,以詔書給他看。馮衍因而對廉丹勸說,給他分析了王莽必敗的道理,勸他不要為之賣命,而應當自找出路。此即為《說廉丹書》,但廉丹沒有聽勸。
後來進軍到睢陽,馮衍再次勸說廉丹,此即為《復說廉丹書》。廉丹仍不聽,於是進軍無鹽,與赤眉戰而死。馮衍後逃命去了河東

作者簡介

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東漢辭賦家。幼有奇才,九歲時能誦《詩經》,二十歲而博通群書。王莽時,雖諸公薦舉,但不肯出仕。義軍起,投更始帝部下;因後降劉秀,故不被重用,出為曲陽縣令。在此期間,由於結交外戚,遷為司隸從事,然亦由此而得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建武末年曾上疏自,猶不被任用,故作《顯志賦》以自勵。
馮衍頗有文才,文字流暢,氣勢恢宏,論理清晰。所著賦、誄、銘、說、《問交》、《德誥》、《慎情》、書記說、自序、官錄說、策等五十篇,原有集五卷,已佚。今有代表作《顯志賦》,抒發政治上不得志之情,並借史事諷諫時政。賦中多對偶句,對魏晉六朝駢麗文風有一定影響。明人輯有《馮曲陽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