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

誥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gào,釋義為意為告訴。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命。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敕(官吏受封的文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誥
  • 拼音:gào
  • 筆畫數:9
  • 部首:訁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其他,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gao】
讀四聲
(1)
gào
(2)
(形聲。從言,告聲。本義:告訴)
(3)
同本義,上告下曰誥

詳細釋義

誥,告也。――《說文》。段註:“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以此誥為上告下之字。”
按,上告下之義,古用誥,秦復造詔字當之。――《說文通訓定聲》
伊尹申誥於王。――《書·太甲下》
後以施命誥四方。――《易·姤》
告上曰告,發下曰誥。――《列子·楊朱》注
雅告奧義。――《書·序》
誥誓不及五帝。――《荀子·大略》。註:“誥誓以言辭相誡約也。”
至秦又造詔字以當之。――《書·大誥》釋文
(4)
又如:誥命夫人(特指受封贈的夫人);誥授(以誥命授與);誥文(帝王的禱告文字)
(5)
告誡;勸勉
近臣諫,遠臣謗,輿人誦,以自誥也。――《國語·楚語上》
(6)
又如:誥毖(告誡);誥教(告誡教育)
(1)
gào
(2)
告誡之文。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制稱制、詔。前117年(元狩六年)漢武帝初作誥,但是並未用來命官《後漢書●竇憲傳》:“和帝即位,太后臨朝,憲以侍中,內乾機密,出宣誥命。”誥命指朝廷發布的命令。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凡追贈大臣、貶謫有罪、贈封其祖父妻室,不宜於廷者,皆用誥,通謂之制。明清命官用誥敕。清代五品以上官員,本身受封,稱誥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存者稱誥封,死者稱誥贈。
又俞旨(袁可立)準辭本身誥命。——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清會典事例》
(3)
又如:誥敕(舊制官吏受封的文書);誥券(皇帝任命和封贈的文書);誥策誥令策書);誥章(詔令)
頒誥
誥令

其他

誥命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毛遂怨望,嗾方給事觸公(袁可立),反以勛陟少司馬。皇子生,畀三世誥,蔭一子樞(袁樞)。”
gào mìng
(1)
[imperial order]∶朝廷頒布的命令
和帝即位,太后臨朝,憲以侍中,內乾機密,出宣誥命。――《後漢書·竇憲傳》
(2)
[imperial mandate]∶帝王的封贈命令。明清五品以上授誥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3)
[mandated woman]∶特指有封號的婦人
惟恐各誥命來往,虧了禮數,怕人笑話。――《紅樓夢》
(誥)
gào ㄍㄠˋ
(1)
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命。~封。
(2)
告誡,勉勵:自誡。
(3)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敕(官吏受封的文書)。
鄭碼:SMJ,U:8BF0,GBK:DABE
筆畫數:9,部首:訁,筆順編號:45312125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誥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古文〕𢍎𧧞𧧙《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號切,𠀤音告。《說文》告也。《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廣雅》敎也。《易·姤卦》後以施命誥四方。《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注》杜子春曰:誥,當為告。書亦可為告。
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爾雅·釋言》謹也。《注》所以約勤謹戒眾。《疏》以六義諭眾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疏》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范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以此八事,皆有言以誥示,故總謂之誥。《穀梁傳·隱八年》誥誓不及五帝。《周禮·秋官》士師掌五戒,二曰誥,用之於會同。《文心雕龍》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
又《正字通》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誥。三載考績,則用誥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
又鳥名。《揚子·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閒謂之結誥。
又《集韻》姑沃切,音梏。亦告也。同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