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失真

所謂認知就是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包括一個人的思想觀點、闡釋事物的思維模式、評價是非的標準、對人對事的基本信念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失真
  • 認知:思維模式
  • 含義:看待事物的模式發生變化
  • 常見表現:疑心病
概念理解,表現方式,現象,

概念理解

認知失真就是歪曲事實、喪失了客觀性的不合理性,它是不健康心理的導火索。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認知,可以通過自我對話、自我評析而達到自我支持。可以創意地決定對同樣的情景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明朗。
(以上內容摘自張玲:《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表現方式

認知失真,是形成抑鬱情緒的主要原因,它在日常心理行為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表現:
自我評價過低 這可是認知失真最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面對事情、處理問題,不會看到自身優勢和潛力,尤其當遇到挫折,更是心灰意冷,視自己為失敗者,常常怨嘆自身,這種認知上的偏差,讓當事人抑鬱情緒綿綿。
片面放大現象 對已出現的小小挫折或失誤,會看得非常嚴重,且視為是無法原諒的錯誤;在與人相處中,當對方給自己提出善意的提醒和建議,會認為是對自己的不滿,會覺得自己在他人眼中已是一無是處;當生活中出現某種不良現象,會看成是社會的主流,且產生許許失望心理……待人處世、看問題這么片面放大一些負面現象,就使其心情一直很低落,步入憂鬱境地。
無法感知美好 生活中的美好東西,不會去感受、去觸摸,總覺得這個世界充滿著邪惡、充滿著欺騙;聽到別人讚美自己,又會認為是在諷刺挖苦;看到他人想幫助陷入困難的自己,又會誤斷對方難懷好心……如此的消極心理給當事人留下無限惆悵,凝成濃濃悲鬱情緒。
以偏概全論事 當去做某件事而未能做好,會無端懷疑自己能力,擔心往後做其他事也會同樣如此;看待問題和事件,會把某一局部缺陷看成是全局現象而難以容忍;與人稍產生隔閡,會視彼此關係無法融洽,難走到一起;看到對方某一不足,就認定其不是一個可交往的人,難以接納對方,難以寬容對方。
消極暗示自己 遭逢人生不順利,會對自己暗示:看來我是真的不行;遇上愛情寒流,會自我放棄:愛情是空中摟閣,不大好尋;給予上司、同事建言沒得到積極反應,會持否認心理:我沒多少能力,人家不會拿我當回事;當有好的想法、籌劃與人分享而得到他人的疑義,會對自己的人際吸引力產生懷疑:我在他人眼中沒什麼魅力;推算自己想去做一件蠻有意義的事時,陡然會對自己說:不行,我肯定做不好,做了也會被人恥笑;遇到困難想去跨越,又會飄出一個暗示:這樣的困難,我能克服得了嗎……常給自己下消極結論,又常給自己作消極預言,把一個自我已否定得一無是處,於是,沮喪之情由然而升。

現象

(一)放大化
有位青年想與女友約會,結果汽車久候不至,他憤然道:“我無法容忍這件事,這個世界糟透了。”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放大化嗎?只能說,不能按時與女友約會,這件事不盡如人意,但也不是無法挽回的,更談不上整個世界糟透了。其實,等汽車也許只有10分鐘,但他感到很長很長。如果不是赴約會,而是在與女友親密交談,即使是一個小時,他也會覺得約會的時間太短。
(二)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總是虛構-些因果關係去解釋別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止言談。例如,有位教師上課時發現,有一名學生打瞌睡,竟得出這樣的推論:“看來,我的確是個不受歡迎的教師。”據了解,這個學生前晚熬了夜。又如,有位婦女見到別人小聲交談,就認為是在議論她。
(三)爭公平
具有講公平心理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應該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應當享受同樣的待遇。其實,世界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人吃雞,雞吃蟲,蟲吃草,這公平嗎?企求絕對公平的結果,總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忌恨比自己強的人。
(四)應該論
許多人的情緒被“應該式”所操縱。例如如果我對某人好,他就應該對我表示感謝,如果我為某事努力工作,就應該獲得成功,否則,就要憂鬱寡歡,這種人總是認為自己有資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實際上,這只是幻想。
(五)貼標籤
人在憤怒時,最常發生的感情變形,是給他人“貼標籤”。例如:“品質惡劣”、“落井下石”、“蠢驢”等等,這樣一來,根本就看不到對方的任何優點,只能從標籤出發來對待人,從而造成彼此之間相互仇視的態勢。
(六)依賴癖
有的人依賴異性,有的入依賴父母,有的人依賴子女。一旦離開他人,便無法支撐起自己的情感生活。這種情感的依附性,使人注定會生活在對孤獨的極度恐懼之中。離開這種情感陷阱的最好辦法是要人格獨立。
(七)尋讚許
許多人把獲得他人的讚許,作為自己的一種強大的支配力量。一旦別人不再施捨讚許,就會變得一無所有,就會覺得自己一錢不值。尋讚許者的錯誤在於,把別人的讚許做為衡量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質是:“不相信自己。”
(八)至善迷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別人的所作所為一定要十全十美,盡善盡美,到頭來,卻使自己或別人變得無法接受。完美無缺在這個世界上是根本找不到的。人的感覺一旦陷入這種絕對化的境地,就會與現實撞車,就會泛起一種幻滅感。
(九)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總是藉口秉性難易,不願再改變自己,發展自己。例如,“我這個人特愛衝動,這輩子無法改了。”仔細一想,他這是先給自己扣個帽子,然後,在大帽底下開了小差。其實是害怕約束自己,企求原諒自己。
(十)內疚狂
分的內疚是一種畸形責任感,總是主動承擔本來不是自己的責任。例如,有位婦人認為:“我對女兒的離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沒有同女婿好好談談。”這種負罪感,使她經常在心緒不寧的情緒下生活,似乎女兒離婚,完全是她的過失。這種心情自然是於身體極有害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